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救护方式有哪些
脑梗塞的救护方式有哪些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也是很多的,患上这种疾病的人群是很多的,这种疾病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人们要注意治疗方法,那么,脑梗塞的救护措施有哪些呢?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应以改善脑部循环,防治并发症,治疗脑水肿为主。
1、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脑循环,但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则应卧床休息,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护理 。
2、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血的流量增多,帮助建立侧支循环,以缩小梗塞的面积。
3、采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等溶血栓疗法。溶血栓疗法在患病早期比较适用,因为在形成血栓的第1天里,血栓中的水分较多,容易溶解,见效较快快、疗程较短,需要注意的是应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4、经实践证明高压氧治疗法的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较好,可使脑梗塞的残病率大大降低。适用于患病早期,应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次吸90~110分钟的氧,需要在密闭加压舱进行,条件比较容易受限。
5、控制高血脂,调节血压,降低高血糖,目的在于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如若患者血压过高,也不能太快降压;血压过低时应适当的提高。脑梗塞患者往往血糖含量较高,不利于治疗,应积极进行控制。
上述为脑梗塞护理相关的介绍,人们不要小看疾病的危害,患上疾病应注意了解治疗方法。生活中身体有症状表现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诊断治疗。
脑梗塞患者的最佳急救时间是什么时候
脑梗塞患者的最佳急救时间是什么时候?应该说六小时之内是一个很有余地的时间了,但在脑梗塞临床病例中我们看到能够在3~6小时送到医院的是极少数的,不到整个脑血管意外病例的10%,很可惜。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家属和病人对脑梗塞救治知识的匮乏,常常是老人家发现自己半边身子麻木,使不上劲儿,总是想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家里人也是抱着观察观察,再去医院也不迟的想法。结果是等到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这时候已经超过了六小时,缺血的脑细胞已经死亡,此时“溶栓”不仅不能溶通闭塞的血管、挽救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反而有造成脑出血的危险,最终脑梗塞病人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终身瘫痪。
很多患者没有把握好脑梗塞的时间窗(发病以后的时间长度),溶栓治疗只有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之前进行才有意义,这个时间限定在发病后3-6小时内。在脑血管堵塞3-6小时以内,血管再通,血液供应恢复,脑细胞还不至于坏死,那么瘫痪的肢体就可能迅速恢复正常。假若超过6小时,部分脑细胞就会坏死;超过12小时,绝大部分脑细胞都将由缺血发展到坏死。一旦脑细胞发生坏死,则是“不可逆”的,肢体的瘫痪和失语就不易恢复了。因此,若能在脑梗塞发生后的3-6小时内施行溶栓治疗,则能事半功倍,这也是脑梗塞治疗的“黄金时间”。
当出现走路不稳、一边倒,一侧肢体感觉迟钝,口齿不灵、发音不清等症状时,一定要马上去条件好的大医院,最好通过急诊入院。因为在急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完成CT、脑血管造影等诊疗措施,进而对适合溶栓的脑梗塞病人进行溶栓治疗。
半身麻木是怎么回事
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出现左半身麻木的话一般是有颈椎病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疾病的年龄都是趋于年轻化比较严重的,所以还有可能是出现了脑梗塞的前兆的问题的,所以现在最好是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是脑梗塞的原因的话,然后再对颈椎进行适当的治疗护理的工作是比较的好的。颈椎病的可以用一些锻炼颈椎部的方式进行缓解的,比如说是用乌龟伸头的方式有不错的效果。
有时后我们经常会因一个动作持续的时间过于太长的话,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了很麻木的状态,出现身体麻木是很难受的,全身顿时的无力,有的人会出现下半身麻木的状态,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我们身体的神经暂时受到了一些阻滞所导致的呢,使得我们的神经末梢出现麻木的状态,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脊椎骨质增生,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的颈椎病所引致的半身麻木呢。
脑梗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脑梗塞是因脑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损伤了血管内膜而造成脑动脉管腔狭窄,使得脑部局部形成血栓,动脉变得更加狭窄或完全闭塞,从而致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那么,脑梗塞的救护措施有哪些呢?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应以改善脑部循环,防治并发症,治疗脑水肿为主。
1、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脑循环,但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则应卧床休息,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护理 。
2、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血的流量增多,帮助建立侧支循环,以缩小梗塞的面积。
3、采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等溶血栓疗法。溶血栓疗法在患病早期比较适用,因为在形成血栓的第1天里,血栓中的水分较多,容易溶解,见效较快快、疗程较短,需要注意的是应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4、经实践证明高压氧治疗法的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较好,可使脑梗塞的残病率大大降低。适用于患病早期,应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次吸90~110分钟的氧,需要在密闭加压舱进行,条件比较容易受限。
5、控制高血脂,调节血压,降低高血糖,目的在于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如若患者血压过高,也不能太快降压;血压过低时应适当的提高。脑梗塞患者往往血糖含量较高,不利于治疗,应积极进行控制。
脑梗塞的救护措施有哪些,上述为脑梗塞护理相关的介绍,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脑梗死的6小时治疗时间窗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某公司一位刚从国外留学回来、48岁的杨副总工程师,被医护人员急急忙忙地抬上了抢救床。
据护送人员介绍,杨某早上起床后感到头痛、恶心,因手头事多,他还是硬挺着身子去上了班。中午,他再次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但他仍不在意,既没就医,也未吃药,躺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休息一阵后,又继续坚持上班。待到下午,他在剧烈的头痛中昏倒了。人们把他送到医院后,医生还没来得及打开急救包,他就离开了人世。对此,负责抢救的陈教授惋惜地说:“送来太晚了,病人若是在发病6小时内送来,他的生命就可能保住了。”
为什么说是太晚了呢?
因为人的脑细胞被阻塞后,如果在6小时内得以疏通,脑细胞活动可迅速恢复正常,若超过6小时,被阻塞的那部分脑细胞就会坏死,失去救治的机会。然而,在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不懂得这“6小时治疗时间窗”的生命价值。
何谓“6小时治疗时间窗”?
陈教授给了详细介绍:“6小时治疗时间窗”是一个学术语,在救治脑血管疾病中,医学界有一个普遍认同的“6”小时”,即脑血管患者在 发病期间,若在6小时以内抢救及时得当,乃可转危为安,反则亦然。为证实这一理论,某医院曾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在发病期间及时用药治疗抢救,其成功率为100%。
脑梗死是怎样发生的呢?
陈教授回答得更是生动有趣:在显微镜下看,原来人体内的红细胞是扁形的,约有7微米长,而人的脑微血管却只有2微米大小,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通过微血管时,它可自行变扁,自由通行,不会遇到关卡阻碍。然而,如果人摄人的饮食中蛋白质过量,就会把体内的红细胞养得过“肥”,一旦红细胞“发福”后,其体态就会由扁变圆,这时圆鼓鼓的红细胞在2微米的微血管中,不仅通不过,而且会把通道堵死,造成脑血管堵塞,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梗死”。可见,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不科学直接有关。
接着,陈教授又做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上述原因之外,不良的现代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时下,许多白领养成了一种与健康极不协调的现代生活方式,如忙于应酬,过度抽烟饮酒,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三高”食品过量,加之坐车、坐办公室多、步行少等。据报载,我国目前肥胖症者达2亿,高血压患者达1.6亿,这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珍惜那维系生命的“6小时治疗时间窗”,而且还要学会做好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
脑梗塞的护理方式是怎样的
1、脑梗塞患者卧床期间康复锻炼
应定时翻身,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健侧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卧床期间在床上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运动训练。
2、循序渐进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起立、站立平衡、步行、慢跑、日常生活作业,逐步加大强度,为重新恢复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脑梗塞的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还可做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4、在能自己行走后
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脑梗塞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脑梗塞的直接原因
1、约半数以上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老年人应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如减少钠盐摄入、禁烟限酒、多运动等,必要时可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正常人血压水平<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有糖尿病和肾病患者血压以<130/80mmHg为宜。
2、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限制糖、盐摄入,每年至少要做两次血糖检查,已经出现糖尿病的患者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3、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应积极减轻体重,并通过饮食、运动等综合措施来调节脂质代谢,尤其有卒中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家族型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每3~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改变生活方式不奏效的患者可适当服用降脂药物。 脑梗塞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预防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是目前临床中的常用药物,其推荐剂量及用药方式有所不同。
脑梗塞的护理
1、心理护理:脑血管疾病大多数都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处理能力比较差,若是在患上后遗症在治疗的时候就会很急躁,有的甚至会失去信心。所以亲属在对病人进行脑梗塞的护理时,要做到耐心、细心,随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预防肺部感染:有很多脑梗塞患者都出现了偏瘫的现象,因为偏瘫患者是需要卧床休息,而且病人的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3、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在护理脑梗塞患者的时候要擦身,保持身体的干净,然后还要帮助病人勤换衣服或是晒被褥,更是要保持口腔卫生。偏瘫病人自己不能刷牙时,可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替病人擦净口腔各部,每日早、晚各1次。这些都是脑梗塞的护理措施。
为什么降压还会发生脑梗塞
刘老太因高血压而发生脑梗塞,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刘老太转危为安,出院回到了家中。为了及时观察刘老太的血压,家人专门为她购买了一台电子血压计,每天测量血压。前几天天气突然转凉,刘老太发现血压骤然上升,中午时分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80/110毫米汞柱。情急之下,刘老太加大了用药剂量至原先用量的3倍。果然,降压效果很好,到了傍晚,血压降至110/60毫米汞柱。然而,让家人始料未及的是,晚上8点左右,刘老太又出现了脑梗塞症状。于是家人立即打电话给医疗救护中心,把刘老太送到附近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刘老太再次脱离危险。
家人感到不解,为何血压下降了,刘老太却发生了脑梗塞?据医生介绍,导致刘老太脑梗塞的原因在于降压太快。
脑梗塞是局限性脑梗塞的简称,主要是因为脑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坏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大多数都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如降压药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脑梗塞。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来维持,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发生脑梗塞。
因此,当血压太高的时候,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血压逐渐降下来,不要自作主张,加大药物剂量,大幅度降低血压。而在平时,老年人的血压一般应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晚上临睡前最好不要服用降压药,尤其是大剂量降压药或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最好在临睡前3小时服用。
多发性脑梗塞有哪些危害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症状,大多因脑梗塞产生等脑血管疾病导致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专家指出:多发性脑梗塞的症状现象形式有多种。对患者的危害很大,所以患者朋友应该熟知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是什么,便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此病的发生。
多发性脑梗塞的危害:
多发性脑梗塞症状除通常的瘫痪、觉得怎么样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发生痴呆。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发病的主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轻易发生痴呆。所以,必须积极防备脑梗塞的复发。
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临床通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肢体浮肿、麻痹、疼痛、怕冷、卧床不起、失语、痴呆、饮水上呛、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脑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中老年身上容易发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困扰。脑梗塞给患者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脑血管梗塞的急救方法
突发脑梗塞时,让患者保持镇静,把昏迷患者的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吸,如果有条件给患者吸氧,尽快联系“120”,送到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及时诊治,否则会延误溶栓或介入治疗时间。
搬运时要始终保持病人头稍高位,以减少头部充血,减轻颅内压力。运送途中要扶住病人头部,尽量减轻震动。如果病人有呕吐症状,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所去的医院,应是具有溶栓医疗条件的急诊医疗机构,还要24小时有出诊医生做溶栓治疗,以保证患者在充裕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一定要看急诊,别挂门诊。在急诊,梗塞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做CT,迅速查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