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养生之智慧养生

中医养生之智慧养生

中医养生中的智慧养生是怎么样的呢?如何才能算是智慧养生呢?下面来看看吧。

每天吃油盐,多少最合适:

有一个公式可以算一下:用5乘以体重得到的数字。比如说体重50公斤,用5乘以50就是250(克),这就是一天的主食参考量。但是这个主食只是不加油的白米饭和馒头片。如果你是吃的蛋炒饭、酱油炒饭之类的,就另当别论了。加了油的主食热量会上涨2.5倍。

每天用油多大约是小酸奶杯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还是没有动脉硬化、没有高血脂情况下的量。

还有吃盐,每天应控制在5~6克左右,一啤酒瓶盖大约装4克,可以此做参考。而且这些盐还包括大酱、味精、咸菜中的盐。一小块儿腐乳含盐量一般在5克,一段最细的香肠含盐量也在5克,如果你早上吃了一块儿腐乳或一根儿香肠,意味着你这一天都别再吃盐了。

炖鸡汤,最好先去油:

炖完一锅鸡肉,吃肉好还是喝汤好?很多人认为鸡汤有营养,其实吃肉好。鸡汤里的蛋白质只有5%,大部分的蛋白质都在肉里。而且汤里的油多,胆固醇高。广东人及东南亚人爱喝汤,但他们很会喝汤,先把鸡炖好,冷却后,把上面的浮油撇去,然后再加热喝汤。汤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是的,煲汤时间太长,肉中的蛋白质变性,营养物质不会渗透出来了,不好的物质反而能透出来,所以,煲汤两个半小时以内最好。

顺应规律,不吃反季节食品:

春天阳气升发,适合吃嫩芽,如香椿芽、豆芽、笋芽等;夏天多吃绿叶菜、瓜果梨桃;秋天干燥,宜吃多汁的食物;冬天食物偏少,人们大多吃植物的种子,如瓜子、花生、栗子、坚果等,种子是植物营养精华的浓缩。我们常喝的腊八粥,就是将各种豆子放在一起煮,热量高,有助抗寒。有人说我偏偏喜欢夏天吃瓜子,冬天吃西瓜。夏天吃多了瓜子会上火,而西瓜是解暑利尿的,冬天需要解暑吗?所以说,不要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到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否则,只吃其形,不吃其味,许多营养价值都没有吃到。

南北都吃鸭,做法各不同:

食物有寒热之分,怎么搭配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总的原则是,热性的食物往凉里做,凉性的食物往热里做。比如说鸭子,它是寒性食物。北京人喜欢吃烤鸭,就是用火烤掉鸭子的寒性;同理,南京人喜欢吃盐水鸭,也是因为盐是热性,可去鸭子的寒性;广东气候热,习惯喝老鸭汤等汤类来补充体内的水分。为什么不选择小鸭?因为小鸭的寒性更强,老鸭寒性弱。同样一只鸭,做法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养生智慧。鸡是热性的,吃烤鸡炸鸡会热上加热,易上火,嘴上长疱。

胃肠不好吃点煎馒头片:

吃辣椒好不好?这要看你生活在什么地方和你周围的气候环境。四川、湖南等地的人喜欢吃辣,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吃辣可以辛散、发汗、排湿,少患关节炎。北方干燥,体内水分本来就不够,吃太多辛辣食物会越吃越干。南方吃米北方吃面,这也是顺应食物的寒热之性。因为米是凉性,面是热性。胃不好的人多吃温性的面食,少吃寒性的米饭,也是这个道理。可将馒头切成薄片,放在锅里烤,不加油及任何佐科,烤两三分钟,有一点点焦黄,每天饭前吃一到两片,很养胃。

下午两点后喝酒最安全:

生活中离不开酒,特别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更是应酬多多,烟酒不断。早中晚,哪个时段喝酒最安全?答案是下午两点以后,此时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最强。如果喝多了,可吃蔬菜水果,喝米汤、蜂蜜,吃些豆制品、糖醋口味的菜或葛根,都有解酒作用。凉皮、凉粉不宜做下酒菜,否则酒在体内呆的时间会更长。少喝碳酸饮料,它的腐蚀性堪比蓄电池酸液,易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危险。对牙齿腐蚀极大,喝时最好用吸管,减少和牙齿的接触。

浑身酸痛可能体内偏酸:浑身酸痛;这跟饮食偏酸性有关,大鱼大肉吃的。运动员锻炼产生的酸是乳酸,两三天就可以代谢掉。吃酸性食物多,体内就会偏酸性。建议多吃含钾、钠、钙、镁的碱性食物,如虾皮、豆腐、牛奶、蘑菇、水果、海产品等。

中医养“性”讲求一个度:古人在养生上就非常智慧地强调“欲不可早,欲不可强,欲不可纵”的养生之道,有句养生俗语可以参照,即“年过二十不宜连连;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年过五十进山拜庙;年过六十要像过年”,即二十几岁的时候,不要没完没了;三十岁正当年的时候不可天天享受“亲密生活”;到了四十岁最好一个月不要超过五次(古代数钱就是掰着手指头,每只手有五根手指);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一个月两次为宜(进山拜庙逢初一和十五);到了六十岁就要像过年一样一年一次即可。尽管体质不一样,不能说全部整齐划一地标准化操作,但讲求一个度则是一个刚性的原则。

因此上面这些你做到了,你也能做到智慧养生了。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何为中医养生重在平衡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中医养生的智慧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中医养生的方法是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医学知识,我们要对于这些医学加强学习与应用,比如对身体比较虚弱的朋友们,你们可以采用中医养生的方法去调理身体。对于中医养生的智慧,是我们每个人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希望大家可以来了解下面介绍的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中医养生泡脚需注意什么

中医养生泡脚注意事项一:严重心脏病人当心晕厥

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中医养生泡脚的方式养生。因为用热水泡脚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泡脚养生需注意什么

中医养生泡脚注意事项二:糖尿病足患者千万留意水温

中医养生泡脚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水温。糖尿病足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应用温度计测定温度,以避免烫伤。

中医养生泡脚注意事项三: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另外,对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来说,中医养生泡脚也有健康风险。

白领养生的智慧

培养“周末斗士综合症”

一周的商场恶斗下来,无论是对抗激烈的篮球赛还是相对温和的高尔夫,都能让身体上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做一次放松休息。经常进行伸展运动;严格控制体重,参加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氧操培训班;每周末进行一次切实有效的增强肌力锻炼吧!

让关节灵活起来

大多数男性的关节都不太灵活。在臀部和腓肠肌周围容易产生紧张的感觉,而正是这种紧张造成骨盆下垂,导致背部酸痛。减轻这一症状有一个好办法:平躺在地板上,用两手环绕左膝,并缓缓将膝部引向身体,持续10秒钟左右,接着是右膝。开始时每天做一次,以后每天增至2—3次。

捡拾物品要蹲下

这似乎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话题。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弯下腰,抓住物品起身就走,但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这会在你的背上产生过度压力,极易导致锐痛和慢性不适。正确的姿态应该是完全蹲下身去,抓住物品再缓缓起身。

缩小你的“啤酒肚”

向前凸起的“啤酒肚”使你威风不再,它使重心前倾,加重背部肌肉的负担,导致肌肉酸胀。爬楼梯、游泳、步行、划船均能很好地帮助你控制并减小腰围,从而将身体重心回复到原先的正常位置。

中医养生之智慧养生

每天吃油盐,多少最合适:

有一个公式可以算一下:用5乘以体重得到的数字。比如说体重50公斤,用5乘以50就是250(克),这就是一天的主食参考量。但是这个主食只是不加油的白米饭和馒头片。如果你是吃的蛋炒饭、酱油炒饭之类的,就另当别论了。加了油的主食热量会上涨2.5倍。

每天用油多大约是小酸奶杯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还是没有动脉硬化、没有高血脂情况下的量。

还有吃盐,每天应控制在5~6克左右,一啤酒瓶盖大约装4克,可以此做参考。而且这些盐还包括大酱、味精、咸菜中的盐。一小块儿腐乳含盐量一般在5克,一段最细的香肠含盐量也在5克,如果你早上吃了一块儿腐乳或一根儿香肠,意味着你这一天都别再吃盐了。

炖鸡汤,最好先去油:

炖完一锅鸡肉,吃肉好还是喝汤好?很多人认为鸡汤有营养,其实吃肉好。鸡汤里的蛋白质只有5%,大部分的蛋白质都在肉里。而且汤里的油多,胆固醇高。广东人及东南亚人爱喝汤,但他们很会喝汤,先把鸡炖好,冷却后,把上面的浮油撇去,然后再加热喝汤。汤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是的,煲汤时间太长,肉中的蛋白质变性,营养物质不会渗透出来了,不好的物质反而能透出来,所以,煲汤两个半小时以内最好。

顺应规律,不吃反季节食品:

春天阳气升发,适合吃嫩芽,如香椿芽、豆芽、笋芽等;夏天多吃绿叶菜、瓜果梨桃;秋天干燥,宜吃多汁的食物;冬天食物偏少,人们大多吃植物的种子,如瓜子、花生、栗子、坚果等,种子是植物营养精华的浓缩。我们常喝的腊八粥,就是将各种豆子放在一起煮,热量高,有助抗寒。有人说我偏偏喜欢夏天吃瓜子,冬天吃西瓜。夏天吃多了瓜子会上火,而西瓜是解暑利尿的,冬天需要解暑吗?所以说,不要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到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否则,只吃其形,不吃其味,许多营养价值都没有吃到。

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医药作为纯天然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药在延年益寿、养生保健方面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养生保健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使中医传统疗法造福于人民。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从上面阐述你对中医养生了解了吗?走出中医养生这三大误区,会使你更健康。

老中医养生口诀歌是什么呢

中医养生智慧:古人养生“九”口诀

“一德”养生法: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二字”养生法: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三戒”养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四法”养生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即从保健的角度说,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五知”养生法: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五知”养生,勿要使“七情六欲”宣泄。

“六节”养生法: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养生重在养身,养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七食”养生法: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饮食得当,肌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八乐”养生法: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九思”养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无邪,养正气,养正气,乃养生之精神。

相关推荐

三伏天怎么治疗月子病

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做艾灸、贴三伏贴、针灸等中医养生方式来调节身体,从而起到辅助治疗月子病的作用。 女性生产后身体元气大伤,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很多元气,因此坐月子期间就很容易受风邪入体,而这种由于受风寒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就称为是月子病。 艾灸、三伏贴、针灸等中医养生方式具有一定的温阳扶正,祛风散寒等功效,能够起到一定辅助治疗月子病的作用。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延年益寿

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式,通常艾灸足三里穴气海穴和关元穴,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可以使人体容光焕发和神清气爽,延缓人体的衰老速度属于一种比较好的养生中医养生

女人吃什么能抗衰老

中医养生之菠菜 菠菜很便宜,但是功效很大。菠菜可以让女性不贫血,体质强、皮肤好、排毒、保护视力、稳定情绪、可远离缺铁性贫血。菠菜中的叶酸对准妈妈非常重要,怀孕期间补充充足的叶酸,不仅可以避免生出有发育缺陷的宝宝,还能减低新生婴儿患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概率。这样的中医养生抗衰老更健康。 中医养生之鱼肉 中医养生专家提醒您:鱼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美食之一,对女人来说,更不可少。鱼肉含有最多的是蛋白质,女性能在鱼肉中摄取大量蛋白质!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

月经量少自我调理应该个体化

月经过少日常调理需要个体化 一旦发现月经过少,患者应该及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治疗和调理方法,除了医学治疗,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自我保养的方式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但是,这个自我保养的方式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如: 神经精神刺激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及应激状态。 体重较低或者节食消瘦者应该调整饮食,加强营养,回复标准体重;肥胖者则相反,应该通过饮食控制,力求回复标准体重。 运动性月经减少应该适当减少运动及训练强度;必须维

中医有哪些特色

中医养生理论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丰富多彩,植根于我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因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1.理论体系独特 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机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广起居有常”,

古代房中术保健养生智慧

提倡男性节欲 千百年来,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房中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医学家通过对“纵欲伤身”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主张,即主张两性在享受性快乐的同时,还要节制性生活,兼顾健康与长寿。对于男性而言,这种“节欲论”观点更加突出。 提倡男性节欲有两层意思:一是承认性生活是夫妻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乐而有节”,即男女性爱符合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但需限制频率才能健康长寿。 第二层意思是指控制交合时的射精量,甚至忍精不射,传到民间,就有了“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性交多是体

中医最常用的五种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

养生保健重要性是什么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健康是人类的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本钱;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

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湿热燥火”,俗称“六淫”,它们大都与气象有关。因为我国冬冷夏热,四季鲜明,天气的日际变化很大,而且实际天气也常常和时令不一致,因此,外邪致病强度和人体脏腑反应之显著亦世界罕见。尤其是“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即气候特别反常的年份里,病者和死者尤多。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的主要原因。南京中医学院 80 多岁的干祖望教授更坦言说,“欲知《素问》,《灵枢》(即《黄帝内经》)之精华,半在气象。”没有中国特殊气候,也就不会诞生中医学。 中国人的四季脉象因四季特别鲜明而有

中医养生叩齿有什么作用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中医养生叩齿能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