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似流行特点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似流行特点
1.发病率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都高发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出现较早,而早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也易出现胃炎和肠化生等病变,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
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很重要
随着胃癌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正确防治胃癌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险增加了2.7-12倍,同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学组组长、南昌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由于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日趋下降,所以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规范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尤为重要。”
70岁以上感染率高达78.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物,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我国20-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然而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目前幽门螺杆菌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快速尿素酶检测和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对做胃镜的患者是快捷、便利的,当然也是有创的;呼气试验的特点是无创、准确率高。吕农华建议市民应该到具有检测资格的医院及检测中心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胃癌高危人群需根除
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后,医生对于是否需要立刻着手进行根治却有不同见解。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已被证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约39%。根据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如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又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胃癌家族史等,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我们呼吁这部分高危人群尽早确诊,尽早根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首次治疗应选最有效方案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三联或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吕农华介绍,治疗上过去多采用三联疗法,但临床治愈率低于80%,且成功率还在日趋下降。她分析说,导致Hp根除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差、胃内细菌负荷量大、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等,其中抗生素耐药是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导致Hp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抗生素的滥用,很多不该使用抗生素的场合违规使用了抗生素,还有就是动物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二是治疗方案不规范,包括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不按疗程全程用药。服用抗HP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完成疗程,至少10-14天坚持服药;三是根除适应证掌握不严。此外,患者不定时服药、私自减少药量等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所以,目前国际上推荐仅在克拉霉素低耐药(耐药率15%-20%)地区,首先推荐铋剂四联疗法。我们国家克拉霉素耐药率普遍已超过20%,所以三联疗法不再适合中国,应首选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吕农华介绍,首次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于抗生素耐药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标就是尽可能确保首次根除成功率,选择最有效的根除方案。
螺杆菌胃溃疡癌变先兆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4种疾病都十分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
从世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但人们也不必太过紧张,因幽门螺杆菌的株种很多,不一定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演变为胃癌。这与幽门螺杆菌的种株是有很大关系的,只有那些毒力很强、致癌机会高的菌株方才会有可能导致胃癌。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走出的两个误区
一、无所谓。正常人还有50%带菌者。二、十分紧张,怕癌变。
当胃镜检出幽门螺杆菌或抽血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临床上有胃痛、胃胀、泛酸、嗳气、口臭等症状。
胃镜检查有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炎症浸润现象、6个月后黏膜上皮增生、腺体萎缩、囊性变和肠化生,两年后,黏膜腺体可异常增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逆转,极少数人会发生癌变。所以,具有上述三种现象时,应杀菌根治
胃溃疡癌变先兆
胃溃疡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研究发现,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占胃溃疡发病人数的5%~10%左右。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提高谨慎
胃肠介绍说,患有该病会引起患者溃疡,胃炎,严重的还会导致胃癌,冠心病,给患者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廊坊友谊医院胃肠科专家介绍
1.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
2.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仅仅在于此,它还会导致胃炎患者久治不愈,甚至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诱发和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必然的联系。
3.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温馨提醒: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极强,如果检查出病情,需要及时治疗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幽门螺杆菌混悬液可造成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患慢性胃炎时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较高;
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恒河猴,能使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幽门螺杆菌传染吗
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消灭Hp,这些疾病可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它启动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和最终胃癌的发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预防胃粘膜癌前变化(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清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风险大大降低。幽门螺旋杆菌非常顽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规的治疗方案,否则自愈率接近于零。
注意:幽门螺杆菌原本就跟人类共生共存千百万年,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也有不同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幽门螺杆菌的差异,还可以作部族迁移的证据。所以能够与人类共存共荣,一定有其必要性的一面。幽门螺杆菌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整个消化系统内在的平稳受到破坏,幽门螺杆菌才大量滋生,也才导致溃疡。所以不恢复整个消化系统的稳定,汲汲追求消灭幽门螺杆菌,难免舍本逐末,最後还是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预防胃癌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主要致死癌种,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更容易罹患胃癌。三分之二的人群体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临床症状。然而,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短程的抗生素治疗并联合另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得到根除。
该文章共同作者McMaster大学Michael G. DeGroote医学院教授、Farncombe家庭消化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Hamilton健康科学的胃肠病学家PaulMoayyedi博士认为:“这篇系统综述的结果提供了证据支持,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潜在预防胃癌作用。在国际指南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可能会因此做出改变”。
为了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真的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研究者分析了目前所有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健康人群和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至少1周的人群,另一组为使用安慰剂或者未治疗人群。纳入的研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随访时间至少两年,至少有两名患者罹患胃癌。
六项试验共有近650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该研究主要是将抗生素与一类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称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未治疗组相比,1~2周的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相比安慰剂或未治疗组中76/3203(2.4%)的胃癌发生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的发生率只有51/3294(1.6%)(HR=0.66,95%CI0.46~0.95)。但是,研究中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太少,因此没有充足的证据来确定根治幽门螺杆菌能带来的生存获益有多大。
Moayyedi补充道:”我们认为对于胃癌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这项研究为普遍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始筛选的国家都应该先开展项目试点来获得关于这些问题的更多信息”。
来自英国St,James大学医学院及利兹大学的第一作者Alex Ford也指出:”这篇系统综述强调了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的试验以便获取更多信息,提供更多证据,并对该方法的利弊进行报道”。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是全球第三大主要致死癌种,它的发病危险因素很多,很多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记住是“之一”哦,不是“唯一”),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更容易患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非常普遍,据报道,三分之二的人群都存在幽门螺杆菌,只是由于多数人并不会因此感到有身体的不适表现而并不知晓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人可能会说,呀,哪可怎么办?这个太恐怖了,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感染这个“可怕的”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得胃癌啊?
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首先,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检测;其次,即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有办法根除的;另外,也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癌症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最后,要有早诊筛查意识,对胃癌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胃镜检查。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喜的是,可以通过短程的抗生素治疗并联合另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得到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短程应用两种常用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注意,是降低风险,不是绝对避免,以前说了,癌症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结果提供了证据支持,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潜在预防胃癌作用。与安慰剂或未治疗组相比,1~2周的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但是,研究中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太少,因此没有充足的证据来确定根治幽门螺杆菌能带来的生存获益有多大。对于胃癌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这项研究为普遍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强调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的试验以便获取更多信息,提供更多证据,评估该方法的利弊。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有什么害处
1、胃炎: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能破坏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幽门螺杆菌能够突破胃酸、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
2、消化性溃疡:由于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部破坏了胃黏膜的天然保护屏障和修复功能,致使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食道黏膜很容易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腐蚀却不能够有效修复,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
3、胃癌: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粘膜引起炎症反应,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而引起胃黏膜的恶性转化,引发胃癌。
4、口臭: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也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的危害和表现
危害:
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临床表现:
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的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些对能保护肠胃功能的食品,比如蜂蜜含有多种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对胃黏膜有保护的作用。还有牛奶、酸奶等,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平时要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进行适当的锻炼。
幽门螺杆菌不治疗可以吗 哪些情况幽门杆菌需要根治
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2.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炎伴肠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的患者。
3.有胃癌家族史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
4.早期胃癌切除术后幽广]螺杆菌阳性的患者。
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瘤。
6.其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
一些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大的顾虑或许基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太庞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乱导致抗生素滥用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所以,尽管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最终仅有不到1%发生胃癌。所以专家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以免增强其耐药性。
错误喂养当心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宝宝 幽门杆菌可致多种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各种“胃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是胃癌始发病因之一,可谓危害胃部健康的头号敌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是人类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外,还可能与胆道系统疾病、酒渣鼻、慢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发育迟缓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