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胃湿热艾灸穴位有哪些

肠胃湿热艾灸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调理肠胃应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取穴: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

艾灸养老穴-增强小肠功能促消化

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艾灸该穴位能通过刺激小肠经对小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让食物消化更有效率。

取穴: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即是养老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前臂,一手拿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另一手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10-20分钟。

艾灸大肠俞-促进肠道蠕动

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在背部的反应点,大肠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艾灸大肠俞能给大肠注入温煦的活力,使大肠功能保持正常,水湿之气能顺利气化入膀胱,从而经膀胱排出体外。

取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5-20分钟,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度,亦可用艾灸盒自己温灸。

艾灸合谷穴-补充大肠经气血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艾灸合谷穴可以补充大肠经气血,气血充足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肠道便能保持通畅,毒素将会被及时排出体外。

取穴: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指腹贴在虎口皮肤上,拇指尖处即是该穴;虎口与第一,第二掌骨结合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台上臂,另一手手拿点燃的艾条熏灸合谷穴,距离皮肤2-3厘米,灸5-20分钟。

宫寒怎么调理 中医暖宫

中医暖宫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穴位艾灸最为简便且效果不错,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艾灸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并且可以调节内分泌,能起到温宫暖肾,扶阳固本的作用。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神阙穴(肚脐处)、关元(肚脐直下三寸)、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等穴。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

三伏天期间是很适合艾灸的,三伏天期间进行艾灸,有利于将人体体内的湿气以及寒气排除体外,三伏天艾灸可艾灸以下部门: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主要是通过在穴位处进行艾灸烘烤、熏蒸达到以上作用,人体身上分布的穴位是很多的,不同穴位所起到的效果不一样,想要去湿气寒气,那么建议艾灸丰隆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比较合适,具体如下:

1、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脚踝上侧26-27cm左右,与胫骨前缘大概两中指的距离,主要可化痰祛湿。

2、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三寸,约10cm处,三伏天适当进行,可帮助人体驱寒祛湿,其次还具有一定具有培本固元等其他作用。

3、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膝眼下3寸约10cm左右的位置,按压有酸痛感,艾灸足三里穴可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4、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在肚脐正中线,肚脐上4寸,约13cm左右的位置处,艾灸中脘穴除祛湿外,还可以治疗肠胃不适的症状。

5、曲池穴:曲池穴当手臂弯曲时,肘弯内侧会挤压出纹路,在纹路的尽头即为曲池穴,可以起到祛风除湿、清热解表、消肿止痛等作用。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减肚子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大横穴

位置:大横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4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大横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大横意指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艾灸大横能帮助运化水湿,从而让腹部保持平坦没有多余的赘肉。

艾灸天枢穴

位置:天枢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2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天枢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天枢为大肠的募穴,意指本穴为气血运行枢纽,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艾灸天枢能通过对大肠气血的影响,增强肠胃功能,防止宿便停留,减掉肚子上的赘肉。

肝胆湿热可以艾灸吗

肝胆湿热可以艾灸。

肝胆湿热是由于体内湿热重,肝胆有损害而使湿热蕴蒸肝胆,引起一系列的病证,艾灸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使特定穴位的特定治疗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至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

肝胆湿热艾灸位置

丰隆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丰隆穴有很好的去湿效果。

解溪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系鞋带的地方,又称鞋带穴。解溪穴可以去湿。

太冲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可以去湿清热。

曲泉

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曲泉穴可以清利湿热。

肝腧穴

肝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腧穴能保肝护肝。

肝胆湿热艾灸方法

艾灸时取以上穴位,每次选3~4个穴位,选用隔姜灸或者艾条悬起灸,每次艾灸的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而决定,一般每穴各灸5-10分钟,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湿气重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舌苔发黄艾灸哪里啊

1.艾灸肺俞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2.艾灸胃俞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艾灸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效,适宜舌苔发黄、想吐、口臭、食欲不振者。

3.艾灸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取穴: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和胃健脾、除湿,适合脾胃湿热、舌苔发黄、有口气者。

产后奶水少怎么办 艾灸下乳法

通过艾灸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来达到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膻中穴、足三里等穴,每次课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温热为度。

艾灸疗法可减虚胖

艾灸减肥穴位: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艾灸疗效:在大椎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情况。可以有效治疗面颈部脂肪和毒素堆积,热痘痘等面部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中脘穴——脐上四寸

艾灸疗效:在中脘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肠胃蠕动和排空,增强食物消化速度和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腹部脂肪堆积、胃胀和胃痛等疾患。

艾灸穴位:关元穴——脐下三寸

艾灸疗效:在关元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增强下腹部的肌肉纤维弹性,加速水分排空,祛湿驱寒,能有效治疗下腹水肿、胀痛,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不调等。

艾灸减肥穴位:大横穴——脐边各开四寸

艾灸疗效:在大横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改善便秘和肠胃不通带来的毒素堆积、脂肪堆积的症状,能有效治疗便秘、腹泻等一系列肠道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脾俞——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艾灸疗效:在脾俞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强,有效改善水肿、腹胀、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浮肿。

卵巢囊肿艾灸有效果吗 卵巢囊肿艾灸位置及方法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体质湿热是导致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经常艾灸脾俞穴对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艾灸此穴对于体质淤湿导致的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作用。

位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灸盒随身灸,更为便捷。

功效:足三里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艾灸此穴对于气滞血结、脾胃湿热导致的卵巢囊肿具有防治作用。

位置: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灸盒随身灸,更为便捷。

功效:阴陵泉和阳陵泉其实是成对的穴位,一个在小腿的内侧,一个在小腿的外侧。阴陵泉穴气血深藏、按揉此穴可以健脾利湿。艾灸此穴对于湿毒壅滞、正气衰虚引起的卵巢囊肿具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位置:水分穴属任脉俞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功效:水分穴之“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它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艾灸此穴可防治卵巢囊肿。

位置:神阙穴属任脉俞穴,位于肚脐窝正中。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3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但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神阙穴的皮肤较薄,艾灸时应有家人看护以避免烫伤。

还可采用艾灸盒随身灸,更为方便安全。

功效:“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神阙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它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艾灸此穴可防治卵巢囊肿。

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

功效:艾灸此穴可行气解郁,对于长期忧思郁怒导致的卵巢囊肿有防治作用。

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 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到第5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2横指宽处即是。

艾灸方法:艾灸时,被艾灸者取俯卧姿势,艾灸者站于一旁,将艾条的火头垂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艾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艾灸此穴可理气宁心,对于心烦气躁、气滞血结导致的卵巢囊肿有防治作用。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

相关推荐

体内湿气太重该如何排出去

艾灸穴位能祛湿防病 中医认为艾灸穴位能帮助我们很好祛湿,艾灸我们都知道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手段的,对身体的一些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还能预防各种的疾病的,效果很棒的。 常见的艾灸方法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效的缓解胃部和

胃炎灸什么穴位

中医学认为,胃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艾灸治疗胃痛时,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 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距离约1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温和灸15

初伏艾灸哪里好

1、关元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凝聚到此处,为先天之气海,艾灸此处的话具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艾灸此处不仅具生发阳气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使得气血变得通畅。 3、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此处的话能够起到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作用。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

艾灸又被称作灸疗或者灸法,主要是用艾叶制成艾条或艾柱,通过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作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艾灸祛湿的穴位比较多,一般丰隆穴,是祛湿除痰的要穴,可以每天用艾条灸10-12分钟;其次阴陵泉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测,膝关节附近,配合丰隆穴治疗脾湿病症,每天艾灸10-15分钟即可。 再一个就是承山穴,膀胱经穴位,位于小腿后侧正中部位,适当艾灸可发挥较好的祛湿功效;中脘穴,任脉穴位,与胃关系密切,也是临床上祛湿的要穴;除上述穴位外,足三里

卵巢囊肿艾灸哪里 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体质湿热是导致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经常艾灸脾俞穴对卵巢囊肿缓解、治疗的作用。

胃病艾灸疗法

中医学认为,胃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1、艾灸治疗胃病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2、艾灸治疗胃病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胃强脾弱导致的口臭

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见的。胃强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虚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积食恶气上漫从口中泛出,导致口臭,可表现为寒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艾灸位置:脾俞穴、命门穴、左阳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诸穴均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蒜灸。 如何判断:寒湿证者除了口臭外,还畏寒,便溏,喜热饮,舌体胖大,边齿痕等临床表现。 艾灸位置:胃俞穴、腰

卵巢囊肿艾灸怎样治疗 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胃俞穴具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艾灸此穴对于体质淤湿导致的卵巢囊肿缓解、治疗作用。

艾灸祛湿的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湿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

湿气重什么表现 湿气重如何祛湿

运动出汗是人体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排汗进行祛湿,祛湿的同时,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拔罐是通过刺激人体血脉和神经,起来舒经活络、祛除体内寒气的作用。湿属于邪气的一种,拔火罐不仅可以祛除邪气,还能够驱除体内的风、寒、热等邪气。 食疗中,最为出色的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味甘淡,能利水渗湿,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也是常用的祛湿食疗药材。天猫,京东一家叫:食迅旗舰店的,他们家红豆薏米山药粉就很不错,祛湿效果好,小编和身边的朋友经常买。 针灸是中医中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