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胃不好中医灸疗调理方法

脾胃不好中医灸疗调理方法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所谓神阙,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炙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其一、道家的炙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弱,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其二、直接艾炙肚脐(神阙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炙,它的好处是热力十足,可充分发挥艾条的功效。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在肚脐周围弄出许多疤痕,这是让美女们难以接受的。

其三、退而求其次,可采用隔姜炙或隔盐炙的方法。即放一小把粗盐在肚脐里,肚脐上再放一块薄姜,然后再用艾条炙。也可以就用一块薄姜,上面用牙签扎一二个小孔,放在肚脐上,然后再用艾条来炙。

其四、所谓法无定法,说得通俗点就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门道。你要是觉得艾炙不方便,告诉你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闲来无事之时或是坐车无聊之时,试试用手指来按压神阙穴,效果可能不如艾炙,但长期坚持下来效果也会很好的。

黑眼圈是脾胃虚的症状

脾胃不好中医如何调理?脾胃不好的人容易面黄肌瘦,甚至有色斑出现;而且会出现脐周疼痛、拉肚子、食欲不好等症状。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呢?脾胃不好吃什么呢?接下来,小编为你支招。

脾胃虚的症状

黑眼圈:脾胃血气浑浊。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嘴唇无光泽:脾气亏虚。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

便秘:因胃热腹泻多虚寒。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鼻翼发红:脾胃有热。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

肌肉松弛:脾胃虚弱。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小孩艾灸肚脐的作用

1、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之一,以其操作简单、疗效突出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喜欢。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2、小孩艾灸肚脐的作用

2.1、补益肝肾

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两虚,筋骨不旺。因此,在孩子成长期,重点调理肝、肾、脾才能达到正常的身高。

2.2、调理脾胃

小儿脾胃不和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厌食。厌食是儿童见食不香的一种症状,由于脾胃失和,受纳运化失常所致。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因此儿童能否正常发育,健康与否,与脾至关重要。脾胃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儿童厌食调理重点是脾胃。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

第一、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第二、适当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步代车,上下楼梯尽量少坐电梯,饭后去散步,早上应该进行慢跑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

第三、控制好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不良的情绪可影响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第四、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来之际,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的人,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姜泡出来的开水,暖暖胃。

脾胃不和中医调理方

中医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之时,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体能消耗自然也增加;而且许多人在此时喜欢吃冷饮,虚寒体质的人易造成脾胃不和,运化失常,也就容易乏力、食欲不振等。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许多人食欲越来越不振。中医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之时,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体能消耗自然也增加;而且许多人在此时喜欢吃冷饮,虚寒体质的人易造成脾胃不和,运化失常,也就容易乏力、食欲不振等。

偏阳虚 常煲汤

一般偏阳虚的人都比较胖,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汗多。因此,即便是在夏天,也应当多喝点热汤和热粥,比如蘑菇汤、鸡汤、排骨汤、鱼汤等,可吃得偏咸些,这样可避免伤及胃气。要少吃些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伤及脾胃。

在水果方面,专家建议,偏阳虚的人可多吃点热带水果,包括芒果、菠萝、提子、荔枝、枇杷、榴莲等,对补充气血、活络经脉都有益处。对于寒性的水果,如梨等,应适当少吃或不吃。

老中医教你调理脾胃

一: 按摩方法

1: 捏脊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 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 擦小腹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二: 日常调理

1: 调节心情一个好的心情能够有效的提高胃口和身体的消化能力。所以脾胃调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肠胃系统正常的工作;

2: 科学饮食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的吃饭,并且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能够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出了主食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社区,这样有利于消化能力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少吃一些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蒜、油炸食物、辣椒、膨化食品等等,同时生冷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因为这些食物都是比较难消化的。

3: 注意保暖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4: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胃虚弱中医调理方法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中医疗法调理脾胃效果好不好

五谷饮食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多动脚趾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胸部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脾胃与心情有关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适当运动益脾胃

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人大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桌球、广场舞、交谊舞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应以饮食调摄、体育锻炼为主,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

1、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2、建议少吃多餐。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中医怎么调理宝宝脾胃

如何调理孩子脾胃?先找原因再进行调理。

一、原因

1、饮食不节。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饥一顿,饱一顿,不按时吃饭,或零食太多,都可影响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等症,日久则“面黄肌瘦”。

2、过食寒凉。小儿本为“阳盛”主体,易产生内热,所以喜食寒凉。如果不加以节制,过食寒凉之物,就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功能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摄取。

3、不合理的用药。小儿患病后,家长非常着急,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大量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镇痛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红霉素等,这些药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并引起恶心、呕吐等症,这样,病虽治好,却留下了胃受损伤的后患。长期下去则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而致“面黄肌瘦”。

4、人体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锌可导致腹泻、厌食症;缺钙导致生长停滞、抽搐等;缺铁等致贫血、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上这些都可使人体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日久则使小儿“面黄肌瘦”。

5、营养失衡。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吃东西没有节制,一旦吃得过多,就会损伤到脾胃,出现消化紊乱,吸收不好,面黄肌瘦。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营养不够,变本加厉给孩子做好吃的,结果反而增加了肠胃负担,脾胃进一步受损,进入恶性循环。

二、调理

1、饮食:杂粮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的小儿,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膏等情势,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长要注意食有控制,避免过饱伤及脾胃。要给小儿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适脾胃虚热有反胃的小儿。小米粥上的一层黏稠的“米油”营养极为丰盛,对恢复胃肠消化功能很有辅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进步小儿胃肠功能及助智力开发;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其含蛋白质高,且易消化。

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豆类或豆类制品,如黄豆也有健脾益气作用,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小儿颇有益;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小儿。

家长给脾虚小儿吃杂粮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黄豆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使小儿容易接收。

2、药物:中药分型调节

脾胃运化不良型:厌食伴有嗳气、恶心、腹胀,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苍术9克,陈皮4。5克,枳壳9克,鸡内金6克,谷芽9克,麦芽9克。煎服。

脾胃虚弱型:以消瘦、进食少为主,伴有面色苍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药15克,炒白术9克,党参9克,神曲9克。煎服。

胃阴不足型:纳呆,多饮,大便干结,手足心热,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参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保健:按摩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逐日给小儿推拿足三里穴5~10分钟,可使小儿消化体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黄肌瘦好转。

捏脊法对婴幼儿可采取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能够改良食欲、减少感冒、加强体质。

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花生红枣

肠胃不好的人容易胃痛胃胀、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口臭体味等等。日常调理肠胃除了要少辛辣、不熬夜、饮食有规律、少食油腻等,还要避免肠胃受刺激,积极配合食疗调养。

多吃花生红枣有助肠胃健康

花生的营养非常丰富,当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食用花生有助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降低,同时也有助人体血液粘稠度的降低,促进血液微循环的改善,帮助脑细胞活性的提高,有助人的记忆力的增强。常常吃花生还有助肠胃健康养护。

枣这种食物吃起来的时候酸中带甜,甜中有酸,在中医上认为,甜入脾,酸入肝,所以枣有着健脾养胃的作用功效,养脾胃的同时还可以补益肝脏。熟枣的味道甘,性温,可以起到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功效。一些脾胃虚弱,经常会腹泻、疲乏无力的人可以多吃些枣。

相关推荐

中医教你调脾胃

一、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胃虚弱病程较长,泄

脾胃不好有什么症状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则金为子,经络中肺手太阴经取气于中焦。仲秋时节,土为了生金,在不断地消耗自己,所以秋季脾胃气虚,不宜大吃大喝。「勿令极饱、勿令拥塞」。 水、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可多吃。另外,要少食辣椒、生姜、葱、蒜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的身体状况与脾胃关系极为密切,内因性病态多与脾胃相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胃功能失常,易产生诸多病症,如:腹胀腹痛、纳差、恶心欲吐、身重乏力、便秘、泄泻等。 艾灸选穴需病证结合,对症择之,一般常用穴位有:足三里、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解释说,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

中医教你三个方法调理脾胃

(1)防寒保暖 有慢性胃肠病的人,常会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气突然转冷时发作,原因就在于与寒冷刺激有关。人的胃部有一部分紧靠腹壁,寒冷空气容易直接侵犯到胃部,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产生痉挛性腹痛、胃饱胀感、纳差、恶心、呕吐等。因此,在寒冷的季节以及秋末、初春等气候变化较大的时节,要 注意防寒保暖。有经验的胃病患者,常在胃前面佩戴一个小兜肚。兜肚虽小,却能有效地防止胃部的受凉,有胃病的人不妨试一试。 (2)心情舒畅 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大脑皮质功能发生紊乱,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主神经系

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

胃俞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下,旁开1.5寸处,即为该穴。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

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用两个手掌放在身体

调理脾胃中药

1、调理脾胃中药之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 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

肝脏不好中医怎么调理

护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护肝秘方二、心情开朗 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可护肝。

中医调理脾胃的按摩手法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