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胆固醇的4个误区
女性胆固醇的4个误区
误区一:只盯着“坏”胆固醇就行
受访专家: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副教授芭芭拉·罗伯特
专家解释:胆固醇分成“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三种。后两者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诱发炎症。要降低心脏病风险,就必须降低其血浓度。但对于女性,若“好”胆固醇血浓度太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可能更大。比如,一个不抽烟,无心脏病家族史的健康女性,“坏”胆固醇血浓度应控制在4.13毫摩尔/升,若有上述隐患,则这个数字应进一步降到2.58。同时,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好”胆固醇来对抗“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个数字至少应为1.29毫摩尔/升或更高(理想值是1.55)。
误区二:鸡蛋里的胆固醇会堵塞动脉
受访专家:美国堪萨斯妇女心脏中心咨询委员特蕾西·史蒂文斯
专家解释:最近的科研已经否定了鸡蛋、虾等食物中的胆固醇会损伤动脉。实际上蛋黄里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保护心脏。我们应做的不是“戒蛋”,而应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会加速人体生成“坏”胆固醇,增大心脏病风险。饱和脂肪的摄取量不宜超过每日饮食量的7%(约16克/天)。
误区三:运动会迅速改善你的血脂水平
受访专家:纽约大学女性心脏项目医务主任奈卡·戈德堡
专家解释:若体检血脂水平超标,医生会推荐你多运动。研究显示,每天做4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增加“好”胆固醇数值。但对于女性,运动生效需要更长时间。有研究显示,男性运动3个月就能见到成效,而女性需要6个月以上。
误区四:胆固醇检测正常就可高枕无忧
受访专家:纽约大学女性心脏项目医务主任奈卡·戈德堡
专家解释: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波动。对于女性,绝经期后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会有升高倾向,即使你维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胆固醇水平也应每年查一次。
胆固醇的好坏的区别
胆固醇实际上是人体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了细胞膜的形成,而且是单程胆汁酸、维生素D的原料,胆固醇在体内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高密度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如果偏高,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通常把它称为“坏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使血管变得狭窄或者是阻塞。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虽然多项医学研究显示,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坏胆固醇并非总是很坏,它对人体也有一定用处。研究证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越多,人们在训练中就越能增长肌肉。
研究人员在《老年病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取了52名60至69岁健康但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志愿者,并安排这些人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随后研究人员检测了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将检测结果与他们运动前的胆固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显示,在运动后肌肉增长最多的志愿者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往往增长最多。研究人员指出,研究证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越多,人们在训练中就越能增长肌肉。换句话说,人体需要一定的坏胆固醇以获取更多肌肉。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德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教授史蒂夫里歇曼说,人的身体不仅需要好胆固醇,而且也需要适量的坏胆固醇,如果硬要将坏胆固醇从身体中清除出去,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除了有助于增加肌肉外,坏胆固醇所起的另一个有益作用是向人们传送信号,警告身体有问题发生。
心脏病饮食误区
对于心脏病,许多人并不陌生,但是,不陌生就代表熟悉了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提醒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下面特意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心脏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视鸡蛋而色变?
为了防胆固醇、预防心脏病,有些人闻鸡蛋而色变,很多人的观念是,每个人一天大约需要300mg的胆固醇,一个蛋就含有约250mg的胆固醇,因此轻易不敢吃鸡蛋。
鸡蛋有那么可怕吗?鸡蛋营养丰富不在话下,同时,蛋黄里面含的卵磷脂有健脑等保健功能,还有降脂的功效。他建议,成年人每星期可以吃三四个鸡蛋。尤其是小孩处于发育阶段,需要鸡蛋所含丰富蛋白质。
误区二:总胆固醇水平低就不会得心脏病?
有些人以为,总胆固醇水平很低就不会得心脏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总胆固醇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因为从总胆固醇水平中,看不出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的水平,但这却是关键所在。因为LDL含量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相反的,如果HDL含量高,就能降低这种风险。
胆固醇又分为所谓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能帮助收集及运送血管内的坏胆固醇回到肝脏,避免血管阻塞,所以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囤积在血管内壁中,造成血管堵塞,所以称为“坏胆固醇”。在总胆固醇水平之外,还必须再进行更仔细的检验,以确定“好胆固醇”高于“坏胆固醇”,而不是“坏胆固醇”高于“好胆固醇”。
误区三:吃人造黄油无忧?
有些人对人造黄油十分放心,认为吃人造黄油可高枕无忧,因为不含胆固醇。
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因为人造黄油其实含了不少反式脂肪。因为人造黄油中的植物油脂经过氢化加工后,成分被破坏了,产生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
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包括鱼、核桃、大蒜等,尤其是鱼,对心脏有很大好处,不少研究显示,鱼肉中的OMEGA-3脂肪酸能使人体中的HDL含量增加,让 LDL含量降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鱼类的omega-3脂肪酸含量不同,一般来说,鲑鱼、鲔鱼、三文鱼等深海鱼类,脂肪厚,鱼油多,omega-3脂肪酸含量较高。而淡水鱼的omega-3脂肪酸一般含量较低。同时,在鱼的吃法方面,选择清蒸最利于保存脂肪酸。至于核桃,常吃也可防心脏病。核桃中的脂肪酸可使坏胆固醇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自然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误区四:植物性食物一定无害?
目前许多人为了预防疾病,宁可少吃肉,多吃植物性食物,但是,植物性食物一定无害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植物性食物例如炸薯条由于吸收了很多反式脂肪,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目前有许多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会提高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比一般饱和脂肪来得高。
误区五:橄榄油可大量食用?
目前有许多人偏爱摄取橄榄油,认为橄榄油可大量食用,因为橄榄油除了不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作用。橄榄油可以大量吃吗?橄榄油的确被认为是比较适合人体营养需求的食用油。但是,这两种油都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不能吃的太多。
你是不是也犯了以上的错误?如果有,就应该立即改掉,若患者出现不适,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下全面检查,确定身体状况,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就算目前没有,也该注意一下。
胆固醇高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
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5.代谢紊乱
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吃草莓能降低女性胆固醇吗
酸酸甜甜的草莓也是很多人的最爱,除了口感好外,原来吃草莓还能降胆固醇呢!
研究团队选取了一组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在他们每天的饮食中加入了500克草莓,坚持1个月。
在试验前后,研究者分别抽取了这些志愿者的血液样本。
结果显示:这些志愿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的数量分别下降了8.78%、13.72%和20.8%;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保持不变。
该研究负责人认为,草莓类浆果富含的花青素能加速体内胆固醇分解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胆固醇的5个误解
误解1.高水平的HDL能直接保护身体,预防心脏病
虽然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高水平的HDL对身体是具有保护性的,但是《柳叶刀》的一项新研究提示,这也并非是绝对的。研究跟踪了拥有高水平HDL遗传标示的人们(即其HDL胆固醇水平较高),当然他们都与那些没有该基因标示的人们一样,拥有同样的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虽然认为高水平HDL有助降低13%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是研究者发现,HDL水平高的一组人员,他们的心脏病患病率并没有比另一组无高HDL水平的遗传倾向的人低。这不意味着高水平HDL不是件好事——拥有高HDL也许仅是身体正常运转的一个标志而已。健康习惯,比如运动,以及摄入足够的纤维和健康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都能在防止心脏病发作方面发挥作用,这些习惯恰好也会升高HDL水平,这使得很难辨别HDL本身到底提供了多少保护。
误解2.如果你的胆固醇高,最好别吃河虾(以及其它高胆固醇食物)
以前的情况是,如果你的胆固醇高,无论如何都要忌口那些含膳食胆固醇的食物。现在不再是这样了。我们都知道饱和脂肪酸对升高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比膳食胆固醇还要大。所以,适当吃鸡蛋、龙虾以及其他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也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误解3.薯片也含有胆固醇
膳食胆固醇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薯片、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物都不含有胆固醇。尽管如此,一定记得看薯片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看看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为饱和脂肪酸会引起机体制造更多的胆固醇。而且薯片还含有很高的热量。最后,控制吃的量,做好计算:如果你吃上两份,那你摄入的热量和饱和脂肪酸是翻倍的。
误解4.烤燕麦是一种很好的降胆固醇食物
某些烤燕麦的包装盒上都会声称,烤燕麦能降低胆固醇。虽然烤燕麦确实含有一些可溶性纤维,有助降低胆固醇,这点没错,但是你可以从其它食物中获得更多的纤维,如燕麦、球芽甘蓝、香蕉、梨、豆类,以及柑橘。另外,如果你很喜欢燕麦,可以在早餐燕麦中加入一些水果,摄取额外的纤维。
误解5.如果你想降胆固醇,多吃豆制品
研究者称,大豆蛋白降胆固醇的功效很小,如果有的话,也只在脂类水平。最实际的益处还是将豆制品做为高饱和脂肪食物的替代品。一些研究显示,饮食中富含大豆蛋白、纤维、植物固醇以及坚果(如杏仁)的人们胆固醇偏低。
最后,一个关于胆固醇的真相:采取那些能自然降LDL和升高HDL的行动吧:规律的运动,吃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菜籽油,以及鳄梨)来代替含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多吃可溶性纤维。
女性测胆固醇要避开月经期
美国新一期《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处于生育期的女性,胆固醇水平会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美国尤尼斯儿童健康与成长研究机构的恩里克?斯彻思特曼对比了259名健康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与胆固醇水平。这些女性年龄处于18—44岁之间,大多经常锻炼,没有吸烟史。
研究结果发现,“好”胆固醇会随着雌激素水平而上升,并在排卵日达到高峰,之后,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此外,女性月经刚开始时,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最低。另外,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胆固醇水平的波动更大一些。
专家建议,生育期女性测量血脂时应避开月经期,这时测量血脂会偏低,这种假象对于血脂原本异常的人会产生误导。
女性胆固醇高的原因有哪些
1、饮食不当:饮食因素是引起总胆固醇增高最常见的原因,过多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身体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引起总胆固醇偏高,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2.治疗: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于 300毫克)。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70%)是肝脏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来源于食物,所以仅仅依靠减少胆固醇摄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胆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对降低胆固醇仍然是有帮助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宜少于300毫克或更低,而1个鸡蛋黄中的胆固醇为250~290毫克;2两煮卤好的猪肝胆固醇含量更高达469毫克。
3.少吃肥肉和荤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广泛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尤其以肥肉、荤油和内脏的饱和脂肪含量为最多。饱和脂肪具有促进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高的作用,其效力甚至超过了胆固醇本身。
以上内容为我们详细而丰富的介绍了女性胆固醇高的原因有哪些,相信大家对于这些原因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前了解一下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我们,治愈疾病通知信息的配合医生,也是非常关键的。
减少胆固醇摄入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 胆固醇是“万病之源”
很多人谈胆固醇“色变”,认为胆固醇一点都不要摄入最好。营养师指出,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人体里很多激素是以胆固醇为前提来合成的,比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所以适量摄入胆固醇会对健康产生帮助。但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胆固醇摄取过量的问题,我国高血脂人群已经达到1.6亿,其中以高胆固醇危害最为严重。
误区二 植物油也含胆固醇
关于胆固醇很多人还有一个误区,认为植物油里也有胆固醇,原因就是某品牌植物油在广告宣传中特别强调“本品不含胆固醇”。其实所有植物性食品都不含胆固醇,植物油也不含胆固醇,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肉类食品、蛋、奶中。
古人讲究以谷为养,但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偏离这个方向,以前欧美国家看到东方人以谷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之后非常羡慕。但我们自己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接近于西方,动物食品在膳食结构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是最近几十年来富贵病频发的真正原因。
营养师提醒,要减少胆固醇摄入,就要减少动物食品的摄入,如动物大脑,这是所有食品中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重庆火锅喜欢涮动物大脑和动物内脏,而这些都是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
误区三 胆固醇高不能吃蛋黄
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很高,100克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能超过1000毫克以上。而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多少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是每天300毫克。很多老百姓都听过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因此不敢吃鸡蛋。营养师指出,在高胆固醇食品中,蛋黄是个例外,每天吃一到两个鸡蛋完全没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蛋黄对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升高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美国曾经就蛋黄当中的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做过研究,实验人群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第.一组在他们每天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吃一个蛋黄,第二组就是正常饮食,不加蛋黄。结果一个月下来发现,吃蛋黄的这组血液当中胆固醇水平不仅没有升高,反而有略微下降,另外一个对照组,不吃蛋黄的没有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蛋黄里面除了高胆固醇,还有一个有益成分——卵磷脂。所以一天吃一到两个鸡蛋是完全可以的。
关于胆固醇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吃清淡点就能控制胆固醇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胡大一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当吃进太多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时,人体血液中就会有很多的胆固醇。但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所以,仅靠控制饮食很难达到有效控制。
误区二: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
专家解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顾东风
并非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的。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只有血总胆固醇高于6.2毫摩尔/升(6.2mmol/L)才标明为异常。其实,这个数值所标明的是健康人胆固醇的理想范围。由于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坏胆固醇”水平要控制在什么范围需要因人而异。
如果用红色(极高危)、橙色(高危)、黄色(中危)和绿色(低危)分别代表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则不同危险程度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坏胆固醇”控制目标。整体危险性水平越高的人群,其“坏胆固醇”水平必须控制得越低(如图)。
误区三:胆固醇化验正常了就停药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
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橙色风险的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众多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一项来自美国的经验显示,控制胆固醇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减少高达24%。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鼓励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的药物治疗。
认识胆固醇的误区
误区一:胆固醇是“万病之源”
不少人认为胆固醇一点都不要摄入最好。实际上,胆固醇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物质,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性激素等多种激素和胆汁的合成也需要胆固醇,神经系统也富含胆固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解释说,为了供应需求,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由人体组织合成。人体每天约可合成胆固醇1—1.2克,而肝脏占合成量的80%。只是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时,才会发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光靠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控制
饮食和生活方式确实跟胆固醇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且偶尔出现高胆固醇的人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来减轻或控制体重,提高“好胆固醇”水平。但李惠明教授指出,对于家族性遗传和病情较严重的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单纯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需要通过药物控制。
误区三:只要吃降脂药,就不用忌口
李惠明指出,服降脂药的同时,患者必须注意均衡饮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谷物、瘦肉、鱼类、豆类以及低脂和脱脂食物等,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误区四:胆固醇高就不能吃蛋黄
在高胆固醇食品中,蛋黄是个例外。李惠明教授说,蛋黄中含有的卵磷脂则是“好胆固醇”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因此,胆固醇高的人不必远离蛋黄,一周吃3个鸡蛋(包括蛋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误区五:瘦人无需检查胆固醇
胆固醇偏高并非肥胖或体重超标人群的“专利”。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包括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油炸食物)、不良习惯和熬夜、久坐等。不管胖瘦,都要定期体检。
误区六:年轻人不会有胆固醇问题
高脂血症已年轻化,这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长期熬夜、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吸烟等)有关。李惠明教授说,这些都会加重高脂血症的发展。
高脂血症的认识的九大误区
1、误区一:高脂血症的人有症状。
在通常情况下,有高脂血症的人没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脂血症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有很少一部分有高脂血症的人可以见到黄色瘤。
2、误区二: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密切,危害最大。临床上常用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这4种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状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
3、误区三:血脂有点高,没有什么关系。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和中风都有关系。全球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结果明确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近些年,高胆固醇与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随着L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也可减少。
4、误区四:不了解食品中的成分
为了防止膳食胆固醇过多引起的不良影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的膳食胆固醇不宜超过300 mg。如果是高血脂者,则应严格限制,每日摄入量应不超过200 mg。
5、误区五: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实际上,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型苗条的人也会得。膳食中的脂质对体内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中,其血胆固醇水平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
6、误区六:只有血脂高的人,才需要服用降胆固醇的药。
有些人即使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如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或某些糖尿病患者。
7、误区七:有高脂血症的人,如果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药了。
降脂药也需要坚持服用,一旦停药,血脂又会回升,影响治疗效果。在血脂达标后,大部分病人仍需用原来的剂量持续服用,没有冠心病或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小服用剂量,找到最低有效剂量后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副作用。
8、误区八:鱼油可以用来降血脂。
鱼油几乎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证据。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医学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是抑制胆固醇合成最强的药物,他汀类药物能够阻断胆固醇合成,可以使LDL-C降低25%~55%。大显著降低冠心病或中风的风险。
9、误区九:他汀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是肝脏损伤。
他汀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他汀很少导致肝脏疾病。在部分患者中,他汀可导致转氨酶水平轻度增高,这并非肝毒性表现,一般停药后就可恢复。罕见情况下,他汀可致肌肉组织损伤,其特征为肌酸激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