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血病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

白血病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

人体外周血中出现的白细胞都是分化完整的成熟白细胞;而白血病细胞是指未分化完整的不成熟的白细胞释放入血并出现异常。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回答你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正常人的骨髓造血应该是增生活跃,而白血病人的骨髓造血是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极度活跃,而且在骨髓中白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未成熟的白细胞提前释放入血,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到了白血病晚期,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抑制,故粒、红、巨三系血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

白血病分哪几种类型 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1、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2、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

3、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4、肥大细胞白血病:临床有白血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有淋巴结,肝或脾肿大,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骨髓像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尿中组织胺增多。

5、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异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多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

6、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异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以大量嗜碱粒 细胞原性粒>5%,嗜碱早、中、晚幼粒细胞亦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7、混合细胞白血病,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按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可分为3型。a.双表现型白血病,每个细胞能同时表达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特征。b.双克隆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不均一、一部分表达髓细胞系特征,另一部分则表达淋巴细胞系特征。c.双系列型白血病,与以双克隆型白血病相似,但这两部分白血病细胞系来自同一多能干细胞。

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有脑脊液的改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相似改变。

慢性粒细胞的疾病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加速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

3.持续血小板减少。

4.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

急变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20%。

2.骨髓外原始细胞侵犯。

白血病不能吃什么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白血病患者应忌食用以下食物:苜蓿菜、地软菜、炒花生米、炒瓜子、甑糕、新枣、硬柿子、玉米花、糕点、锅巴、鸡蛋、牛奶、辣椒,鱼、鸡、山楂、高橙、果冻、汽水、冰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一般>50×109/L,范围20to>500×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加速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

3.持续血小板减少。

4.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

急变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20%。

2.骨髓外原始细胞侵犯。

白血病是不是白细胞都高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开始总局限于造血器官中。

目前,白血病患者能早期就诊,此时有部分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在正常范围,甚至减少。根据血液学研究所对国内23048例白血病的分析,其中42%的病例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低于正常水平。

任何一种造血细胞随着增殖分化,骨髓中的血细胞就会进入外周血中。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的造血细胞全是成熟细胞。

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有时却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通常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超过每升(4--10)x10^9/l 。但是有时它会受到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滞留于骨髓中,不易进入外周血循环,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加。为什么有的病人白细胞增加,有的正常,有的减少呢?其确切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

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常正常或低于正常。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是增加的,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超过100×x10^9/l,甚至达700~800×x10^9/l。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相差甚大。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常是那些白细胞及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此时,应改用血细胞浓集法来进行分类检查,可增加发现白血病细胞的机会。需注意的是,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恶化(除化疗药物影响),白细胞可增加。急性白血病一旦白细胞迅速上升,表明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恶劣,其中不少患者可因脑出血死亡。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用吗

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项目中会有白细胞的相关数据测定,因此就有人认为检查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血常规可以查出白血病吗?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指导意义

大家要明白一点:血常规不能诊断白血病,但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患有白血病会导致血常规检查数据异常,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白血病的依据之一。

典型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质与量的改变。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高是不是就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病变。白血病病人的骨髓过分产生了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妨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使得正常血细胞的功能和数目降低。白血病的死亡率高,发病年龄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

那么白细胞高是不是白血病?近来总有朋友咨询类似这样的问题,白细胞高有可能是白血病,但是仅有白细胞高并不能确定是不是。白细胞高是白血病的的一种症状。

一般人的白细胞升高首先考虑验证,但很少有人能升高到2万以上,因此医生怀疑白血病是正确的,但白血病可以通过血常规镜下的白细胞分类做初步鉴定。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升高,患者的血液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原始和幼稚的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如果血常规标本镜下检查没有发现幼稚细胞,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白血病。 另外白血病人粒细胞(白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同,体内有感染的病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高,白血病人的白细胞则通常是淋巴细胞高。也可以通过做骨髓作进一步的确诊。

白血病的预后情况不佳,一定及时及早发现就医,规范治疗。最后,祝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复!

儿童白血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辅助检查:(1) 血常规:通常表现为血小板(PLT)降低、血红蛋白(Hb)降低,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白细胞计数(WBC)50%以上增高,余可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升高者外周血中易见到白血病细胞,是诊断白血病的有力证据。(2) 骨髓象: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的骨髓象绝k部分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病例M示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后者预#较佳。至今为止,骨髓象仍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最确切依据,其中原始幼稚细胞的比例>30%方可诊断。(3)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 ceptcy,GCR)测定,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可用于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及判断预后。(4) X线表现:白血病患儿的X线多为非特鼻性,胸片常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白血病浸润肺时可见斑状影。其他:白血病的免疫学、细胞化学、细胞遗fp学检查、透射电镜等。

白血病就是白血胞多吗

一般人会认为白血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由于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了正常值的范围。那么是不是白血病就一定是白细胞含量增高的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有时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通常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超过每升(4--10)x10^9/l 。但是有时它会受到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滞留于骨髓中,不易进入外周血循环,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加。为什么有的病人白细胞增加,有的正常,有的减少呢?其确切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

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常正常或低于正常。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是增加的,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超过100×x10^9/l,甚至达700~800×x10^9/l。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相差甚大。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常是那些白细胞及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此时,应改用血细胞浓集法来进行分类检查,可增加发现白血病细胞的机会。需注意的是,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恶化(除化疗药物影响),白细胞可增加。急性白血病一旦白细胞迅速上升,表明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恶劣,其中不少患者可因脑出血死亡。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

白血病的血常规是什么样的

1、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当然单一检查血常规并不能确定诊断白血病,还需要多种检查结合,加上患者的临床表现才能诊断。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

五种典型的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 主要表现: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诱因:急性白血病与电离辐射、化学制剂、药物、病毒和遗传有关。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亚型: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胞浆极少,高核,浆比例,核形规则,染色质均匀致密,核仁不清晰。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部分细胞大小有明显异质性,胞浆中等,嗜碱,染色质呈弥漫细致或密块状,核仁清晰,一个或多个。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胞浆丰富,深嗜碱,含多数明显室泡,核圆形,染色质细而致密,核二清晰,一个或多个。

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的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快速增殖而影响了正常血细胞的产生。临床特点:发病快,数周或数月,主要表现贫血,出血,骨痛 , 疲劳、发热、肝脾大。一组在形态、遗传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同的异质性肿瘤。成人多见,15-39岁为发病高峰。

四、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1、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2、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

3、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4、肥大细胞白血病:临床有白血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有淋巴结,肝或脾肿大,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骨髓像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尿中组织胺增多。

5、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异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多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

6、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异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以大量嗜碱粒 细胞原性粒>5%,嗜碱早、中、晚幼粒细胞亦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7、混合细胞白血病,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按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可分为3型。

a.双表现型白血病,每个细胞能同时表达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特征。

b.双克隆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不均一、一部分表达髓细胞系特征,另一部分则表达淋巴细胞系特征。

c.双系列型白血病,与以双克隆型白血病相似,但这两部分白血病细胞系来自同一多能干细胞。

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有脑脊液的改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

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相似改变。

五、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白血病的预防

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4、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5、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号及早期症状。有条件者可服用天仙活力源做预防性治疗。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指标

1、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血病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生化

特别在化疗期间,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0.01×109/L),蛋白质增多(>;450mg/L)。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脑脊液清浊度随所含的细胞数而异。

2.粒-单系祖细胞(CFU-GM)半固体培养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数目增多;缓解时集落恢复生长,复发前集落又减少。

3.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M3t(15;17)(q22;q21)系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a(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因。此外,某些急性白血病尚有N-ras癌基因点突变、活化。抑癌基因P53、Rb失活。

4. 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区别。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5.骨髓穿刺

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约有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虽然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仍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浆中有时亦可见到,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因而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白血病有哪些类型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淋巴系的T细胞、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相关推荐

小儿急性白血病能够治愈吗

30—40年前,白血病是一种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得了急性白血病,极个别(不到1%)可以自身缓解,其余均在6个月以内死亡;慢性白血病平均寿命也只有3年。近20年来,白血病的治疗进展极快,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发现,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目前对急性白血病采用联合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及骨髓移植等方法,已使小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近期完全缓解率达到95%以上,3年持续完全缓解率在70%左右。持续完全缓解3年的病人,停药后只有少数(约 15%)复发。六十年代治愈的病人,现在已经30多年,早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小儿急性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什么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是淋巴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病理特征是类似成熟淋巴细胞逐步积累而浸润骨髓、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以低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其中以淋巴细胞系统增生为主,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约占50%~90%。原始及幼稚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多发人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临床分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至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疾病症状 因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最近几年,老年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家有必要了解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中,减少患者痛苦是本文的宗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好发于中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脾脏肿大;90%以上病人血细胞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病程较缓慢,大多数以急性变而死亡。 症状: 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进展隐匿,症状与白细胞数成正比。外周血白细胞数在(30~50)×10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最近几年,老年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家有必要了解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中,减少患者痛苦是本文的宗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好发于中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脾脏肿大;90%以上病人血细胞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病程较缓慢,大多数以急性变而死亡。 症状: 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进展隐匿,症状与白细胞数成正比。外周血白细胞数在(30~50)×10

白血病一般多大年龄

1、得白血病一般多大年龄 虽然各种白血病在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生,但在不同的年龄组,白血病的好发类型却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说:小儿白血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所有年龄组急性白血病总数的35%,以2~5岁最多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5%~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特点。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人居多,40岁以上人群是发病高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小儿发病率仅占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是典型的老年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

白血病不能吃什么

其实白血病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比癌症更加恐怖的一种病,通常白血病患者的身体恶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一个白血病患者不用多少时间就会走向死亡的。白血病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下面就来说说白血病患者不能吃的食品。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

白血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良性淋巴细胞异常性疾病鉴别 (1)慢性感染恢复期特别是结核病:应有明确的原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青少年,细胞形态特殊、血清IgM常升高、嗜异抗体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阳性。 (3)Waldenström’s巨球蛋白血症:血淋巴细胞数增高,细胞呈浆细胞样,往往有较丰富的嗜碱性胞质,胞膜与胞质有大量的IgM。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2.与恶性淋巴细胞疾病鉴别 (1)幼淋细胞白血病(PLL):多发生于老年,外周血细胞数明显增高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有哪些症状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其表现如下: 1、贫血: 与骨髓制造障碍有密切关系;患者血液中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增加,但成熟白细胞减少,与缺铁性贫血相比,网织红细胞不上升。 2、发热: 主要由于感染所致;患者体内异常分化而增加的白细胞并不成熟,对免疫系统没有帮助。 3、出血: 以皮肤、齿龈、口腔和鼻黏膜出血最常见,重时可遍及全身。 4、白血病细胞浸润: 脾及肝肿大,胸骨下端痛、叩击痛、眼眶绿色瘤,淋巴结肿大,中枢白血病(头痛、呕吐、抽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昏迷至死亡)等。本病主要依赖血象检查和骨髓象确诊。

血常规查出白血病

若在血液涂片中发现了幼稚细胞,则必须一查到底。确诊白血病骨髓穿刺是必须的,决不能迟疑,应做到及早诊断,尽快治疗,拖延时间确诊会给治疗带来许多麻烦。一旦确诊为白血病还应进一步化验检查,如免疫表型的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明确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只有明确白血病的型别,才能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案,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检查须知 如何看血常规? 血常规也常称作外周血象检查检查,目前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均采用机器操作,手工检查已逐渐被淘汰。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及其笼统分类、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