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真没那么简单
表扬孩子真没那么简单
其实,骄傲自满的心理状态,是缘于无知,而不是表扬。当孩子不知道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当成顶峰了,以为到达终点了。这深层的原因是孩子在内心里选的参照系比较低,他专门跟比他差的人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自己比所有人都强的错误结论。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家长需要做另外的动作,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而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
表扬是把孩子的动力给激发出来,我们不能因为激发孩子的动力可能伴随有孩子不知深浅而骄傲自满,就放弃表扬而让孩子失掉动力。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正确的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同时再用鼓励、确认等其他手段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无止境而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事实上,只有不正确的表扬才可能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应该讲,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表扬,而是无原则地夸大其词地乱说一顿。
正确的表扬根本就不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只有学会了正确的表扬,我们才能既鼓舞起孩子的动力又不至于使孩子骄傲自满。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把目光盯在被教育者的缺点上,把力气使在改掉孩子的缺点上。这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只要改掉了缺点,就只剩优点了。这种教育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是处在生成阶段。如果我们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所谓“缺点”上,就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多么的差,因为此时他的优点还没有产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让孩子感觉他是劣等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降到最低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人在强烈的自卑感的控制下,他的表现会极端畏缩,他的潜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确认放大原理”:在我们人身上,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哪点上,被盯的那点就会放大。在我们自我生命里,我们把注意力持续地放在什么事情上,那个事情就会在我们真实的生命里呈现出来。当我们的家长持续地把注意力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就会把孩子的缺点给放大了。而如果我们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就会把孩子的优点给确认放大了。
家长的目光就像阳光一样,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一样。当我们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就像阳光照在优点的种子上,使优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反之,家长的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就像阳光照在缺点的种子上,使缺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当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他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2.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奖励孩子要适度
奖励篇
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父母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妈妈希望你玩完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样才是爱整洁的孩子”、“你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是大孩子应该做的”。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父母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作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及时奖励:表扬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扫地了,父母们要及时肯定。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
并驾齐驱: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父母们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并且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用肢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支持。何时应采用物质奖励呢?爸爸妈妈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后共同商量并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制定规则: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爸爸妈妈在纸上画好方格,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画上红圈或往上升一级,每次表现不好,就画上蓝圈或往下降一级。一个月或几个月下来,红圈达到一定数量或上升到一定级数,就可以实现孩子的愿望。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
问:作为家长,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多鼓励孩子,但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一位困惑的母亲
答: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的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角度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今年6岁的过过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可是,最近过过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他这种行为,过过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正面的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更加完美。
角度二: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小小的优点
调皮的东东常会给父母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有时也会主动做些好事,把摔倒的小朋友从地上扶起来,帮粗心的阿姨找到丢在角落里的钥匙……看到东东帮助人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充满喜悦地赞扬孩子:“东东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了不起!”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东东一天天懂事了,不再沉湎于捉弄别人带来的小小乐趣,而把精力转移到帮助别人上。
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家长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纠正孩子捣乱等错误行为的同时,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角度三:沙中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刚上小学的小井成绩不太好,很少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3月是学雷锋月,很多做了好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让小井十分羡慕。一天,他交给老师一百元,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广播站的表扬,这让小井兴奋得满脸通红。那一天,他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红领巾比任何时候都系得整齐。可是第二天,小井却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学校,原来他为了得到表扬,竟然偷拿了家里一百元,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一顿。幸亏老师了解到真相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做父母的也检讨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肯定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才慢慢让小井又找回了笑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角度四: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点
豆豆性格有些内向,常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豆豆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记录下来。豆豆妈妈把孩子记下的故事投到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让豆豆感到了成功与快乐。不少小朋友也开始要求豆豆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豆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着轻微自我封闭倾向的孩子,有时更会令大人觉得难以理解。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家长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儿童多动症怎么办 心理辅导
多动症的孩子神经平衡性较差,自控能力弱,常常无法自控而表现出不良行为,但并不是故意为之,父母、老师应该加以理解,心平气和教育和沟通,批评要有节制,尽量多表扬;孩子犯错时,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应一致,不要有的批评,有的袒护,以免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多动症较严重的孩子,应尽早带孩子找儿童医师看诊,以便得到更好的帮助。
表扬孩子也是教育孩子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哦。6岁的家家也是如此,小家伙只要一听到溢美之词,就会立刻神采飞扬。
在生活当中,我经常会表扬家家:呀,家家你真棒!太厉害了!真了不起。但是最近,我发现家家的自信心非常膨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得霸道。星期天和邻居玩游戏的时候,他居然一把推倒了邻居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我指挥?”
我狠狠批评了儿子。同时进行反思,最后我觉得是因为我对他表扬太多。“其实表扬没错,重要的是你要用具体的语言。要让孩子知道他哪儿优秀,哪儿还做得不够。”家家爸替我分析道。如:儿子主动收拾了玩具,你应该这样表扬他:谢谢你帮妈妈整理房间。妈妈回到家,还以为田螺姑娘来了呢,心里好快乐。谢谢宝贝。
我点头,原来这样啊。表扬要有针对性,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优秀在哪儿。所以,当我知道儿子拣到一元钱,在班里找到失主归还时,我立刻表扬了他:“你把钱还给了小朋友,做得很对。你那么爱吃棒棒糖,却没有拿钱去买,忍住了没吃,妈妈真为你高兴。”家家笑了:“其实,我也想把钱装口袋里。但想到老师说要拾金不昧就不敢了。”我立刻点头:“嗯,听老师话,家家你会越来越优秀。”
往后,只要家家做了好事,我表扬时都会用具体语言。家家主动洗碗,我会说,妈妈最喜欢你分担家务了;家家出外和我的男同事打招呼,我会说,叔叔夸你讲礼貌,妈妈听了很开心呢;家家在医院给奶奶叫护士,我会说,宝贝真懂事,都会关心照顾奶奶了等等。当然,每当家家做错了事,我的批评也很有针对性,再也不用一些笼统的词汇去否定家家。慢慢地,在我的表扬中,家家的性格很阳光,表现也越来越好了。
这是,我在生活中表扬孩子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也写你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娃娃。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表扬的目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内部激励机制,让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具体说,在表扬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表扬不要敷衍。家长在表扬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表扬,随口就来的表扬,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应持的态度。长期敷衍孩子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威信。因此,父母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他原因,也不能用一两句话连哄带骗地表扬打发孩子。
2、表扬孩子要讲究技巧。一般来说,表扬孩子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在奖励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将二者巧妙结合,灵活运用。
3、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体验,而更看重物质奖励,比如好吃的糖果、点心、漂亮的衣服、玩具等,所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当多采用物质奖励的手段,并适当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4、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过渡到诸如口头表扬、赞许、点头、微笑、注意或认可等精神奖励为主的阶段。比如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可以用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游玩、和他一起下棋、做游戏等作为奖励。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孩子不需要廉价的表扬
有一男孩第一天上学特别开心,早上主动将自己的小被子叠了起来,虽然叠得歪七扭八,其家长仍表扬说:“叠得真好,比妈妈叠得还漂亮。”谁知孩子小嘴一噘:“妈妈撒谎。”
应该说,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并没有错,但必须中肯、得体。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一般事物起码的鉴别能力也已具备,家长如果想用廉价的表扬去满足他们,只会让他们嗤之以鼻,时间长了还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逐渐习惯并喜欢这种表扬,虚荣心由此而慢慢形成了。
所以,家长要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去表扬孩子,本着“跳一跳就够得着”、“物有所值”的原则进行鼓励,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家长也可对他克服困难的精神加以肯定,突出表扬某些比其他孩子表现出色的细节,这样就在孩子脑中根植下“努力了,参与了,就是好样的”意识,从而淡化孩子对荣誉、对结果的看重。
家长同时必须切记的是,中肯的表扬必须来得及时,事过境迁之后再怎么表扬,对孩子也失去了强化促进使用。
赞美不如鼓励正确表扬孩子
赞美,鼓励,大不相同
很多父母以为赞美就是鼓励,其实赞美跟鼓励并不相同,赞美可能会使人挫败、气馁,但鼓励就不会出现这些负面的效果。为了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赞美与鼓励的目的与效果。
赞美是一种奖赏方式,是在竞争后获得的东西,它只提供给胜利者与最优秀的人。赞美型的父母常对宝宝说:“如果你做了什么什么,你将会得到奖赏!”而这些事往往是从父母的观点与角度出发,认为那是不错的事情,所以赞美是一种促使宝宝去追求外在奖赏的方式,尤其是父母所认定的好的事物。
鼓励是针对宝宝的努力或进步所做的,当然也包括小小的进步,只不过,重点在于对宝宝潜在的能力与价值的肯定上,所以说,鼓励是一种促使宝宝发挥及贡献自己潜能的方式。鼓励型的父母对宝宝与别人之间的比较不太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宝宝是否能够自我接纳?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困难?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宝宝发现自己有价值。因此,鼓励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奖励来激励宝宝的,和赞美是不一样的。
别让赞美害了孩子
赞美和处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法,过度信赖赞美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带来破坏性的效果,使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自己的价值是建立在他人的意见与评价上”的观念:一些顺服型的宝宝往往就是秉持着这种信念长大的,他们大多以能成功赢取他人的赞美为乐,不过,接下来的后果是,赞美可能使得这些顺服型的宝宝感到气馁、挫败,因为他们并不会每一次都获得赞美。
宝宝也可能变成只有在赞美之下才愿意合作的小朋友;如果没有得到赞美,他们可能会停止付出和贡献,而且也可能不自觉形成这样的观念:“只有在能取悦他人的时候,我才有价值。”这种观念对宝宝未来的人格发展是有害的,因为它让宝宝有忽视自我的想法,成为追逐取悦他人的爱好者。
拥有这种信念的宝宝也容易产生挫折感,因为他们不可能一直顺利地达到大人的标准,所以越来越少的赞美让他们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如果他们不能得到赞美,就有可能出现更差的行为表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被赞美,是刻意去证明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害怕不能再得到赞美,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想费心去博取赞美。
有些宝宝长大之后会出现怨恨权威的个性,可能就与这样的成长过程有关。当父母用赞美的方式“控制”他们时,有些宝宝会拒绝再表现出那些被期望的行为,甚至试图做出相反的行为或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自暴自弃,其实他们是故意用这些不合适的行为,来“击败”赞美型的父母,使他们的控制意图无法得逞,这样会导致恶性循环。
两岁宝宝的教育
第一:两岁的宝宝是不可能乖乖听父母的话的,他们经常会哭,也会闹,但是作为宝宝的父母一定要耐心的教育宝宝,不要因为他的苦恼而感到不耐 烦,甚至有一种想打孩子的冲动。要慢慢的教育好宝宝,但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也不可以完全顺着宝宝。
第二:尊重宝宝,正确引导宝宝,理性对待宝宝的错误,不要过分干涉,少拿自己的宝宝和别家的宝宝做比较,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培养宝宝的自信、 自爱、自立、自尊,而不是给他们规划好道路,限制孩子必须走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应当做到:赏识有度,批评有方。赏识为主,批评为辅。
第三:不要过分宠溺孩子,要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个性。
第四:为人父母者,要多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宝宝做好榜样。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孩子身心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将来能自力更生就足够了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我们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拘泥于小节,这一点在教育中很重要。
第五:教育宝宝的事要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小孩要用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记得多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要表扬到位,不要经常说同一句话来表扬孩子。在宝宝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有了以上方法你还担心您的宝宝会教育不好吗!总之,作为宝宝的父母一定要从小教育好孩子,给宝宝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宝宝从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的成长与生活, 让您的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
小儿抽搐的食疗方
1、小儿抽动症食疗方: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莲子百合粥:莲子 百合 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2、小儿抽动症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吃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3、小儿抽动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饮料。
不要打骂孩子。患有抽动症的孩子经常的会挤眉弄眼、做怪怪的,看起来可怕的鬼脸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家长打骂孩子只会加重孩子抽动症的病情,对孩子没丝毫的帮助,还伤害到了孩子,因此家长最好不要随便打骂孩子。
多夸奖、表扬孩子的一点进步。孩子要克服抽动症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也是很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鼓励的,当孩子有了一点点的克服抽动症的行为时候,家长要多夸奖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可以治疗好抽动症。
多和孩子做游戏。孩子患有抽动症,抽动症发作多半都是因为孩子的精力旺盛,身体不累,家长多陪孩子做游戏,既能让孩子感到快乐,也能把孩子多余的体力消耗掉,这样孩子就没有体力在做抽动行为,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对于小儿抽动症的相关知识,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我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一定要及时的询问,情况不对的话,应该及时送往正规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最后小编祝愿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都能早日康复。
你对孩子的表扬达标了吗
16过度表扬
孩子需要赞扬,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孩子也需要批评,就像小树需要剪枝。表扬不都是好事,过度可能会让孩子受了表扬的“伤”。批评也不尽是坏事,没准它更能滋养孩子的身心。身为父母,你对孩子的表扬“达标”了吗?
如果说孩子的一点点成绩和努力是幼苗,夸奖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依赖土壤茁壮成长。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源源不断的鼓励,父母的热情夸奖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智商和情商,并逐步培养起自信。而且,被高涨的情绪拥着,孩子可能会自觉自愿地让自己来个“三级跳”,把眼前的事做得更好,似乎用事实告诉我们“好孩子多半是夸出来的”论断一点儿没错。
但是,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批评要有艺术,表扬也不是那么容易达标的。
标准1:阳光雨露每天都要
恰如其分的表扬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素,每天夸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赞扬是孩子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纵使孩子做错了什么或经历了失败,父母也应从中找到闪光的内核,给他们信心和站起来的勇气——父母知足,孩子才会有往前走的动力。
标准2:表扬不是多多益善
一些父母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有一种错觉:夸奖与孩子的进步成正比。从怀孕起就被“赏识教育”俘虏了的黄女士就是这样,如今,女儿溪溪五岁了,也被夸奖包围了五年。可最近黄女士发现,女儿对表扬特别在意,谁要是说一句哪个小朋友真听话或对人有礼貌一类的话,溪溪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嚷嚷:“我比他好!”如果溪溪做了什么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取得了芝麻大点儿的成绩,父母没有及时表扬或表扬得不到位,她就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会从山峰跌落到谷底,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绝对提不起精神来。
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孩子对表扬的过分依赖、对批评却格外抵触的心理。过多的表扬还容易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欢心,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不是我自己喜欢做。”孩子因此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难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标准3:表扬是为了“不表扬”
别看孩子小,没准儿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还强。父母对孩子自尊心的持续保护,能催化孩子内在的激励机制,促使孩子不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会自我激励,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信,进而去做更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不表扬”。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就有了表扬的“大智慧”了,也许什么问题都不复存在了。
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奖都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催化剂,它是把双刃剑,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则和禁忌。看看这些场景,比较一下,看看你的孩子会不会已经受了表扬的“伤”?
一级伤害:好话坏说——打击性的表扬伤人最重
金女士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的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孩子不是一天给金鱼吃两顿饭就是三天忘了喂食;平时自己喝水还经常让别人提醒,就更想不起来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三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金女士错误的表扬:“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使自己不得翻身。
“达标”表扬:孩子在某一点有了进步,本来是全家皆大欢喜的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爸爸妈妈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孩子的长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照这样,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父母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二级伤害:聪明反被聪明误——无原则的表扬适得其反
当孩子自己吃完了面前的一碗饭,马女士喜出望外:“我儿子真棒!”孩子跟着电视说了一句广告词,马女士又说:“真聪明!”孩子摔了一跤,自己爬起来没哭,马女士激动得不得了:“太棒了!”
错误表扬:孩子做任何事,哪怕是最应该不过的成长,在妈妈眼里都是了不起的,会不停地夸奖孩子,而且说来倒去总是这两句话:“你真聪明!”“你真棒!”
这位妈妈恨不能时时传递给孩子“你是最棒的”信息,希望以此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去赢取未来。然而,无原则的赞扬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简单和不负责任的评价,容易导致孩子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在挑战面前退缩回避,因为他们不想冒出差错的风险,更不想经历失败,不愿意给“聪明”的自己带来丝毫的“污点”。
与此同时,耳朵里塞满了“聪明”信息的孩子,日久天长会产生一种错觉,将所有的好结果与自己脑瓜聪明放在天平的两边:有聪明就足够了,哪还需要努力?因此有可能比不如他们聪明的孩子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盆盆冷水,心理的落差很可能让他们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达标”表扬:
达标的夸奖就事论事,即针对孩子某些能力的拓展、某一方面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或坚持不懈的努力予以肯定,并非不分时间、场合、事件,千篇一律地赞美孩子聪明。所以,当孩子学跳绳成果日新月异时,妈妈与其夸孩子“真聪明”,不如这么说:“上星期你才能连着跳五十多下,现在能连着跳一百六十多下了,每天坚持练果然有效果吧!”让孩子看到他的付出有了回报,可以增强内心的目标方向感。当你认可孩子的努力时,你是在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迎接更多的挑战,给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因为自信与困难相伴而生。
三级伤害:正打歪着——没准头的表扬无关痛痒
小盟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妈妈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
妈妈却错误表扬:“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这样的表扬有两个弊端: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都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孩子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它的另一个毛病在于笼统而缺乏针对性。
“达标”表扬:
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有可能筑成孩子内心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们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们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孩子明白父母更重视他们是否努力,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妈妈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儿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橘色?”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不妨再提一点儿建议。妈妈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妈妈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孩子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父母的“慧眼”就在于能敏锐地感知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加油”,该“加多少”。要知道,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同方式的表扬产生的效果会大不相同。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