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
家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
第一,食物要软烂,少量多餐。
为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治疗期间,家庭饮食要软烂,最好是采用蒸和炖的烹饪方式。由于患者有心悸、气喘的症状,所以家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要让病人要少量多餐。
第二,饮食要“两高一多”。
两高是指高热量,高蛋白;一多是指多种维生素。适合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吃的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瘦肉,鱼类等。多维生素补充,就要增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炒菜使用玉米油,适当吃点粗粮。
第三,食物以清淡为主。
患者的饭菜一定要少盐,防止水肿恶化。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血脂升高,使病情加重。
家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还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减小毒副反应。家属还要注意不要让患者生气,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身体的痊愈。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室速、室颤。
2、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有时快速型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10%~20%)。
3、心脏性猝死
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病因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很多猝死的患者生前并没有明显的心肌炎表现,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时,心脏猝死可达23.6%。
4、扩张型心肌病
毒性心肌炎慢性迁延,可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或出现左右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国外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患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为10%。对病毒性心肌炎随访报道,7%~30%患者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最高的比率达50%。我国学者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的随访调查结果,有37%的患者出现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7%的患者心脏慢性扩大。
缺血性心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其临床特征与ICM非常相似,鉴别诊断也相当困难,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若伴有心绞痛则极易误诊为ICM。由于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治疗原则迥然不同,故对二者进行正确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掌握以下要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年龄较轻,常有心肌炎病史;而ICM发病年龄较大,多数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2. 心电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与ICM患者的心电图都可表现为左室肥厚伴劳损、异常Q波及心律失常等,不易鉴别。但扩张型心肌病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ST - T改变也多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3. 胸部X线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以上,透视下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晚期常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肺栓塞征象。ICM患者虽有心影明显增大,但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并伴有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
4. 心脏超声检查时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要点: (1)心脏形态学对比: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肌广泛受累,常表现为4个心腔呈普遍性显著扩大;而ICM常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并常伴有主动脉瓣及瓣环增厚、钙化。( 2)室壁厚度及运动状态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厚度弥漫性变薄,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而ICM患者心肌缺血部位与病变冠状动脉分布走行密切相关,缺血严重部位则出现室壁变薄及运动减弱,故常见室壁厚度局限性变薄、室壁运动呈节段性减弱或消失。(3)血流动力学变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脏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常继发各瓣膜及瓣膜支架结构改变而引起多个瓣口明显返流;而ICM 患者因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常伴二尖瓣口返流。( 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肌病变弥漫广泛,左心室扩大明显及心肌收缩无力,故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而ICM患者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有降低,但其程度则较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轻。
5. 周围动脉超声探查:目前认为,用周围动脉超声探查颈动脉、股动脉,可以作为揭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窗口,并可为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已有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仅少数患者的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呈阳性;而ICM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则全部阳性。虽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并非绝对阴性,但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阴性则可作为排除ICM诊断的重要条件。
6. 放射性核素检查 :核素在心肌的分布不仅与血流有关,还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和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 ICM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纤维化程度更高。因此,行99m 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 IB 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扩张型心肌病多显示为不呈节段性分布的、散在的稀疏区,范围小、程度轻,表现为较多小片样缺损或花斑样改变;而ICM患者多呈按冠状动脉分布的节段性灌注异常,心肌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范围大;当灌注缺损范围大于左心室壁的40%时,则对ICM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7.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导管检查可见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心排出量和搏出量减少,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室壁运动减弱;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二)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在临床上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鉴别较为困难。与ICM比较,酒精性心肌病所具有的以下特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 1)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2)多为30~50岁男性,且多伴有酒精性肝硬化等。
(3)停止饮酒3~6个月后,病情可逐渐逆转或停止恶化,增大的心脏可见缩小。
( 4)心电图检查:可见非特异性ST - T改变(无定位诊断价值) ;病程早期停止饮酒者,数个月后ST - T改变可恢复正常;若至病程晚期,即使停止饮酒,其ST - T改变也难以恢复正常。
( 5)胸部X线检查: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 以上,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 6)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各房室腔均有扩大,但以左心房及左心室腔扩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常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但无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及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征象。此外,停止饮酒后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可见其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三)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根据其起病急缓及心功能状态不同而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及潜在型四型。慢型克山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所见均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山病的下列临床特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1)有明显的地区性,病区分布在包括黑、吉、辽、内蒙、晋、冀、鲁、豫、陕、甘、川、滇、藏、黔、鄂15个省及自治区的低硒地带上。
( 2)具有人群多发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为农业人口中的生育期妇女及断奶后的学龄前儿童。而ICM则以老年人多见。
(3)心电图检查显示,绝大多数克山病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 其次是ST - 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但ST - T改变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 4)胸部X线检查显示多数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少数为二尖瓣型或主动脉型;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 5)心脏超声检查:克山病患者心脏多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心肌收缩无力,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同时伴多个瓣膜口明显返流;而ICM患者室壁呈节段性运动障碍,并常合并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等。
扩张心肌病的定义
扩张型心肌病:很多患者以及其他人对什么是扩张型心肌病(dcm)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病。今天就想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一侧或双侧的心室腔扩大为主要特征,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排血量降低,导致心力衰竭。
心肌弥漫性病变可以累及心脏起搏点特异性传导系统,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心室腔明显扩张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室内残余血量增多,容易诱发附壁血栓,形成动脉栓塞。本病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而死亡或因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
本病在全世界均有发现,据统计,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随着本病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在各年龄组都有发现,但是以中青年为多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在性别方面,通常是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2.5U1。
怎样才能阻止扩张型心肌病走向心衰和死亡?也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和临床实践,研制出了专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回元康胶囊”,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本方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还能抗心肌细胞凋亡。随后,又经临床证实,患者长期服用这一方剂,不仅能阻止病情发展,甚至能逆转心脏的扩大。河南的一名张姓离休老干部患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长期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在服用“心脏回元康胶囊”后,气喘、胸闷、水肿等症状消失,能够下床走路,还能买菜做饭。新密市一位老太太常年受扩张性心肌病的折磨,胸闷、水肿,不能平卧,服用“心脏回元康胶囊”后,症状明显消失,坚持服药一年后,扩大的心脏缩小到了正常范围。
心肌缺血诊断鉴别
诊断鉴别
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引起。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脉动脉炎等疾病所致。
临床上需与缺血性心肌病(ICM)进行鉴别的心肌病变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及克山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其临床特征与ICM非常相似,鉴别诊断也相当困难,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若伴有心绞痛则极易误诊为ICM。由于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治疗原则迥然不同,故对二者进行正确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掌握以下要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年龄较轻,常有心肌炎病史;而ICM发病年龄较大,多数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2.心电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与ICM患者的心电图都可表现为左室肥厚伴劳损、异常Q波及心律失常等,不易鉴别。但扩张型心肌病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ST - T改变也多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3.胸部X线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以上,透视下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晚期常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肺栓塞征象。ICM患者虽有心影明显增大,但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并伴有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
4.心脏超声检查时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要点: (1)心脏形态学对比: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肌广泛受累,常表现为4个心腔呈普遍性显著扩大;而ICM常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并常伴有主动脉瓣及瓣环增厚、钙化。( 2)室壁厚度及运动状态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厚度弥漫性变薄,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而ICM患者心肌缺血部位与病变冠状动脉分布走行密切相关,缺血严重部位则出现室壁变薄及运动减弱,故常见室壁厚度局限性变薄、室壁运动呈节段性减弱或消失。(3)血流动力学变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脏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常继发各瓣膜及瓣膜支架结构改变而引起多个瓣口明显返流;而ICM 患者因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常伴二尖瓣口返流。( 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肌病变弥漫广泛,左心室扩大明显及心肌收缩无力,故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而ICM患者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有降低,但其程度则较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轻。
5.周围动脉超声探查:目前认为,用周围动脉超声探查颈动脉、股动脉,可以作为揭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窗口,并可为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已有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仅少数患者的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呈阳性;而ICM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则全部阳性。虽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并非绝对阴性,但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阴性则可作为排除ICM诊断的重要条件。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核素在心肌的分布不仅与血流有关,还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和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 ICM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纤维化程度更高。因此,行99m 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 IB 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扩张型心肌病多显示为不呈节段性分布的、散在的稀疏区,范围小、程度轻,表现为较多小片样缺损或花斑样改变;而ICM患者多呈按冠状动脉分布的节段性灌注异常,心肌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范围大;当灌注缺损范围大于左心室壁的40%时,则对ICM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7.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导管检查可见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心排出量和搏出量减少,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室壁运动减弱;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二)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在临床上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鉴别较为困难。与ICM比较,酒精性心肌病所具有的以下特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2)多为30~50岁男性,且多伴有酒精性肝硬化等。
(3)停止饮酒3~6个月后,病情可逐渐逆转或停止恶化,增大的心脏可见缩小。
(4)心电图检查:可见非特异性ST - T改变(无定位诊断价值) ;病程早期停止饮酒者,数个月后ST - T改变可恢复正常;若至病程晚期,即使停止饮酒,其ST - T改变也难以恢复正常。
(5)胸部X线检查: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 以上,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6)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各房室腔均有扩大,但以左心房及左心室腔扩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常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但无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及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征象。此外,停止饮酒后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可见其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三)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根据其起病急缓及心功能状态不同而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及潜在型四型。慢型克山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所见均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山病的下列临床特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1)有明显的地区性,病区分布在包括黑、吉、辽、内蒙、晋、冀、鲁、豫、陕、甘、川、滇、藏、黔、鄂15个省及自治区的低硒地带上。
(2)具有人群多发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为农业人口中的生育期妇女及断奶后的学龄前儿童。而ICM则以老年人多见。
(3)心电图检查显示,绝大多数克山病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 其次是ST - 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但ST - T改变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4)胸部X线检查显示多数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少数为二尖瓣型或主动脉型;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5)心脏超声检查:克山病患者心脏多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心肌收缩无力,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同时伴多个瓣膜口明显返流;而ICM患者室壁呈节段性运动障碍,并常合并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等。
心肌病的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20%):
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等可导致或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此外,围生期、酒精中毒、抗癌药物、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和神经激素受体异常等多因素也可引起本病。
肥厚性心肌病(20%):
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约1/3的有明显家庭史,心脏肌球蛋白重链及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另外,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细胞内钙调节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均可作为本病发病的促进因子。
限制型心肌病(20%):
以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心肌僵硬及心室舒张充盈受阻为特征。起病缓慢,早期可有发热、乏力、头晕、气急等症状,晚期出现全心衰竭。心房颤动也较常见,部分合并内脏栓塞。 多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仅有散发病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旧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其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被进行性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临床常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和猝死。1995年WHO/ISFC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关于心肌病定义及分类的报告中将ARVD/C列为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并列的第4类原发性心肌病。
心肌病的病因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继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1、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
2、 肥厚性心肌病:
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约1/3的有明显家庭史,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为其仲发因素。
3、限制型心肌病:
以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心肌僵硬及心室舒张充盈受阻为特征。起病缓慢,早期可有发热、乏力、头晕、气急等症状,晚期出现全心衰竭。心房颤动也较常见,部分合并内脏栓塞。
心肌病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出现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到正规进行检查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一、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二、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来源于右室的室性心律失常、右心扩大,MRI检查提示右室心肌组织变薄,即可确立诊断。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温馨提示: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什么是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1)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 2) 肥厚性心肌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约1/3的有明显家庭史.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为其仲发因素. 1)扩张型心肌的特征主要以心腔扩张为主.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各瓣膜的情况运动正常.有时会合并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2)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示有如下特点:"一大".心室腔明显扩大"二小."二尖瓣开放幅度小.二尖瓣与扩大的心室腔相比相对较小. "三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多变薄"四弱."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减弱)的特点. 3)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上起病缓慢,多在30岁以前发病,约1/3的病有家族发病史.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加重.胸痛心悸等.也可有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或活动时头晕或昏厥.也有的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 超声心电图显示室间隔和(或)左室后壁非对称性的增厚.心室腔缩小,流出道狭窄.心肌炎及心肌病的治疗目前西医学对心肌炎及心肌病的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来说,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心肌炎患者的心律失常疗效欠佳.心肌病的病因至今未明,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心肌炎和心肌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且不易治疗的疾病.从这些年来中医治疗这类心肌疾病的疗效来看,形势是喜人的.我们中医中药治疗这类疾病可以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优势.
得了扩张性心肌病能够治好吗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体征特点多数是以左心室有明显扩大,有时也见于右心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继发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症状。
生长素(GH):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生长素分泌低下的患者左室重量下降,左室腔内径扩大,心功能损害,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临床改变。生长素能增强心功能,提高心脏指数及左室最大dp/dt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对心率无影响。
抗氧化剂:包括卡托普利、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
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包括心钠素、前列腺素、氟司喹南、维司力农、抗利尿激素血管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钙增敏剂(匹莫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一甲基对酪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脑钠肽(BNP)等。
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他汀类具有抗炎症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开始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心功能、神经体液失衡和临床症状,长期应用是否获益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生长素、抗氧化剂、新型正性肌力扩血管药、他汀类药物都是可以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经常采用的药物,只要对症使用且使用的当都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是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它们是:莨菪碱类、心肌代谢药物(1,6一二磷酸果糖)、辅酶Q10、肉毒碱、甲状腺激素和镁剂等。
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及检查
1、限制型心肌病: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舒张容积缩小,室壁不厚,收缩正常。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3、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4、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病因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即为特异性心肌病。
5、未分类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如弹性纤维增生症、非致密性心肌病、线粒体受累、心室扩张甚轻,收缩功能减弱)等。
6、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心肌疾病该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束支传导阻滞。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晚期喷射性杂音。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扩张型心肌病恢复
我们都知道饮食在治疗疾病和疾病康复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而扩张型心肌病的家庭药膳即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又可减少西药用量,减轻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全身情况,有利于病人康复。因而要充分发挥合理膳食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调动病人家庭调养的积极性,可促进扩张型心肌病的康复。下面是一些心肌病患者日常饮食禁忌注意事项。
1、宜两高一多饮食: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宜吃优质易消化的高蛋白如鱼肉、瘦肉、牛奶、大豆制品和高热量食物(三餐之外另加两次点心如牛奶、鸡蛋、豆浆等);还宜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l的粗粮、豆类可防治心肌炎、心衰;富含维生素-E的芝麻、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可改善心肌营养不良;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心肌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受到损害。
2、宜吃富含硒的食物:硒缺乏是引起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补充足够的硒,就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康复。富含硒的食物有海参、扇贝、松茸、蘑菇、鸡肝、大蒜、龙眼肉等。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富硒食物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忌咸宜清淡食物: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衰水肿,故要限制食盐,每天不超过5克为宜。还忌油腻肥大的动物食品,因易酿生痰浊阻滞心脉,升高血脂,使冠脉血流不畅致心肌缺血。
4、忌烟酒刺激之品:烟、酒、浓茶、咖啡、可可之类刺激品,能刺激心脏发生或加重心律失常,而扩张型心肌病多有心律失常,故宜忌用或禁食。
5、食宜熟软少吃多餐:饮食宜熟软易消化,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还不宜吃过饱,过饱上顶膈肌,增加心肺负担,加重心悸、气喘。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心悸、气喘,所以宜少吃多餐。还宜多吃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的症状补充适宜的营养,易消化的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粗粮、豆类等还需补充充足的硒元素,这样有助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恢复。同时还应有相应的饮食禁忌。
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及检查
专家指出,临床上以病理生理、病因学和发病学为基础,对心肌病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制型心肌病: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舒张容积缩小,室壁不厚,收缩正常。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3、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4、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病因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即为特异性心肌病。
5、未分类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如弹性纤维增生症、非致密性心肌病、线粒体受累、心室扩张甚轻,收缩功能减弱)等。
6、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心肌疾病该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束支传导阻滞。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晚期喷射性杂音。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