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功能性便秘时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诊断功能性便秘时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对于新近出现便秘的患者,在诊断功能性便秘之前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排便异常,尤其是结直肠癌等;此外还需排除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及药物因素的影响。(详见「慢性便秘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身体出现便秘后会引起哪些症状
便秘常引起的病症有哪些表现:
1、胃肠神经功能的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2、形成腹疝。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力突然增大,腹内脏器像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3、引起肛肠疾病。便秘时感觉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强肛门直肠疾患。如肛裂、直肠炎、痔疮等。
4、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受到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的扩张,使直肠或者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时会可引起肠穿孔。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暖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或痉挛之肠型。急性便秘多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肛周疼痛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各种类型的便秘分别病症表现:
(1)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表现为平时排便顺畅的人,出现暂时性便秘的情形。通常发生于不吃早餐、摄食量过少、偏食等人群。此处,工作忙碌、水份摄取不足、生活环境变化、焦虑、月经、妊娠等,也都是便秘的原因。只要将上述原因排除,马上就会恢复正常。
(2)急性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的排便困难,其代表有肠梗阻和肠扭转。除排便困难外,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常会伴随剧烈的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脏器的异常所致,所以称之为器质性便秘,必须尽快去医院诊治。
(3)顽固性便秘主要表现为便秘的症状,便次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正常时。每日排便1至2次或2至3日排便1次,但粪便的量和便次常受食物种类以及环境的影响。许多患者的排便每周少于3次,严重者长达2至4周才排便一次;有的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每次可长达30分钟以上,粪便硬如羊粪,且数量极少。
慢性便秘多无明显症状,但神经过敏者,可主诉食欲减退、口苦、腹胀、嗳气、发作性下腹痛、排气多等胃肠症状,还可伴有头昏、头痛、易疲劳等神经官能症症状。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也可与精神因素有关。由于粪便干硬,或呈羊粪状,患者可有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下坠感等不适感觉。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
功能性便秘原因及诊断标准
引起便秘的因素有哪些?
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且与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而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滥用泻剂、环境改变、精神紧张或有大的生活事件因素有关。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006年夏国际罗马协作委员会在罗马Ⅱ的基础上,分布了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系列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FC)指持续型排便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因素,同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为:上述症状的第一次发作必须已经≥6个月,而且在最近的3个月内,症状持续时间≥3天/月。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①>25%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②>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或阻塞感。⑤>25%的便秘需要借助手法辅助。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通便药几乎没有松散的大便。
(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标准不充分。
男性便秘的危害
男性便秘不治会引发肛肠疾患: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强肛门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疮等。
便秘不治会引发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
便秘不治会引发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便秘不治会引发结肠肿瘤:便秘会使肠内致肿瘤物长时间不能排除所致,据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10%患结肠肿瘤。
便秘不治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脑出血,中风猝死等。
慢性便秘的诊断
1.为了排除继发性便秘,对患儿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非常必要。主要是观察有无器质性的损伤、有无代谢和系统性疾病,有必要时还要了解结肠和盆底肌的运动功能情况。首先应该从病史和一般检查开始寻找继发的原因。如未发现明显的病因,可以有针对地选择特殊的检查方法来诊断功能性便秘。
2. 症状和体征: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可有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自觉腹胀及下腹部隐痛、肠鸣及
排气多。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或直肠脱垂。粪便在直肠停留过久可因局部炎症而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可有精神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头痛等全身症状。长期摄食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便秘。严重便秘者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或未成形的粪便弄脏内裤,酷似大便失禁,称之为“失禁溢出”,而小儿可能因大便次数多甚至“腹泻”来就诊。
常规体格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发现。可有腹部胀气,左下腹可触到存留在乙状结肠的粪块,经洗肠后粪块自然消失。肛门指诊,在出口梗阻者可触到粗而坚硬的粪块,若直肠空虚则为结肠无力型便秘。有时指检后随着肛门扩张而排出大量粪便及气体,症状也随之消失,器质性肠梗阻即可排除。较大患儿可要求做排便的动作,可以感觉外括约肌的松弛和会阴的下降,如没有则提示盆底肌群协调障碍。注意有无痔疮、肛裂,肛门周围有无尿布疹、皮肤感染等。
如何正确诊断功能性便秘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和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小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便秘也有很多类型
原发性便秘:
是指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均属原发性便秘。
单纯性便秘:
常见于进食过少、食物残渣不足,由于缺乏纤维,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改变、长途旅行等而忽视日常便意,未能及时排便;滥用强泻药,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
特发性便秘:
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病因至今还不清楚的顽固性便秘,又称为特发性便秘。
一时性便秘:
可能是因为旅行、搬家等生活环境改变或精神紧张、烦恼所暂时引起的便秘,或者由于食量减少,胃或结肠的排便反射不够充分引起。
顽固性便秘:
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变异而在不同年龄段逐渐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是属于功能性的肠胃障碍,也就是找不到身体上实质的病变,多起因於紧张,压力大,肠胃蠕动失调,或者有便意忍便,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习惯性便秘。
婴儿便秘(constipation):
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新生儿生后24小时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但亦有学者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仅限于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长期便秘的人,面色昏黯、臃肿,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病态面容。习惯性便秘常见于原发性肠蠕动功能异常,大便蠕动输送延缓等。
小儿功能性便秘治疗
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按便秘性质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占小儿便秘90%以上,占小儿胃肠门诊的25%。功能性便秘虽非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日久者可影响小儿生命质量甚至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
对于婴幼儿,如果大便延迟3天以上,可能造成排干便时疼痛,并导致肛裂及肛门痉挛,最终引起不敢排便的条件反射,因此,积极的干预及药物治疗是必要地,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蠕动和排便的生理功能。
病因:
小儿在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原因,但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功能性的,临床上耶称为特发性或习惯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易致小儿腹胀、哭闹、拒食,影响其生活质量。
主要原因有:1.盆底肌肉协调障碍;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3.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4.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5.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
治疗目的: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蠕动和排便的生理功能。
基础治疗,注重平时护理:
1.调整饮食:强调给予母乳喂养,停止或减少奶粉增加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减少精细食物及含渣少的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水分;
2.训练小儿定时排便并养成习惯;
3.每日安排适量的室外活动;
4.注意观察并排除婴幼儿的异常精神因素。
药物治疗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
1.益生菌
2.乳果糖口服溶液
3.中药:可配合选择清热开胃的中药,如:王氏保赤丸、健儿清解液、消食退热汤浆、小儿豉翘颗粒等。
儿童便秘诊断
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明确病因,不合并解剖结构或形态学异常的慢性便秘。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大多依靠症状和查体,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对儿童功能性便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统一标准,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还一直借用国外儿童的标准。
诊断特发性便秘之前,应首先将具有便秘症状的其它器质性疾病排除,同时应对特发性便秘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区分,这样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和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特发性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一、症状采集
1.询问病史:询问病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和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小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将利用回忆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母亲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功能性便秘如何诊断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与药物影响基础上,且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必须包括下列 2 项或 2 项以上:
①至少 25% 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 25% 的排便为干球状粪或硬粪;
③至少 25% 的排便有不尽感;
④至少 25% 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⑤至少 25% 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⑥排便次数<3 次 / 周;
(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同时,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且近 3 个月的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了解便秘的症状正确诊断便秘
一、功能性便秘症状主要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表现为平时排便顺畅的人,出现暂时性的排便困难情形。通常发生于不吃早餐、摄食量过少、偏食等人群。此处,工作忙碌、水份摄取不足、生活环境变化、焦虑、月经、妊娠等,也都是排便困难的原因。只要将上述原因排除,马上就会恢复正常。
二、急性器质性便秘症状主要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的排便困难,其代表有肠梗阻和肠扭转。除排便困难外,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常会伴随剧烈的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脏器的异常所致,所以称之为器质性便秘,必须尽快去医院诊治。
希望朋友们通过了解便秘症状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认识便秘症状,在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诊断方式,及时排查和处理疾病,避免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便秘的诊断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工作情况,既往的患病史、手术史,特别是有无痔核、肛瘘及肛裂史,近来有无服药史,尤其是有无长期服用泻剂史,通过相应的检查尽可能明确导致便秘的原因。对中年以上患者,发生大便习惯改变,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逐渐改变为每3天或数天1次者,应警惕有无左半结肠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原发性便秘:
是指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均属原发性便秘。
单纯性便秘:
常见于进食过少、食物残渣不足,由于缺乏纤维,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改变、长途旅行等而忽视日常便意,未能及时排便;滥用强泻药,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
特发性便秘:
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病因至今还不清楚的顽固性便秘,又称为特发性便秘。
一时性便秘:
可能是因为旅行、搬家等生活环境改变或精神紧张、烦恼所暂时引起的便秘,或者由于食量减少,胃或结肠的排便反射不够充分引起。
顽固性便秘:
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变异而在不同年龄段逐渐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是属于功能性的肠胃障碍,也就是找不到身体上实质的病变,多起因於紧张,压力大,肠胃蠕动失调,或者有便意忍便,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习惯性便秘。
婴儿便秘(constipation):
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新生儿生后24小时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但亦有学者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仅限于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长期便秘的人,面色昏黯、臃肿,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病态面容。习惯性便秘常见于原发性肠蠕动功能异常,大便蠕动输送延缓等。
继发性便秘:
凡是在患有器质性病变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便秘,就称为继发性便秘,又叫做症状性便秘。具有便秘症状的疾病较多,诊断时主要依据问诊与临床检查,特别是观察排粪及粪便情况,即可进行类症鉴别,必要时进行直肠检查和药物性诊断,有助于确诊。
痉挛性便秘:
属于功能性便秘,是由于结肠运动过于强烈,引起结肠痉挛,肠腔过于狭窄,使大便无法通过而致的便秘,又称为肠道易激综合征,其特点是便秘―腹泻交替,或者是长期腹泻。
产后便秘:
产妇产后饮食如常,但大便数日不行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便秘,或称产后大便难,是最常见的产后病之一。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它症状。部分顽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个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门直肠压迫感,蔌有排便不净感,便意频发。亦可有会阴、臀、大腿后面和髋关节附近区域的钝痛,并于排便后消失。
在并发有痔疮、肛裂、肛周溃疡的乳头炎者,可出现肛门灼痛和便血。有时亦可有头昏头痛、厌食、口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另外可有各种器质性病变相应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