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督俞穴功效与作用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督俞穴功效与作用
功效:宽胸理气,调理胃腑。
作用:督俞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近胸邻腹,故有宽胸理气作用,用于治疗心肺疾患;此外还有调理胃腑作用,用于治疗中焦气机失调的胀满疼痛等。
主治疾病:1.胸闷,心痛,咳嗽,气喘,呃逆,气逆;2.胃腑疼痛,腹胀肠鸣。
臑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臑俞的功效作用
臑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居肩部,为太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刺激该穴能驱邪气,扶正气,达到祛风止痛,舒利关节,散结通络,舒筋活血之功,主要用于肩胛痛,手臂麻痛不举,项痛等症治疗;此外,本穴除主肩痛麻等局部疾病之外,尚可用于耳鸣,项痛等经脉所过处之疾患。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腰俞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俞穴穴位解剖
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糖尿病拔罐示意图
肺俞穴
肺俞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脾俞穴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三焦俞穴
1.位置:
三焦俞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悬枢(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外散三焦腑之热。三焦俞有调理三焦,利水强腰的作用。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 督俞穴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布有第6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降支;有肩胛背神经,第6或第7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臑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臑俞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
简易取穴:手臂内收,位于肩关节下方腋后纹末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为该穴。
心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心俞穴的功效
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腰俞的准确位置图 腰俞穴的功效作用
腰俞穴位于骶部,近下焦,故可借助膀胱水液代谢,清利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治疗遗尿,小便不利;由于督脉起于胞中,该穴又内应胞宫,故本穴有通调胞脉,调理月经作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该穴属督脉,督脉为诸阳之海,循行脊中,上贯乳酪,故本穴可通督脉经气,治疗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还可调和阴阳,清脑安神,治疗癫痫。
肠胃不好艾灸哪里呢
0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02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03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04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05
督俞穴
督俞穴的位置:督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06
膈俞穴
膈俞穴的位置: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督脉上至阳穴,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07
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
温和灸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回旋灸
取穴方法:膻中穴、中脘穴。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
隔姜灸
取穴方法:督俞穴、膈俞穴、脾俞穴。
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或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胃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胃俞的功效作用
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以增强胃功能,起到和胃健脾,消食利湿的作用。对肠胃疾患有特效。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巨阙穴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巨阙穴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3.巨阙穴功效:
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膈俞穴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2.膈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膈俞穴功效:
散热化血。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督脉的准确位置图 督脉的作用和功能
督脉是通行元气的载体和脏腑经脉的主控系统,是联络脏腑,协调表里,平衡阴阳的中心路线,督脉气盛,则能司其联络功能,元气得布,神气得用,脏腑见协调一致,则机体适应环境,对邪气有强大的抵抗力。
督脉管理一身阳气,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为阳脉之总纲,有总督,统领阳脉,调节阳经气血,主导一身阳气功能活动的作用;推按督脉能温肾壮阳,因此当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回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