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就抱好吗
宝宝一哭就抱好吗
其实,这样是可以的。因为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抱宝宝的话,这样宝宝就会感觉到自己有被重视,而且还能给予宝宝安慰,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建立都是有好处的。
相反的是,如果宝宝在哭闹的时候,你们没有及时的去回应宝宝的哭闹,或者是直接就不管了,那么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心理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呢,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是可以给予宝宝拥抱的。
宝宝一哭就抱好吗
其实,这样是可以的。因为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抱宝宝的话,这样宝宝就会感觉到自己有被重视,而且还能给予宝宝安慰,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建立都是有好处的。
相反的是,如果宝宝在哭闹的时候,你们没有及时的去回应宝宝的哭闹,或者是直接就不管了,那么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心理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呢,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是可以给予宝宝拥抱的。
了解了,宝宝一哭就抱好吗,妈妈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宝宝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宝宝哭闹的时候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哪些呢?
宝宝哭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非病理性的哭闹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所以就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口渴,或是冷了,热了,想大小便了,想睡觉了又或者是尿不湿湿了等等时候,宝宝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提醒你们!
这类情况的宝宝一般在满足所需之后就会停止哭闹。
新生儿抱姿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要横抱,不宜竖抱。
二、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贴身抚抱宝宝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三、抱新生宝宝方法要正确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新生宝宝有两种方法:
1、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2、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四、让宝宝紧贴妈妈的左胸
抱宝宝时,应将他的头部放在妈妈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宝宝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五、宝宝啼哭未必是坏事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不同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觉醒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哭,宝宝的哭泣声音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你了解吗?可照顾宝宝,分清楚这些不同的哭声,也会对护理宝宝有帮助的。
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面对宝宝的哭会手足无措,不知宝宝到底怎么了,有时越哄宝宝哭得越凶。其实,宝宝的哭声是有很多含义的,他是在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感情、需要以及身体状况的一种特殊语言。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宝宝的哭声,学会听懂宝宝的哭声。
运动性啼哭:“妈妈,我很健康。”
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
如果您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您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您说一说话。
饥饿性啼哭:“妈妈,我饿了,我要吃奶。”
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戛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过饱性啼哭:“妈妈我撑着了。”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妈妈喂奶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若是过饱哭闹,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口渴性啼哭:“妈妈,喂我点水吧。”
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他会立即停止啼哭。
意向性啼哭:“妈妈,抱抱我吧。”
这种哭时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您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您,一副着急的样子。虽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尿布湿了哭:“我尿裤裤了,给我换换吧。”
这种哭声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他就不哭了。
倾听是促进亲子关系很好的手段,这对于新生儿也适用,好好倾听宝宝的哭声吧!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吗
身边有部分妈妈,对“孩子一哭大人就来抱”的行为表示很担忧:
“一哭就抱,这样养大的孩子多脆弱啊?”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他才知道哭是没用的,以后就不轻易哭了,这多好带啊……当妈就得狠得下这份心!”
这说的不就是“哭声免疫法”嘛?
还有些妈妈,听说“哭声免疫法”很管用后,尝试把这种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后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吃这套,你越是不理他,他哭得越凶,当妈的只能把“哭声免疫法”抛之身后:“娃儿哭得这么伤心,亲妈不能不抱啊!宠坏就宠坏吧,先抱了再说……”(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朵妈想对这些放弃“哭声免疫法”的妈妈说,先别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哭声免疫法”的作用没那么神奇,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量专家研究、事实案例证明:
婴儿哭的时候,大人不理睬,这是违背天性的做法。
因为,对于还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人类婴儿来说,哭闹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刚才还对你卖萌地笑着的宝宝,下一刻却哭了,这通常意味着他可能有这些需求——困了、饿了、冷了、热了、尿裤子了、不舒服了等,这种情况下,要是妈妈对宝宝的哭泣不及时回应,这……宝宝的内心该有多无助啊?
当然,宝宝在没有以上这些需求时,也可能会对你哭,只是因为ta就想跟你撒个娇,求抱抱。那么,这种情况下要是抱ta的话,会不会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把孩子宠坏呢?
实验证明:多给孩子拥抱,这样是宠不坏的!
▪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出生前几个月里,妈妈积极地回应宝宝的啼哭,宝宝18个月后,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更好。
▪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
婴幼儿时期经常得到父母爱抚、拥抱的孩子,长大后不但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社交能力。
▪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妈妈更快地回应宝宝的啼哭,最终会使宝宝的啼哭减少,而不是增多。
看到这,有些妈妈可能会产生疑问了:
为什么越是多给孩子拥抱,孩子反而越有安全感呢?
实际上如果你去观察那些懂得向父母“讨”拥抱的宝宝,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想长时间地“占据”着妈妈的怀抱,往往是玩了一会儿,就过来蹭你一下“求抱抱”,如果你给ta的回应是积极的,ta感受到你的关注了,不到一会儿ta便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因为此时ta的内心已经确定父母是陪伴着ta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后,ta便会无忧无虑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相反,那些即使哭闹也得不到父母关注和拥抱的宝宝,内心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感。长大以后,ta可能会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安全感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爱和拥抱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不要对你的孩子太吝啬
可以说,懂得毫不吝啬地向孩子表达爱,多给孩子拥抱的妈妈,都是有智慧的妈妈。
朵妈一个朋友,两年之内生了两个宝宝,大宝2014年10月出生,二宝2015年11月出生。两个宝宝的年龄这么接近,照顾起来难免有分身乏术的感觉。据她说,每当大宝看到弟弟睡觉了,就会蹭到妈妈的怀里,让“妈妈抱”。
我问她:“照顾两个孩子这么累,你还有精力抱吗?”
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抱!别人家的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还要继续抱在怀里宠呢,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没办法,只能委屈大宝了。”
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积极给孩子拥抱的妈妈,养出了两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宝宝。比如,大宝想要妈妈拥抱的时候,她会非常直接地跟妈妈表达,而不是通过发脾气、哭闹或其他方式。而且,我们身边几个妈妈每次和大宝接触,都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快乐,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据朋友说:“要不是摔得特别疼,或身体很不舒服,孩子很少会哭闹的”。
宝宝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抱宝宝注意事项
1、不要摇晃宝宝。婴儿哭闹、睡觉或醒来时,都不要摇晃宝宝,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
2、满3个月前,宝宝颈部力量很弱,还无法支撑自己的头,所以妈妈在抱起和放下宝宝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支撑着他的头。
3、不要久抱。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产生安全感;但不能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着,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
婴儿哭闹要不要抱
最近看网上的流传很广的一个外国妈妈育儿经,里面说道,婴儿哭闹时候不要抱。但是,我们一般的反应都是抱抱宝宝啊,这么小的宝宝谁忍心哭着不管呢?宝宝哭闹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抱啊?怎么抱呢?
带孩子和我们人生经历的很多事情一样,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绝对不可以照搬。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孩子也是。
哭,是婴儿与世界交流最重要的机制,也是婴儿表达自己需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时期也是唯一的方式。设想一下,如果你老了,病了,饿了,或者感到很孤独,很难过,躺在床上,甚至不会说话了,你哭了,你的亲人不过来安慰,也不抚摸,你会怎么样?
也许孩子是不哭了,但是,他/她已经开始变得孤独绝望了……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爸爸妈妈需要与宝宝建立关系。宝宝的哭闹就是一种与你交流的方式,如果这个时候得到你的回应,他/她的情绪会调动起来,积极探索外界并且与人互动。
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凯文怎么了》,电影讲的就是美国妈妈由于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而对新生的儿子不闻不问,随他哭且自己也不抱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对妈妈有很强的距离感,甚至产生了对妈妈的报复心理。可能电影里面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到宝宝哭闹要抱抱的重要性,绝对引起父母深思。(由剧照可以看出,母子面无表情完全没有温馨的家庭感。)
的确,婴儿哭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妈妈去抱,但也不是绝对什么时候都不去抱。 宝宝哭的时候应该去找原因:奶喂够了么?尿布是不是要换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适?包裹是不是太紧?环境是不是太吵闹?如果有原因解决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让小孩子一直哭着,因为有些严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现也是剧烈的哭闹,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哦!
婴儿哭闹到底要不要抱
昨天,黑人陈建州在微博上晒出了大小熊猫哭闹的视频,他很是苦恼地写道:“现在两兄弟爱演戏,有时候喜欢装哭~但我们现在正在训练,不要他们一哭就抱!但是实在是太难啦~因为会舍不得啊!怎么办才好呀?”
听到宝宝的哭声,父母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抱起来。但是有些育儿经告诫说,婴儿哭闹时不要抱,以免养成老是要抱的坏习惯。
可是,这么小的宝宝谁忍心让他们哭着不管呢?婴儿哭闹的时候到底抱不抱呢?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想到了前几天马伊琍分享的一篇长微博《孩子,你慢慢来》,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大家的困惑。
马伊琍写道:“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现在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也不吃夜奶。”
显然,马伊琍通过抚养两个女儿的经历,建议宝宝哭了大人要抱起来,及时给予拥抱安抚。
看完马伊琍的亲身经历和建议,我们再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加拿大家庭医生、育儿专家琼恩.E. 杜郎特博士在《正面纪律:是什么以及怎样做》一书中介绍到:1岁以下的宝宝很容易感到害怕,啼哭是很常有的事,尤其是晚上,他们会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给予宝宝足够的温情,让宝宝拥有安全感。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宝宝。
搂抱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如果婴儿跟父母在一起感觉到安全,以后学习新事物时就不会感到害怕。
小婴儿不会使用语言,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有所需要。因此,大人要做个细致的观察者,尽力弄明白宝宝哭闹的原因,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宝宝的哭能表达很多意思。饿了的哭和生气的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声音。新手爸妈不要太惊慌,仔细观察,慢慢就能了解宝宝的脾气了,能从哭声中听出宝宝的意思来,比如:是不是饿了?尿布是不是要换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适?包裹是不是太紧?环境是不是太吵?另外,有些严重疾病的表现也是剧烈哭闹,爸爸妈妈要认真观察辨别,及时送医治疗。
因此,宝宝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及时抱起安抚,并找到宝宝哭的原因,解决原因就好了,千万不能让宝宝一直孤单地哭着。
抱新生宝宝的5大技巧
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
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贴身抚抱宝宝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抱新生宝宝方法要正确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新生宝宝有两种方法: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让宝宝紧贴妈妈的左胸
抱宝宝时,应将他的头部放在妈妈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宝宝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宝宝啼哭未必是坏事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如何判断宝宝的哭声语言
1、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2、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
3、我热了
宝宝的哭声连贯,手心很热,额头上潮乎乎的,还不断地蹬腿。“太热了,我很不舒服!”新生儿喜欢身体暖暖的感觉,这和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一样舒服。
4、我就是要抱
难道宝宝哼唧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作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肌肤与肌肤的接触。
如何护理宝宝 睡觉不踏实
有的宝宝白天睡眠时间长,造成夜间睡得不踏实,醒的次数多。这属于宝宝黑白颠倒,生物钟没有调好的情况。家长要尽量让宝宝白天多活动减少睡眠,来达到夜间睡长觉的目的。对于6个月内的宝宝,理想的作息安排是白天2-3次小睡,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6小时。也有的宝宝夜间哭闹与家长过分娇惯有关,当宝宝睡醒以后就开始哭,家长舍不得宝宝哭,就抱起来哄,逐渐养成宝宝抱着睡觉的习惯。不抱就哭,家长又会心软去抱,这一次次就强化了宝宝这种行为,让他养成了抱着睡觉放下大哭的习惯。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硬”起心肠,只要宝宝没有病理性原因,吃饱了,也没尿湿,就不必急于他“过分”的关照。渐渐地,宝宝就会知道哭了也没用,淡化了哭和抱的联系。
1、当宝宝有点睡意时,妈妈就应把他抱入婴儿床,让他习惯自己入睡。
2、轻拍宝宝,给他以安全感,这样宝宝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
3、播放轻柔的音乐,有助宝宝睡眠。
4、让宝宝睡在背光的一侧,或是为宝宝挡住光源。
5、给宝宝舒服地洗个澡,保持宝宝良好的心情。
6、也可制造一点“白色噪声”,低度的噪声会让宝宝感到安全。
分清宝宝的三种哭声
每当新生的宝宝哭闹不止时,许多年轻的父母会不知所措,使出尽浑身解数地哄、抱。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于是就恨不得再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去。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一定要冷静下来,查清宝宝哭的原因。因为哭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这是原始的生理反应,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据有关专家讲,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哭法是不同的,应该注意区分。
生理需求的哭。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有关专家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性格上比较敏感或坚持度高、适应性差。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宝宝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更纯熟,表情也更丰富,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良好的启发。
病理状况的哭。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宝宝经常抱好吗
抱一抱宝宝可以让宝宝通过触觉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身边的事物,培养情商。因为新生儿宝宝的视觉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触觉对他们来说是最直接的感受。当宝宝醒着的时候新手妈妈爸爸可以多抱一会,因为此时的宝宝精神很好,被人抱在怀里比躺在床上更能吸引他们,使其心情愉悦而且有安全感。
可是这时候常常有人会说这样会给宝宝养成粘人、让人抱的习惯,由此变成大人失去了自由,大人想利用宝宝自己躺着玩的时间做点事都不可能了,宝宝也不容易形成独立自主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上一辈的父母看到抱着孩子都会指责新生妈妈会让宝宝养成坏习惯。有些人还会说因为抱习惯了后,宝宝离不开父母,不抱他就会哭闹不止。
因此是否当宝宝哭闹不止的时候就拒绝抱他呢?其实有些宝宝哭闹不止如果不是尿布湿了或者饿了,则是他在那就是他没有了安全感,这是不能因为怕养成抱的习惯而置之不理。有些宝宝在这个时候只要抱起来哄一会就会好好睡觉了,也有一些其实是肚子不舒服,抱着的时候肚子依靠在父母身上会觉得比较舒服,这种时候宝宝时常就是抱着的时候不哭还可以安稳的睡觉,放下去就哭,所以各位新手妈妈爸爸们要注意宝宝哭闹的原因,不能盲目的拒绝抱孩子。
宝宝是需要被抱的,抱能使宝宝心情愉快,不吵闹。不用担心宝宝会养成抱的习惯,只需要注意挑选什么时候抱宝宝。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了解清楚为何哭闹,有些孩子本身就是爱哭的宝宝,不抱又不行,不然这类孩子是哭不停的,对于这类孩子你是无法选择不抱的。所以就算你不想养成抱的习惯,也没养成抱的习惯,这类孩子还是会哭闹的。而有些孩子求抱是因为他想出去玩,所以会哭闹强烈要求抱抱,这类孩子不是因为养成抱的习惯,而是他用哭来提醒大人要带他出去玩了。
其实适当的多抱宝宝不仅可以给他安全感,还能通过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而使其的情商比别的孩子高,但是抱姿一定要正确,否则容易影响宝宝骨骼的生长。
所谓的抱孩子会养成被抱的习惯,这个观点只能说适合什么样的宝宝。各位宝妈们可以好好观察一下宝宝想被抱的情况,灵活的决定是否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