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肝脏调气养血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肝脏调气养血

按摩方法:按摩手法同心脏调气血法相似,意念集中在肝区。

功效:肝脏是肝,胆经络循行之处,肝区的按摩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胆囊,而加强肝胆的疏泄功能,使肝的疏泄功能得到加强,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调畅,舒肝利胆,脾胃运化正常,同时还能间接对肺,膈肌,胃,肠等脏器起到按摩作用。

女人补血养颜必知10大穴

中医认为,女人补血是一生必做的事情。人体有十大补血养生穴位。常按摩这些养生穴位,可补血调血。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按摩对肝脏有益 按摩章门疏肝理气

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即是该穴。

按摩方法:站姿,双手大拇指置于两侧穴位上,其余四指屈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胀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按摩功效:利气,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章门是脏会穴,统主五脏疾病。按摩章门能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肚脐直下约1.5寸,被誉为补气要穴。

人体肚脐下1.5寸是人体正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真气由此而处,对于因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致的虚寒性疾病,按摩气海均可以达到治疗作用。

按摩疗法调畅气血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工作繁忙的你,身体不舒服时,懒得去医院,又常常忘记带药,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中医的按摩手法。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舒气法 两掌重叠,置于两乳间的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可疏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宽胸法 坐位,右手虚掌置于右乳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横向另一侧移动,来回10次。以两手掌交叉紧贴乳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两手掌虎口卡置于两腋下,由上沿腰侧向下至髂骨,来回推擦,以热为度。可宽胸理气、通畅气机。

疏肋间 坐位,两手掌横置于两腋下,手指张开,指间距与肋骨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线,重复10次。注意手指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宜。可理气疏肝。

拿腰肌 坐位,两手虎口卡在两侧腰部肌肉处,由上往下至髂部捏拿腰部肌肉,往返操作10次。

擦侧腹 坐位或仰卧位,两手掌分置于两胁肋下,同时用力斜向小腹推擦至耻骨,往返操作20次。可健脾理气。

理三焦 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可通利三焦、理气养肝。

拨阳陵 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置于两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其余四指辅助,先行按揉该穴1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该穴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可疏肝利胆、调和经气。

振胸膺 坐位,先用右手从腋下捏拿左侧胸大肌10次,再换手如法操作。双手手指交叉抱持后枕部,两肘相平,尽力向后摆动,同时吸气,向前摆动时呼气。一呼一吸,操作10次。可理气宽胸、振奋胸中阳气。

运双目 端正凝视,头正腰直,两眼球先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10次,然后瞪眼前视片刻,再逆时针方向如法操作。可使双目顾盼灵活、神采奕奕。

叹息法 全身放松,先深吸气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可调和脏腑,疏肝理气。

经常疏肝理气,可有效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肺脏调气补血

按摩方法:意念集中在按摩的肺部,双手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虚掌式,从上向下,从内向外拍打,用力由小到大,动作协调有规律,以舒服和能耐受为度。

功效:肺位于胸腔两侧,即左右各一,在脏器中,肺的位置最高,两肺之间为纵膈,其间有心脏及神经,淋巴,血管等,肺区按摩能直接作用于肺脏,有利宣降,通调水道,通鼻窍,荣皮毛的作用,同时还能间接的对心脏,膈肌及腹腔起按摩作用。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脾脏中的湿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气血就会虚弱,脾俞穴是负责湿气外散的穴位,每天20点左右对脾俞穴进行按摩,可以更好的排出废气,补充新气。

关元穴位于肚脐直下3寸,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之处,联系命门真阳,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经常按摩关元穴,对气虚体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为补气关键穴位。中医认为,人体多气多血的经络当属胃经,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在于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对足三里施以恰当刺激,可促进气血生化与运行。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血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养生按摩小肠经补气养血

气色不好的人,通常都是因为血气不畅通。想要血气畅通,当然要懂得保养体内的经络。在中医养生学里面,就会教给我们很多按摩通穴的方法。

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所指点的这一个,如何通过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来打通健康的经脉。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的穴位,我只说4个,不到整条经上穴位总数的1/4,但或许只有一个对您管用。那您就守好这一个吧,关键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够了。

清心除烦之要经

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变化。改变了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改变了人的心理状态。曾有报道说,有个性格温和的人,移植了心脏以后,性格完全改变,变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人。美国医学家阿拉特拉斯博士也曾说:“心脏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慧脏器。”

心脏到底有没有思维、情志、意念等精神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效就是硬道理”。当我们运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阴心经”上尝试按摩一番之后,便会真切地体会到,这条经对调节我们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灵枢?口问》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太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上也说:“(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诉我们,养生必须养心,如果心神昏乱,却想身体健康,根本是不可能的。

也许您会问了,养心又谈何容易呢?《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话虽然是至理名言,却不好操作。于是《内经》上又说了些具体的养心之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海味山珍,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是名牌西服,还是廉价布衣,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两首古曲),都听得声声悦耳。还有“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也就是说,以让“身心保持愉快”为生活的第一要务,以“让精神感到满足”为事业的最大成功。如果您能按此心法来养心,何愁万病不祛,清福不来?

俗话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真正的病根在心,岂是药力所能及?但药能减轻病痛,正如酒可令人昏眠,在我们尚未“明心见性”之前,还将是我们的伙伴。

而按摩心经,就是最好的药,就是最纯的酒。沿着心经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极泉穴在腋窝中,点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劳损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纹内,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神门穴在掌纹边,点掐可促进消化,帮助睡眠,预防老年痴呆;少府穴在感情线,可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此外还有4种常用调心的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和人参生脉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参选而用。以下顺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心慌气短食不下,可服柏子养心丸。口燥盗汗大便干,快用天王补心丹。夜晚难眠心烦热,牛黄清心神自安。常服人参生脉饮,气阴同补功效全。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

《内经?灵兰秘典论》上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化物”是指小肠能够将胃输送来的食物,进行加工,分清泌浊,清者化生成气血津液,给全身供应营养,中医叫“运化精微”;浊者通过大肠、膀胱以二便的形式排出,中医叫“排泄糟粕”。

小肠的这种功能决定了小肠经的治疗范围。《灵枢?经脉篇》说,小肠经是“主液所生病者”。“液”包括月经、乳汁、白带、精液以及现代医学所称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所以凡与“液”有关的疾病,都可以先从小肠经来寻找解决办法。

另外,小肠经还是调控产妇乳汁分泌的重要经络。如果产后乳汁不下或量少清稀,通常是小肠经的经络堵塞不通,我们在培补气血的同时(如吃猪蹄和鲫鱼汤),刺激小肠经的相关穴位也可促进乳汁分泌。下面就找几个小肠经的常用穴位说一说。小肠经从小指旁的少泽穴起始,沿着胳膊外侧循肩膀一直向上到头部,直到耳朵旁的听宫穴,左右各19个穴位。其中有7个穴在肩膀上,自己按不到,暂时可忽略不计,您只要记住它们的循经路线就可以了,以后为亲人、朋友刮痧按摩的时候会有用。咱们现在要记住的是那些容易找到又确实有效的穴位。

先说“后溪穴”。它的功能很强大,按摩又极为方便,位置在手掌感情线小指侧尽头处,可握拳取穴。后溪穴为小肠经的“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因此此穴可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又因后溪是八脉交汇穴,通督脉,督脉入脑,所以又治后头痛、颈椎病和神志病。此穴还有个特殊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麦粒肿,但最好用艾灸的方法,可做成麦粒大的艾柱,用凡士林粘在后溪穴点燃,通常连灸三柱就会有效,病在左取右后溪,病在右取左后溪。灸后一天,麦粒肿通常可自行消退。再献给我们的父母一个长寿大穴——“养老穴”,听这个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此穴对许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可治疗眼花目暗,眼睑下垂,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此外还有降血压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侧)。取穴有一个窍门,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头最高点,然后再将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来按在骨头上,这一转掌,发现食指已经按在了骨缝中了,这个穴正在骨缝中。

再说一个有神奇功效的穴位“支正”(有“支持正气”之意),它在养老穴直上4寸处,是专门治疗扁平疣的。《景岳全书》上说:“正虚则血气不行,大则为疣,小则为痂疥之类,用灸法常效验。”可选择上面灸后溪的方法,用艾柱每日灸5柱,可连灸一周。从小肠经找到一个能治疗扁平疣的要穴,这就提醒我们思考,小肠的功能是否会影响疣赘之物的生成。

俗话说:“打开天窗说亮话。”下面就说说“天窗穴”,这个穴是本人最喜欢的穴位之一。“天”指头部,“窗”指孔窍。这个穴最善开窍醒神。目窍开则眼明,听窍开则耳聪,鼻窍开则神怡,所以此穴是我每天伏案工作后必按的法宝。天窗穴非常好找,在耳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处相平。点按此穴,通常酸胀感能窜到后背,顿时会觉得肩膀有轻松之感,所以此穴还是预防颈椎病的要穴。经常守在电脑旁的朋友,若能经常按按此穴,自会获益良多。

相关推荐

6大穴位按摩

1、双掌横摩脑 掌心顺摩耳、颈,双手竖捂面,十指并拢着力前额,掌根着力眼眶,两手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处)分手横摩前脑,再往头两侧经后脑向下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2、双掌竖摩面 双掌竖捂面,闭上眼睛,两无名指沿鼻梁两侧泪腺沟,两掌心着力面两旁,两拇指沿两耳腮,从前额发际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离面返回上推(印堂)至发际,来回摩擦为一下,共50下。 3、揉摩后脑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枕骨下后脑处,两手余四指搂抱,着力头两侧,随拇指而动,两手拇指同时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转50下,再向

美容按摩的作用 滋养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通过经脉、、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四肢九窍构成一有机体,五脏六腑的盛衰,直接关系到机体的健康和面部的容枯。 由于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增加局部的血流量,有助于营养物质的运送和代谢产物的排除,从而使得经脉宣通、虚泻实、扶正驱邪,从而延缓皮肤衰老。通过按摩身体的表面,促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可求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按摩哪里对肝脏有益

肝俞柔肝养血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正坐或站立,双手放到背部,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按摩功效:肝主疏泄,按摩肝俞能促进消化,促进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化;再者肝俞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按摩肝俞,能柔肝并益肝血,肝血充足,就能保证肝的机正常。 章门疏肝理 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即是该穴。 按摩方法:站姿,双手大拇指置于两侧穴位上,其余四指屈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

按摩血 女人必记10大血穴

一、血海穴 血海穴 俗话说血找血海,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痛经及因瘀滞引起的肥胖、关

养血抗衰老按摩哪里

1、血海穴 “血”代表红色血液,“海”可以理解为“大”的意思,所以血海穴就是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地,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生活中很多朋友有瘀滞、不足的表现,这时就可以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即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按摩最好在每天上午9~11点,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最旺盛的时候,每侧按摩3分钟,力度以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对改善月经不、痛经及因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非常有效。 2、天

夏季减肥保肝的小妙招

中医理论认为夏天减重应先肝脏循环好,才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进减重效果。 夏季减重先养肝?代谢加速、解便祕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不畅,新陈代谢会变慢,体内多余水分和脂肪排不出去,就会导致水肿或肥胖,因此想要减重,除了饮食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脏腑的正常运转和代谢能力。 时值夏天,正是肝脏主宰运行的季节,趁此时多吃些护肝的食材,如菠菜、猪肝,或按摩肝经的对应穴位,不仅能肝脏,提升身体的代谢能力,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排除宿便,减少便祕,让减重效果更明显,也让体重控制能更持久。 穴位部分,

虚按什么穴位好

1、虚按什么穴位理 1.1、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血、消除小楠肚。 1.2、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1.3、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血的大穴。 1.4、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

按摩3穴位养肝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女性试试中医按摩和中药

哪些中药能 人参。它是最名贵的食物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能大,安神保健。它有益强身的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短虚脱、神经衰弱等症状。 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血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等功效,久服能益寿延年。 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能升阳,益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等虚之症。 西洋参。它味甘,微苦,能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哮喘、咯血等症状。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

肝火旺盛怎么按摩

按摩养肝可以取以下穴位: 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肝的背俞穴,是肝之元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湿风,由此外输膀胱经,具有散发肝脏之热的功效,可肝阴,养肝柔肝,现代医学主要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按摩:采取俯卧姿势,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在脊柱两侧的肝俞穴,由轻到重的做旋转式按摩10秒再放开,重复按摩约5分钟,至局部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注意手法柔和。 大敦穴 位置:大敦穴在脚大拇指,靠第二趾一侧,取位时,可以采用坐次或是仰卧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