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疼小心胃癌
一种胃疼小心胃癌
80%的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但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溃疡或者胃炎,本期《名医面对面》,专家将和各位读者聊一聊如何识别胃癌的早期信号、哪些饮食习惯可能会引起胃癌发生。
八成胃癌患者早期出现胃疼
“胃癌多数是溃疡类型,少数是肿块和平坦型的。”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科主任毛伟征介绍,胃癌主要有三类表现,首先要注意上腹的疼痛不适,80%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隐隐作痛,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大多数病人疼痛程度会持续加重,由类似溃疡病的饥饿疼或餐后疼,也叫节律性疼痛,变成持续无规律性的疼痛。因此,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再就是留心食欲减退、消瘦乏力,1/3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食欲减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若与胃疼症状同时出现并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后便自动限制日常饮食,或肿瘤使机体代谢分解大于合成,致使体重下降,出现消瘦、乏力的现象。
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也需要留意。胃癌患者还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症状。贲门部的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以后逐步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症状。幽门梗阻也可出现腹胀呕吐,甚至呕吐出隔夜的食物。胃癌也常出现便血的症状,这是由病变破坏了胃粘膜下或肌层的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内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平日无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尤应警惕胃癌的发生。出现这些表现者,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吃烫食、快进食易引发胃癌
毛伟征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一些措施,远离造成胃癌的病因,防止胃癌发生十分重要。这包括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烫食,不过快进食,不吃过咸食物,避免对上消化粘膜的机械损伤;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减少致癌物的摄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生气进食,不抽烟,使机体免疫及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香菇、肉类)、水果,多饮牛奶,经常饮茶特别是绿茶(不要太浓),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高发人群有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患者,应定期复查,对这些癌前病变者应通过X线、纤维胃镜粘膜活检进行监测,一经确诊,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上班族七成患胃病
全球胃病人数都在上升
《生命时报》进行了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人群集中在20-40岁,以企业普通白领、管理人士、政府公务员为主。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610人中,92.3%的人曾出现过胃不舒服的现象,其中,34.17%的人经常胃疼,5.47%的人甚至天天如此。2006年3月,世界健康管理联盟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胃病患者已从1985年的1.5亿人增加到今年的5亿人,其中,仅我国目前就有1.7亿胃病患者。
工作压力是“胃的大克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胃疼成了上班族的“家常便饭”呢?调查中,59.97%的人认为是生活、吃饭不规律导致,11.14%表示工作压力一大就犯,5.73%的人则称是每天工作时间太长、经常加班的缘故。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介绍,在各种胃病中,最常见的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如何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癌(如何治疗胃癌)等器质性疾病,其中,尤以慢性胃炎(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占绝大多数。“其实,肠胃不肯好好为我们‘服务’,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它太不爱惜。”
无规律胃疼小心胃癌
“胃癌多数是溃疡类型,少数是肿块和平坦型的。”胃癌主要有三类表现,首先要注意上腹的疼痛不适,80%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隐隐作痛,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大多数病人疼痛程度会持续加重,由类似溃疡病的饥饿疼或餐后疼,也叫节律性疼痛,变成持续无规律性的疼痛。因此,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再就是留心食欲减退、消瘦乏力,1/3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食欲减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若与胃疼症状同时出现并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后便自动限制日常饮食,或肿瘤使机体代谢分解大于合成,致使体重下降,出现消瘦、乏力的现象。
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也需要留意。胃癌患者还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症状。贲门部的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以后逐步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症状。幽门梗阻也可出现腹胀呕吐,甚至呕吐出隔夜的食物。胃癌也常出现便血的症状,这是由病变破坏了胃粘膜下或肌层的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内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平日无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尤应警惕胃癌的发生。出现这些表现者,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吃烫食、快进食易引发胃癌
毛伟征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一些措施,远离造成胃癌的病因,防止胃癌发生十分重要。这包括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烫食,不过快进食,不吃过咸食物,避免对上消化粘膜的机械损伤;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减少致癌物的摄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生气进食,不抽烟,使机体免疫及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香菇、肉类)、水果,多饮牛奶,经常饮茶特别是绿茶(不要太浓),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高发人群有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患者,应定期复查,对这些癌前病变者应通过X线、纤维胃镜粘膜活检进行监测,一经确诊,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晚饭吃得晚小心胃癌
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夜宵是很多人的习惯。但日本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夜宵或晚饭吃得太晚,都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去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日本东京大学的栗田英男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
他们调查了30—40岁胃癌患者患病前的生活饮食习惯,发现他们大都有吃夜宵的习惯,其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栗田英男分析,吃夜宵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另外,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里,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抵抗力减弱,出现溃疡。如果常吃一些油炸、烧烤、腊制食品,里面的致癌物质会进一步伤害胃部。
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吃夜宵是件让嘴巴享受却让胃受罪的事情。为了健康,还是少吃为妙。
预防胃癌吃什么食物 大蒜
这是预防胃癌的首选食物,是人们公认的一种胃癌的预防食物,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着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了亚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了防癌效果。
胃疼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表现
【胃疼的典型症状一】胃肠气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积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使胃肠道气胀为功能性气胀。幽门梗阻、肠梗阻引起者多为器质性气胀。常和便秘同时存在。
【胃疼的典型症状二】胃部隐痛是胃痛的一种。胃疼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常出现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有上腹疼不一定是胃,也有可能是肝,膈等。
【胃疼的典型症状三】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急性胃痛就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
【胃疼的典型症状四】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胃部肌肉由于抽搐而致使身体疼痛,出现呕吐现象的,一般就是胃疼了。胃疼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心胃痛悄然变胃癌
37岁的金先生是某企业公司的业务主管,经常为生意上的事到处奔波,饮食没任何规律,久而久之,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每次胃病犯得厉害了,就到药店买点口服药来缓解一下,一种药不止痛了再换另外一种胃药,然而时间长了,用什么止痛剂也无济于事了。后来,金先生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竟被发现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细胞已浸润到胃壁浆膜层外面,和周围的组织、器官严重地粘连到了一起。
现实生活中,像金先生这样的胃病患者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于胃痛了自行到药店买药自行服用,直到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才到医院看医生。此类患者如果是胃癌,大约95%都是晚期胃癌。
有调查数字显示,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为13.86/10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为30.087/10万人,为世界水平的2倍多。
生活中,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没啥大问题,但一检查出胃癌,恐怕就有天塌的感觉。那么,“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呢?
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
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啥原因。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溃疡容易变胃癌吗
胃溃疡是一种胃部病变比较严重的疾病,病人常常会担心胃溃疡是否会发展成为胃癌,因为传统的观念都认为胃部溃疡容易恶变成癌。其实,最近的研究认为胃溃疡演化成胃癌的几率并不是很大,至少不是很重要的致癌原因。
在一项对良、恶性胃溃疡进行的临床病理比较研究中发现,仅有很少病例具有从慢性胃溃疡向溃疡型胃癌过渡的临床病理特征,全部病例恶变率平均仅为3.48%。研究认为,慢性胃溃疡发生恶变的几率较低,在胃癌发病学中不占主导地位。
但即使癌变率不高,不代表胃溃疡就不需要养护胃部。很多患者平时不注重饮食健康,一味追求西药治疗。事实上 胃溃疡长期服用西药制剂会掩盖疾病真相,西药是碳酸氢钠类药物(含有铝元素,长期服用导致铝中毒,进一步损坏胃粘膜),胃酸是酸性,酸碱中和,减少刺激胃黏膜,但无法修复粘膜。胃溃疡长期不愈就会发展为胃癌,因为体液酸化,碱性食物摄入过少,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首先要素食一段时间,增加体内分解酶,减少刺激胃酸分泌,给胃粘膜赢得修复时间。
经常胃疼是不是胃癌
“胃痛”离胃癌有多远?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经常到处奔波,饮食不规律等,久而久之就落下了“胃痛”的毛病。可是在老百姓心中胃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检查出胃癌,就觉得天塌下来了。究竟“胃痛”离胃癌有多远呢?肿瘤科医院癌症专家指出,人们要当心胃痛这毛病,很有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症状之一。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
癌症专家指出,事实上,早期胃癌症状,有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但是由于人们不注意,当做普通胃病随便到药店买点药来缓解一下,一种药不止痛了再换另外一种胃药,就这样时间长了,用什么止痛剂也无济于事了。止痛药起不了作用了患者才想起来到医院做检查,做了胃镜检查之后,往往被发现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细胞已浸润到胃壁浆膜层外面,和周围的组织、器官严重地粘连到了一起。
专家提醒患者,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别饥一顿饱一顿没有任何饮食规律,平时我们多注意一些饮食营养保健,善待自己,善待生活。这样就最容易引起胃痛从而到了胃癌。要是早发现在自己有胃痛的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拖延病情,以免耽误胃癌治疗。
长期吃泡面小心胃癌敲你门
一名24岁的女大学生,在考研前夕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泡面。考研结束后,一直感觉胃部不适的她终于抽出时间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竟然得了晚期胃癌。那么“吃泡面吃出胃癌”?或者说“ 吃碗方便面,肝脏解毒需要32天”针对这些问题,让专家为你解除心中的疑惑。 泡面和胃癌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医学界并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证据。专家表示,不能因为一个个案就把某种食物与胃癌画上等号。
他分析说,胃癌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是很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总之,胃癌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不会只与单一的因素有关。 虽然说泡面不一定是胃癌的“元凶”,但饮食习惯与胃癌的发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专家分析说,我国西北、东北地区胃癌之所以高发,与这些地方的人喜欢吃腌制食品有关。这些地区冬季非常寒冷,难有新鲜食物,因此大量食用腌制食品。 而与这两个地区饮食习惯有点相近的韩国,也是亚洲地区胃癌高发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地方食品泡菜、火锅汤等都含有可能致癌的亚硝酸盐,其中有研究显示,泡菜在腌制的第3~8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专家提醒,腌制食品中因为盐多,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而且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更易致胃癌。 此外在我国南方的福建长乐和广东潮汕地区,当地居民习惯腌制海鲜,特别喜爱鱼露、虾酱等调味品,这些地方也是全国"知名"的胃癌高发区。除此之外,辽宁省庄河市、山东省临朐县、河北省赞皇县等地居民都有一个饮食习惯——长期食用咸猪肉,而这些地区胃癌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常吃夜宵小心胃癌
日本学者经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常吃夜宵易引发胃癌。他们曾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
为什么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呢?
首先,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
常吃夜宵小心胃癌
首先,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
这种胃疼其实是肝癌
肝病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因此患者常常延误了治疗时机。体检是及时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专家建议,普通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肝脏检查。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人士,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
恶心腹胀腹痛并非都是“胃”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约37%的肝病患者患病初期都误以为是“胃病”而贻误诊疗。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霍枫教授表示,肝病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很容易与胃病相混淆。
霍枫表示,如果出现疑似胃病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经常喝酒、携带有乙肝病毒或既往有胆道疾病史者更应小心。“如果患者长期把肝病当胃病治,擅自服药,结果很可能使肝炎发展成肝硬化晚期或肝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肝癌3大“元凶”:病毒、胆道病、脂肪肝
“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最大隐患,在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而来。”霍枫指出,乙肝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病毒,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酿成慢性肝炎,长期的慢性肝炎又导致肝硬化,继而发展成肝癌。这一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超过十年以上的时间。
其次是胆道系统疾病,例如肝胆管结石以及肝吸虫病,都能诱发肝癌。“虽然肝、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但在某些层面上互相影响,而且最终都有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甚至慢性肝衰竭。”此外,霍枫提到,目前国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肝也可以导致肝癌,而且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严重脂肪性肝炎也能导致肝硬化,最后也可发展成肝癌。
“外科手术后预防复发同样需要充分重视。”霍枫表示,经历过肝癌手术的患者并非一劳永逸,术后必须进行抗复发治疗。这些抗复发治疗包括介入、消融、放化疗、生物、靶向、中医中药治疗等方式。
无论有无症状都要重视体检
“要提高肝癌的疗效重在提前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霍枫表示,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少有人会主动定期体检。但是,慢性肝炎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因此,定期体检随访十分重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减少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人士,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
对于体检的内容,霍枫建议,对普通人而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很有必要,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肝胆B超、抽血化验肝功、乙肝两对半和甲胎蛋白, 对于曾经输过血的人士还要检查丙肝抗体。如果检查结果正常,没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保持每年体检一次即可。如果发现有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乙肝患者则在上述项目加检乙肝病毒DNA;丙肝患者加检查丙肝病毒RNA。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体检次数要较常人频密,即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也要定期体检,最好每年2~4次,每次检查四项内容,即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