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呢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

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的三大误区

1. 条件好的人才会得糖尿病

一般人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会患病。其实糖尿病是一种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因素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曾分娩巨大儿的妇女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暴饮暴食、不常活动的都有可能患糖尿病。

2. 消瘦者不会得糖尿病

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肥胖者,但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老年人及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可为消瘦者。

3. 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与摄入糖类无必然关系。摄入糖类会使“血糖”升高,同样高热量的含脂食品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多吃水果会得糖尿病吗 注意事项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多吃水果不仅不会得糖尿病,而且还会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但是果汁却不能多喝,虽然两者的营养价值一样。但是对于已经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吃水果时还是要谨慎选择,毕竟有些水果中糖分含量实在太高了。

喝饮料会得糖尿病吗

不一定的。

实际上确实有一些研究显示,高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饮食与糖尿病高发有关。但这并不是说喝饮料,这些高糖分的食物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即便是长期喝饮料的人也不会就得糖尿病。

只是说这些研究显示,长期高糖分饮食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关,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跟遗传、饮食、肥胖等都有关,并不是一瓶小小的饮料引发的。

可乐对肾结石真有治疗作用吗 喝可乐会得糖尿病吗?

喝可乐会使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但是喝可乐并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

首先可乐的能量非常高,其中也有不少糖分,对于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人群,在过多饮用可乐后容易诱发糖尿病。但有些并没有明确家族史,平时也很少喝可乐的人群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一定要客观对待饮用可乐。

甘蔗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甘蔗吃多了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造成体内的血糖含量升高,而甘蔗中含糖量丰富,长期大量食用甘蔗虽然不会得糖尿病,但是会为糖尿病留下隐祸,当出现了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或者血糖含量有明显升高的迹象时,就应该要注意了。

相关推荐

喝红茶可以预防糖尿病

由于很多糖尿病的患者平时喜欢吃一些过于油腻或者糖分过高的食物,这样就会导致血液里面的血糖过高,从而使一些糖尿病的症状出现,所以要想缓解一下糖尿病的症状,就必须不要吃一些糖分过高的食物了。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平时的一些碳水化合物也千万不要多吃,因为碳水化合物里面的,淀粉是比较多的,从而使糖分摄入的比较多,这样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是非常不好的,所以不要多吃。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做一下运动,比如说可以去散一下步,或者可以去慢跑,因为这样能够使血液里面的血糖降低,使糖尿病能够缓解一点,这

应怎样预防遗传性疾病

择偶与婚配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糖尿病,那么下异糖尿病的几率为二分之一,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糖尿病的,那么下一代糖尿病的几率为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所以不建议糖尿病之间互相结婚。 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要尽早治疗 如果发现自己是糖尿病携带者,那么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上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吃含高糖的食物,当发现自己吃的特别多,但体重一直往下降,喝的水也很多,但一直很渴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需要经常去做尿检,饮食上一定要控制量,多吃绿叶子的蔬菜和多喝水,以及要加强有氧运动(注意不要过猛,一定要适当锻炼)。 2.肥胖症 有研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

都是什么样的养生人群更易糖尿病

很多人问,什么样的人容易糖尿病?中医指出,像特别胖的人,尤其是腰特别粗的人,就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 饮食加运动,控制总热量,减体重,生活方式改变的效果看什么?看体重,本来胖的人,或者超重的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能使体重下降。 成人、年纪更大的人,虽然有人会运动不方便,但要坚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可以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减少一半。儿童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和成人有区别。儿童的热量要稍微高一点,而且蛋白质的量要高一点,这样保证他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以帮助他长身高。 对于运动研究产生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方案。每个星

吃糖太多会糖尿病

一、吃糖太多会糖尿病吗 “不要吃那么多的糖,要不会糖尿病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人善意的提醒,那么多吃糖是不是会引发糖尿病呢?答案是否定的,吃糖和患有糖尿病没有直接相关性。 是否发生糖尿病是与遗传因素紧密相关的,父母为糖尿病患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极大,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具有糖尿病遗传倾向的人群在一定外界诱因的作用下就可能发病,而如果注意饮食和生活调节,就可能避免糖尿病发病。 实际上糖并不只是指日常使用的白砂糖、水果糖、巧克力糖等,糖包括单糖、多糖和双糖,碳水

为什么会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的发病学说,很多患者已经分享到了医学研究所带来的硕果。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免疫反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一组代谢综合征。 然而,我们从传统糖尿病教育所获的知识,并没有深刻地解释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糖尿病呈爆发式流行。过去有一句话说,糖尿病是文明病。如果有人告诉你说,糖尿病是人类文明速度太快后的一个副作用,是人类基因进化与文明发展在速度上的错位。你会如何看待这听起来有几分消极的结论,又该如何审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 对面临的许多

预防糖尿病最好食物 脱脂牛奶和奶制品

奶制品里面的某些成分,如钾、钙和镁,可能是保护人体不会糖尿病的营养。有研究指出,食用奶制品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风险也会更低。

糖尿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遗传性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是比较容易遗传的疾病,遗传容易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2、后天环境因素。 后天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人们的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

吃米饭会糖尿病

没必要拒绝白米饭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相对较高,多吃白米饭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鉴于该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就此出每天吃白米饭就容易糖尿病的结论。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只要吃适量,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就会患上糖尿病。 人为什么会糖尿病,并不是由某一种习惯或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饮食、遗传、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如果因为担心患上糖尿病或者因为“励志”减肥,就只吃菜而不吃饭,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谷物

糖尿病会遗传给胎儿吗 家族有糖尿病史如何预防糖尿病

1、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如果注意节食、减肥及运动,则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否则就容易发生糖尿病。 2、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者糖尿病的机会比一般人更多。 3、多了解糖尿病知识,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帮助父母降低血糖都有帮助。 4、注意心理调节,一种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