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中医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老中医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第一,练习爬行

爬行是锻炼心肺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常见的爬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壁虎式爬行,全身着地,腹部和地面轻微接触,有利于促进消化和改善睡眠;另一种是跪式爬行,四肢着地,可让人放松,改善膝关节的营养循环代谢。但注意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最好询问医生之后再做。

第二,腹式呼吸

研究证明,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4厘米,肺的通气量大大提高。

第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多出门散步,吸收自然中的阳气;夏天晚睡早起,多出汗;秋天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冬天避寒就温,少出汗、多晒太阳。

第四,吃粗粮,少食多餐

不要让你的消化系统过于疲惫。

心态平和也是许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受了委屈不要怨天尤人;身处逆境时,多发掘事物积极的一面;坦然面对问题、坚定立场、学会沉默;学会换位思考,包容一切;淡泊名利。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老中医告诉你肚脐是养生要穴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养生要穴——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温养肚脐 可鼓一身之阳气

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阳气不足,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中医养生很重要

中医养生重要性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中医养生长寿学说

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这样“刚以动故壮”。《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当代有人通过气功实验支持这一说法,宇航员完成航天飞行后,也有焕发生命力的感受。

中医揭秘: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补药的选择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补养作用的中药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龄选用补药方面,历代医家对“肾亏易衰老”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了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发现明确载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药物达117种,比较常用的约109种,其中补益药约50种,占28%以上,补肾药有28种,健脾药13种,养心药6种,说明益肾健脾药占较大比重。

在药物的复方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了13部有代表性的方书,发现记载有长生、耐老、不老、延寿的方剂124首。其中温补肾阳为主的约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温柔而不刚燥的温补药与滋益肾阴、填精补血的药物同用,组成温肾阳、益肾阴、填精补血之剂;以滋补肾阴为主的28首,占20.2%;以健脾益气为主的约11首。可见中药抗老延龄方面的作用,重点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

冬令进补

人们通过长期对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得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又把人体中五脏中的肾脏作为冬季的主令,因为“肾为封藏而主蛰”,冬季又为收藏季节,此时进补,可以藏而不泄。

所以人们习惯于冬令进补,如服用膏滋药、人参、阿胶、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和各类成药,以及各种食物进补。由于冬令进补的药品很多,有单味,有复方,可根据病情、体质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伏天进补

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

事实上伏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工作辛苦,出汗较多,易感疲劳,体内空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阴两虚之证,特别是老年人更甚,此时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

在药补方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清补以服用人参最为理想,因气阴两虚而人参是补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

尤其对季节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怎样才能长寿 看看中医长寿养生法

1、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2、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3、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 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4、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5、神志淡泊,以忍为尚: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6、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7、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长寿养生方法,想要长寿的话就按照上面介绍的方式来生活吧。

女人在夏天吃红枣会上火吗

红枣首先是补脾胃、益血气,安心神,调己胃。它的氨基酸超过苹果的十几倍,它有抗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被美国人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大枣和小米相配熬成粥,既补气又补血,又有美容的效果。夏季吃大枣会上火吗?很多女同志面黄肌瘦贫血,吃很多药物也不太明显,最后我就跟她讲,用小米150克,大枣6枚,生姜6 片,再加上山楂2枚,再加上核桃仁两枚,用上以后效果非常好。一般在20天,就满面红光,血色素就上来了。

红枣吃太多了也上火。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中医是文化,西医是技术。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是用的少了是养生,多了就伤身体。夏季吃大枣会上火吗?比如每天喝一两酒就是养胃、养身体,每天喝两斤酒就伤胃了。咱们祖先造字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要想有精神,精气神的“精”,左边是小米的“米”,右边是青菜的 “青”。要想有精气神,每天小米粥、吃青菜,这是祖先造字的“精”。祖先造这个“癌”,就是病字旁里面三个口。所以小米、大枣对养生非常独特。

​90岁老中医长寿的养生方法

三餐如何安排 吃饭定时,餐餐八分饱

谈到饮食养生,上了年纪的人胃肠蠕动差,关键是吃饭定时,每顿七八分饱,不过量。

老先生不爱吃肉,他说“牛被杀时很伤心,会流泪,猪被杀嗷嗷叫,很气愤。医学研究证明,此时它们体内会产生毒素,加上饲料污染,吃多了会积毒成疾。”

“你看那鸡下蛋时,咯嗒咯嗒叫,是高兴的给牛挤奶时,牛是安详的。所以我认为吃蛋喝奶更安全。”

他每天三餐的安排是这样的早餐200克奶,两个煮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西红柿。

中餐不讲究,包子、馒头、炒菜,什么都能吃。

晚餐除了包子、青菜,他还要喝鸡蛋甜汤 1个鸡蛋,1把白面,打在一起,呈糊状。倒进开水锅煮出来,黄黄的,香香的。

老人的大牙很好,没掉一颗,啥菜都嚼得动。他说,70多岁时,他前面的牙掉了3颗,原因是牙龈萎缩。后来他学父亲的方法,用毛巾或手指蘸盐刷牙,这往后十几年没再掉过牙。

心态如何调理 学会放弃,责己养心

在王瑞麟简陋的小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米兰的幽香。谈到养生,他拿出自己的《长寿经三字经》书法

别着急,莫生气。脑要用,心要静。私无争,喜均衡。欲长寿,必运气。

他解释说,第一句最重要,“气”为百病之源。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个试验,通过一支玻璃试管收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是,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的 悲愤时水中有白色沉淀 生气时有紫色沉淀。当把这种紫色水注射到实验鼠身上,几分钟后,实验鼠就死了。结论 动辄生气的人很难长寿。

他推崇的是“责己养心”法。即不要老想着别人对不住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把张三李四都谅解了,不愉快的事都忘了,就不会生气了。

第二句说的是老年人要用脑,脑会越用越灵。退休这三十多年里,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看书、抄写《中华本草》、练功,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与人交谈三四个小时不累。心静就是要学会放弃,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操的心不操,这样才好养病。

第三句他深有感触。他说,有个银行的科长来找他时愁眉不展,说这次晋级又没他。王瑞麟问他,你当了几年科长?他说当了十几年。“我说你当了十几年科长,人家一天也没当,你沾大光了!”这人一听,茅塞顿开,三服药没吃完,病就好了。

最后一句是他的亲身体验。57岁时,他得了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房颤,因心脏停跳两次下病危,心想必死无疑。后来他调动内因,通过活动运气使气血畅流,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血压、心功能正常,就连白内障都不治而愈。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他所练的“三宝功”。

​健康养生长寿之道德行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行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是他们的业绩和英明却传之很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过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

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资料显示,大凡长寿者,其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老人都德高望重。

老中医养生长寿的秘诀

梳头养生法

很多人对梳头减肥的说法不屑一顾。小编这就告诉你其中的缘由。头上的穴位都是分布在身体非常重要的经络线上,经常梳头发就相当于在按摩这些穴位。大家都知道,按摩穴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我们在梳头的同时,不仅会刺激头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提拉面部皮肤的作用,继而达到紧致提升脸部肌肤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皱纹的产生。所以,与其去美容院花上大把大把的银子做各类“手术”,不如自己自家梳一梳头发,按摩一下穴位,不仅可以减肥瘦身,还能提拉脸部和颈部的皮肤,对改善鱼尾纹和颈纹有很好的效果。

艾草养生法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中含有丰富的促人长寿的物质——每100克艾草中含有7.2毫克的胡萝卜素,它被认为具有抗癌、防止老化的作用。除胡萝卜素外,艾草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8%的蛋白质,同时铁元素和纤维素含量也很丰富。艾草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成分,除了可以预防癌症外,还具有净血、杀菌、畅通血络的功效;而艾草中所含的腺嘌呤,可以使心脏强壮,防止功能退化,对预防脑部疾病等有很强的效果

起居养生法

中医认为早睡有利于养五脏,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习惯性的晚睡,因为现在科技很发达,吸引我们玩的东西很多,很少的人能抵挡诱惑,就会导致熬夜到很晚的现象。在中医的认知中晚睡的危害很多,早睡的好处多多。

研究发现,入睡时间会增加悲观情绪,导致重复的负面思维。而早睡却有助于改善情绪,充足休息也有益大脑更好地处理情感和解决问题。另外,睡眠不足会增加体重超标或肥胖危险。睡得越晚,吃得越多,晚上8点之后更容易多吃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早睡早起可增强免疫力,有益抗击感冒等病毒侵入。从而,充足的睡眠有益改善大脑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食疗养生法

我们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以中药或保健药养生,实则,肾脏虚弱的人最怕这些这时我会建议他们喝粥,黑米被列为养生食谱中粥类首选,其功效被称为:补血糯米。黑米性平、味甘,能滋阴补肾,补益脾胃,养气活血,还能养肝明目。

中医的黑米糊制作方法有:将黑米、淮山、茯苓、芡实、黑豆、覆盆子、豌豆这7样食物按比例配好,打磨成粉,就制作成山药黑米糊。破壁打磨营养更易吸收每天喝一碗有延年益寿、补气养血的作用。

快走养生法

快步走是一项不错的健身运动,既不需要你花钱去健身房,又不会占用你业余的时间。快步走不同于散步,也不同跑步。它的要求就是走路速度比平常的走路速度稍微快一些就可以了,普通人的走路速度一般是每妙招0.9米,而快步走每秒钟的速度需要保持在1米以上。

据科学研究,坚持每天快步走就可以预防各种疾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坚持快步走,就能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已经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能经常快步走锻炼身体,死亡率与不锻炼的患者相比,降低50%左右。经常快步走不仅可以强筋健骨,健脑益智,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提高工作效率,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老中医养生长寿的秘诀

1、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2、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乡”。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3、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4、神志淡泊,以忍为尚: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5、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6、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7、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不可否认,遗传基因对长寿有密切关系。但健康长寿更多靠后天因素获得,正如曹操所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天年”。据科学家研究,中医学关于养生长寿的观点和经验是有科学依据的。

​老人要健康长寿先护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这些都和肾有关系。所以要长寿的话,离开不了中医的肾。再一个就是脾,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主营养消化吸收,如果吸收营养、消化不好,身体是健康不了的。没有吸收营养,就不能长寿。

国医大师表示:“现在很多人想生‘二胎’,如果肾不注意保养,是很容易滑胎的,肾的保养特别重要。”

谈到了服用保健的问题,“其实养生最主要的就是养肾,我以前是吃一些普通的养肾保健药物,后来结合自己近80年的行医用药经验,配伍出了养肾健脾方,现在基本就是替代了保健药物,每天晚上喝一点。”他介绍,“御寿酒”重点保护肾和脾,配方中有地黄、枸杞子等补肾药,也有黄岐、茯苓等健脾药,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中医长寿养生之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养生、健康有着更高、更为迫切的需求。中医养生首先要做到“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喝酒,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是“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时间长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

“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饮食有节、各取所需”。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观规定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你的身体缺乏这种东西,就应该摄入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养生观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应该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而决定饮食的次数和数量。

生命在于运动。 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讲都应当增加散步的时间,当散步后身体微微发热最为适当。科学的散步方法应是,保持一颗从容又清闲的心态,“左顾右盼,胜似闲庭散步”。此外,对于寒冷的冬天,应要适当地减少在户外的活动时间。

相关推荐

男人养生要从中年开始

35―55岁尤应重调养 “我在机关单位讲座时,常有人说,现在太忙,没时间养生,等退休后再开始吧;还有些人想趁着年轻打拼一下,将来上了年纪再好好保养。其实,这些观念都错误的。”张湖德说,养生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尤其35―55岁的中年人,更应该加强养生保健。事实证明,老年时的许多疾病都从中年开始的,只一般没有显露。因此,中年保健老年保健的准备,也长寿的最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养生也一样,要因人而异。所以,总的原则: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中年人的调养,首先要学会缓解压力;饮食起居则

中医长寿养生3方法5部位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治疗效果。 特区一:腹脐 [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

冬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疏通经络 艾灸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式,运行气血、联系肺脏和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帮助疏通人体的经络,可以缓解经络堵塞引起的身体不适。 行气活血 中医上,气血人体的基本物质,冬季养生的好时节,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调养身心,因为艾灸味辛性温,进行艾灸对于滋养人体气血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很强的养生保健作用。 温中散寒 艾灸主要由艾叶或者艾草制成的,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适当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

生态养生的原则什么

根在养神 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就在于养神。 养神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做的“安心”,即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中老年人在养生方面,应该心情安闲,心思若定,心除杂念,心清如镜,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患。 此外,休眠也养神的方法。绿色睡眠中老年人休眠养神的理想方式。 贵在养性 养性,也称养德,养性养德中医摄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

7大长寿方

一、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二、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

​中医养生助长寿的7个方法

1.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安心养神。 2.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3.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

健康长寿的中医运动养生

螺旋运动 健身延年 根据运动讲究整体的特点,融入温和运动的形式,综合少林、武当武功的风格,并采纳气功培养真气之要诀,创立了“螺旋运动健身法”。特别老年人或体弱多病的人,如能持之以恒,长久坚持,对防病健身、却病延衰,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螺旋运动动作要领:立正,左右旋转,胸腰肩臂,四肢关节,一动全动,旋转灵活,左右相随,起伏自如,外实内虚,刚柔相济,环转圆润,一气呵成。这一个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快慢相间的运动形式。同时,意念下沉,精神内守,神不外驰,气不内耗,做到肢体与意志结合、动与静结合,从而培养

中医保健灸养生长寿少不了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日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天皇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这正古代中医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瘢痕灸指使用艾柱放在穴位上直接燃烧,每烧艾柱一枚,称为一壮。中医界有句话叫做“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里的常不干就指经常使用灸法。足三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肠胃、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功能。足三里可隔日采用温和灸,以灸至

中医冬季泡脚养生助长寿

热水泡脚,赛吃人参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这话还有些科学道理的。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这因为现代科研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用温水泡脚,由来已久的养生好习惯。中国足疗源远流长,《礼记》中翔实记载了以中草药煎汤熏、浸泡的“薰、蒸、浸、泡”疗法。“足人之根,足疗治全身”,相传神医扁鹊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现了用中草药热水泡脚的祛病方法,据说这就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1 :看中医就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2 :养生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