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祸首——蛔虫病
肠梗阻的祸首——蛔虫病
提起蛔虫病,往往大家只想到腹痛,其实蛔虫病的表现有很多。我国曾对一例诊断为败血症死亡的女孩解剖,结果表明该女孩死于蛔虫病。她肝中有3条死蛔虫,右心有1条活蛔虫。蛔虫的头端从右心房穿过三尖瓣、右心室达肺动脉,尾部仍在右心房。肺部也有1条蛔虫,栓塞于肺动脉左右两支。蛔虫病被误诊的病例很多,曾经有一名女孩诊断为乙型脑炎死亡,而实际却是脑蛔虫病。当然,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还是腹痛,这是由于蛔虫寄居于肠道引起的。
如何传染的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误食了感染期蛔虫卵即可染病。什么是感染期蛔虫卵呢?蛔虫病病人可以从粪中排出蛔虫卵,排出体外的未受精卵不能感染人。而受精蛔虫卵可以发育为幼虫,幼虫进行第一次蜕皮后变为二期幼虫,卵内含有二期幼虫的蛔虫卵就称为感染期蛔虫卵。
蛔虫病患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污染农作物和土壤;不讲文明的人随地解便污染地面;鸡、犬、蝇类携带蛔虫卵四处散播;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蛔虫卵等。
蛔虫病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小孩蛔虫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
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
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蛔虫性阑尾炎
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
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
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条,多者超过30条。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一般服用蛔虫药即可治愈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它能直接抑制虫体,使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也起作用。这种药对蛔虫的疗效比较高,而且也可以治疗其他线虫,比如钩虫、蛲虫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尔会有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也是临产上安全有效的抵抗蛔虫和蛲虫的药物。它可以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药在麻痹前不兴奋虫体,所以也适用于并发症的儿童。但肝肾功能不良以及癫痫儿童禁用。在肠梗阻时,,为了避免引起虫体骚动,最好不用。毒性低,大量服用时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等。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可以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这种药起效快,服药30分钟就可由肠道排泄,不会蓄积中毒,驱蛔虫效果达90%-100%,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果。副作用轻微,比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偶尔有肝功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等,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儿童慎用。
4、丙硫咪唑,又称肠虫清,一种新型的广谱驱肠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蛔虫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驱虫时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肠梗阻生活注意
肠梗阻的病因很多。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及时治疗腹壁疝,避免因嵌顿、绞窄引起肠梗阻。
2、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避免因蛔虫团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
3、保持饮食卫生,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让宝宝剧烈活动,避免发生肠扭转。
4、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过量吃肉,少吃辛辣食物。一些不容易嚼烂、容易形成团块的食物,比如糯米、动物筋膜、肌腱等,尽量少给宝宝吃。
5、防治便秘,平时宝宝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6、家长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花生、瓜子。另外,空腹不要吃大量的柿子、杨梅、山楂,因为可能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人,尤其要加强预防。
蛔虫病症状
似蚓蛔线虫(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蛔蚴移行症蛔蚴在寄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中国浙江等地曾多次报告蛔蚴引起的暴发性流行性哮喘,发病率高达20%——50%。
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肠梗阻的预防
1、及时治疗腹壁疝,避免因嵌顿、绞窄引起肠梗阻。
2、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避免因蛔虫团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
3、保持饮食卫生,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让宝宝剧烈活动,避免发生肠扭转。
4、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过量吃肉,少吃辛辣食物。一些不容易嚼烂、容易形成团块的食物,比如糯米、动物筋膜、肌腱等,尽量少给宝宝吃。
5、防治便秘,平时宝宝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6、家长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花生、瓜子。另外,空腹不要吃大量的柿子、杨梅、山楂,因为可能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人,尤其要加强预防。
小孩有蛔虫怎么治 蛔虫病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概述
肠道可因腔内为异物堵塞而形成梗阻(蛔虫梗阻、胆石梗阻),这类梗阻大多为单纯性和不完全性。阻塞物可为蛔虫团,胆结石、硬币等。蛔虫梗阻一般见於13岁以下的儿童,而胆石梗阻多见於老年人。欧美各国肠腔堵塞的主要原因为胆石。50、60年代蛔虫性肠梗阻在我国较为多见,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识的普及,蛔虫性梗阻已较少见,另一方面,随着饮食习惯的逐渐与欧美各国接近,胆石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胆石性肠梗阻也将越来越多。上述10年间我们收治胆石性梗阻2例。
蛔虫性梗阻乃由於大量蛔虫聚积成团,刺激肠壁引起痉挛而造成梗阻。胆石性梗阻大多由於较大的胆结石入肠所致。胆囊结石病人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使胆囊与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肠或空肠产生粘连。以后溃破成瘘,结石经瘘口进入肠道后顺肠腔向下移动。当然胆石也可通过总胆管下端的正常通道进入肠内。当结石向下移动到生理或病理狭窄部时就可以停留而造成梗阻。回肠末段是小肠最窄处,所以胆石常堵塞於该处。蛔虫和胆石梗阻均是单纯性梗阻,但如病程较长,也可引起肠壁缺血、坏死、穿孔而产生腹膜炎。
蛔虫病的罪魁祸首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人口。
蛔虫病症状
消化道异常
1蛔虫病多会引起食欲不振或腹痛现象出现,腹痛发病部位多为肚脐周围或者上腹部,并且腹痛可持续反复发作,时间不定,一段时间后疼痛自行缓解。小儿发病时可能有偏食行为出现,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或是便秘现象。
情绪异常
2蛔虫病可能引起精神不振,情绪易怒,夜间睡觉出现磨牙症状,易惊厥。小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目光呆滞,伴随阵发性苦恼,嗜睡,呕吐等症状。
胆道蛔虫病
3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时右上腹会发生剧烈绞痛,恶心呕吐现象,腹部检查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胆道发生感染时,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蛔虫窜入肝脏引发出现,脓肿或虫体钙化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4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蛔虫病并发症
由于发热,辛辣饮食,麻醉或服用驱虫药不当等使寄生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扭结成团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半数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
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
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
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
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
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
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
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
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条,多者超过30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出现阵发性腹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
4、蛔虫性胰腺炎:蛔虫侵入胰管可导致胰管部分阻塞,由于虫体机械性损伤,虫卵沉积与刺激,继发细菌感染,毒素作用,以及胆汁反流等可激活胰酶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蛔虫性胰腺炎与一般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相似,常突然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上腹压痛,腹肌张力高,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继发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者,可出现高热,脉速,血压下降,腹胀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等,如未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5、蛔虫性肝病:少数胆道蛔虫病患者可因蛔虫进入肝脏带入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肝脓肿,脓肿以肝右叶最常见,左叶较少,可为单发或多发性,其大小不一,脓液中可找到蛔虫和虫卵;脓肿壁上可查虫卵和虫体所引起的异物反应,蛔虫性肝脓肿与一般肝脓肿表现相似,但合并症较多,临床经过极为严重,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还可出现胆管炎,胆道出血,脓毒败血症,脓胸,膈下脓肿等,病死率可达80%左右。
6、蛔虫卵性肉芽肿:蛔虫卵性肉芽肿多位于腹腔脏器的表面,表现为发热,腹部隐痛,腹部包块,临床较少见,因无特征性表现,诊断较困难,文献报道的病例均为手术活检确诊,本病容易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腔肿瘤等。
7、蛔虫性腹膜炎:蛔虫可经小肠或阑尾等腹腔脏器穿孔进入腹膜腔,由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导致腹膜炎,有报道肠蛔虫病所致外科合并症中腹膜炎占12.75%,其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化脓性腹膜炎相同,主要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发热,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腹部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8、蛔虫性脑病:本病主要见于幼儿患者,蛔虫分泌的脂肪醛,抗凝素及溶血素等物质,吸收后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称为蛔虫中毒性脑病或蛔虫性脑病,出现头痛,兴奋性增高,精神不振,失眠,还可有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昏迷及瞳孔散大等,蚴虫若经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可形成脑栓塞及脑局部病变,驱虫治疗后症状可迅速减轻。
9、其他蛔虫性疾病:蛔虫受到刺激后,可窜入各种孔道而致病,文献报道,蛔虫可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或继发性脓胸,钻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经耳咽管钻入中耳道,钻入小肠憩室引起憩室炎,还有蛔虫使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穿孔而从尿道排出蛔虫的病例报道,经膀胱直肠瘘进入膀胱,输尿管,或经肾盂结肠瘘进入泌尿系统,可从尿道排出蛔虫,蛔虫偶可进入血流引起转移性蛔虫病,若经血流至右心达肺动脉,可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性肺动脉阻塞,这也是胆道蛔虫病及肝脏蛔虫病的罕见并发症,常经尸解方可确诊。
蛔虫症的大危害
1.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 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 岁以下,其中2 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 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 条,多者超过30 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 出现阵发性腹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一般服用蛔虫药即可治愈。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它能直接抑制虫体,使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也起作用。这种药对蛔虫的疗效比较高,而且也可以治疗其他线虫,比如钩虫、蛲虫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尔会有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也是临产上安全有效的抵抗蛔虫和蛲虫的药物。它可以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药在麻痹前不兴奋虫体,所以也适用于并发症的儿童。但肝肾功能不良以及癫痫儿童禁用。在肠梗阻时,,为了避免引起虫体骚动,最好不用。毒性低,大量服用时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等。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可以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这种药起效快,服药30分钟就可由肠道排泄,不会蓄积中毒,驱蛔虫效果达90%-100%,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果。副作用轻微,比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偶尔有肝功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等,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儿童慎用。
4、丙硫咪唑,又称肠虫清,一种新型的广谱驱肠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蛔虫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驱虫时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蛔虫病的危害
1.胆道蛔虫病 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 岁以下,其中2 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 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 条,多者超过30 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 出现阵发性腹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