中医养生保健之道的灸疗法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的灸疗法
灸法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6大方面: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灸法其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临床上可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等。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症、夜尿频数等,均有良效。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可治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用于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别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2~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预防感冒、哮喘等效果尤佳。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秋冬季节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之作用。临床证实,灸足三里、气海等穴,有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之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隔姜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如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隔姜灸神阙穴(肚脐)15~20天,可使脾胃增运、六腑通畅,周身之气得以畅行,从而达到益寿保健之目的。又据报道,用艾灸足三里等穴,可治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灸后白细胞会迅速上升,使患者改善虚弱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补正气之目的。
补脾祛湿,疗痹止痛 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对凡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凝重的腰痛和脘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灸法,性温热,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己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灸法还有使白细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强以及炎症渗出减少的作用。
总之,灸法既可补阳又可调阴,有畅通经络、温散寒湿等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者,有温补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应用了保健灸法后感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收到了祛病延年的功效。据临床报道,现代已将灸法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ED(勃起功能障碍)、阳虚便秘、痛经、盆腔炎、面瘫、颈椎病、偏头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风(主要是对缺血性中风)等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数十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方法因人而异
施灸时,要将艾叶炮制成艾绒,根据需要做成艾条(或到医药公司购买现成艾条)、艾炷(圆锥形)等使用。
一、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灼成脓,愈后留瘢痕者称瘢痕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病,而一般虚寒性疾病均采用无瘢痕灸。
2.间接灸是将艾炷下面放上生姜、大蒜等药物,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其中隔姜灸主要适用于胃寒呕吐、内寒腹痛、虚寒泄泻、风寒湿痹,并可预防脑血栓和中风等;隔蒜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治疗吐泻并作、中风脱症等虚寒性疾病。另外常用的还有隔附子饼灸,多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二、艾条灸对一般应施用灸法的疾病均可采用。
避免不良反应
1.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和阴虚阳旺、阴虚发热之人一般不用灸法。正如《伤寒论》中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说明灸法用之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后果。
3.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施灸后,若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消毒后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后再涂以紫药水,并以纱布包敷,预防感染即可。若出现感染,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艾灸耳朵可以治疗耳鸣吗 固本培元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对耳朵进行艾灸,也是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艾灸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艾灸,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温元阳、化宿疾、平衡阴阳消除病根的目的。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时间不同。
三九灸和三伏灸都是利用辛温药材养生保健,三九灸和三伏灸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进行的时间不同,三九灸是在三九天进行的中医养生疗法,三伏灸是在三伏天进行的养生疗法,不过,两者虽然时间不同,但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巩固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
影响因素:
1、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2、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4法: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1、饭后五千步防治糖尿病。人在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谢增强。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增强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很快下降。
2、锻炼预防老人胃肠道出血。一项以8250名65岁以上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锻炼身体不仅强健身体,还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病率。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前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可减少50%。爬楼梯或散步都是锻炼的良好方式。
2、常吃含锰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美国生物学家索尔特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缺锰可造成骨化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富含锰的食物有黄豆、扁豆、茄子、芋头、萝卜、菠菜及绿叶蔬菜等。茶叶、坚果、谷类是锰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含锰量虽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锰的重要来源。
4、多食橙子可预防胆囊炎。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1900万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容易形成胆结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
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的害处
如果判断准确、辨证得当,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坏处。
但是在艾灸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烫伤或者其他问题,还有在实热症方面,如果患者有发热情况,或者热邪上攻情况,不主张用艾灸的方式,其做艾灸的时候有坏处。
艾灸是养生疗法,对于扶正、保健、疏通经络有很不错的作用,养生保健可以使用艾灸疗法。
三伏天喝什么汤去湿气 三伏天泡脚可以去湿气吗
三伏天泡脚具有去湿气的作用。
泡脚,在我国也称为足浴,属于中医养生疗法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外治法,三伏天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暑气难耐,人也比较的疲惫,三伏天的时候用热水泡泡脚,可以解乏,也有助于睡眠,如果泡脚的时候,在水里面加入一些中药材,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中医养生食疗法具体有哪些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在养生方面更是有独到深入的研究,中医养生食疗法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成为中国人用来保健养生的首要选择。中医养生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那么中医养生食疗法具体有哪些呢?请看以下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养生食疗法 清补瘦身汤
做这道养生汤的配料主要要用到瘦肉、莲子、百合、玉竹等等。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瘦肉缓慢放进滚烫的热水中煮大约五分钟左右,再将其取出洗干净,同时洗净所有配料。其次,在等待适量清水煲滚之后放入全部材料煲大约三小时,放入盐等调味品即可。这碗菜的功效就是滋补去湿、去除痰液、健肺补胃,特别适合体虚病弱者,是进补的佳品。
中医养生食疗法 生地粥
生地粥的配方主要有生地黄、大米、白糖等等。具体做法是将生地黄洗干净切片之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滗出药汁再复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浓缩后备用。其次,将大米洗干净煮成白粥,趁粥热的时候加入生地汁,搅匀后适量加入白糖调味就行了。此粥的功效是滋阴健胃、凉血生津,还可对肺结核、糖尿病等起到明显改善功效。
以上介绍的两种中医养生食疗法,大家学到了吗?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的养生观念值得推荐,通过学习中医的保健养生方法,能够全面有效增强体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长期坚持中医食疗,能够起到保健身体的良效,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走出中医养生的几大误区
了解不全面
其实大部分人对中医的了解都只限于层面,并且还有一些人错误都认为中医只是服用一些中药,将针灸、刮痧、按摩等技法排除在外;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模糊民间传说
现在有很多关于包治百病的药物,很多人都受到这种民间传说的误导。中医中药的辩证施治,只有根据自身的病症以及体质进行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擅用偏方
很多人一听到偏方两字经常会马不停蹄的会询问,在偏方中的确含有一些有效的处方,但由于病情、药效因人而异,不能笼统治疗。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将养生保健和中医治疗混淆
对于养生保健以及中医治疗,很多人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剖析,总认为这两者是“一家”。但疾病并不是说吃一些保健品,进行一些养生保健就能痊愈的,这样反而会延误了病情。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因此并不是说其他人的养生方式就一定适合自己,在进行养生保健之前最好是能向中医进行充分的咨询,再来敲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养生保健方式。
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误区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平时一定要先思考、审核,再来拟定属于自己的中医养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