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Provost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对11名志愿者接种,结果10名出现甲型肝炎抗体(甲肝抗体),我国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于12名易感者,结果12人均产生甲肝抗体,近期使用后,取得了预防甲型肝炎较好的效果,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国产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78例,学龄前儿童1183例及新生儿318例,接种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267/278),96.6%(1143/1183)及96.2%(306/318),该疫苗对幼儿免疫后保护率在接种后12个月为76.7%,24个月为100%,36个月为86.4%,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病毒性肝炎预防

控制传染源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什么是中毒性肝炎

1、中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中毒导致的肝脏炎症,而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损害,引起肝脏解毒剂合成各种物质的能力减退,出现转氨酶升高及其他相关症状

2、病毒性肝炎,就是因为病毒感染肝脏所致,一般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所致,中毒性肝炎一般中毒因素有药物、农药、化学物质等,不会传染,而病毒性肝炎会传染,预防主要是积极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去接触有毒物质。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如果工作需要,尽量减少化学毒物的吸入等,从而保护自己的肝脏和健康。

急性黄疸肝炎的症状严重吗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由于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具有极强潜伏性,通常外表上看不出症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舒服。因此,这是潜在的可怕传染源,健康人和其接触就会有被传染的可能,这样周而复始,造成乙肝广泛的流行和迁延不断。

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长期以来,病毒性肝炎犹如高悬在人们头顶的死亡之剑。

1、病毒性肝炎会使患者的消化系统出现胆管炎、胆囊炎、肝炎后脂肪肝等疾病。

2、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出现颅神经受累、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等症状。

3、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系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等。

4、病毒性肝炎会影响到患者心脏,使心脏受到损害,出现心律、心肌炎、心包炎等症状。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其要找到一家专业的医院,积极的去治疗。

在生活当中人们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就是乙肝还有丙肝,血液是能传染病毒性肝炎的,所以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能去献血,而且就算是注射和手术已经皮肤上面的湿疹,这样的途径都是能传染他人的,吃饭的时候如果是共用碗筷也会传染所以一定要好好的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一,在平生活之中,要是对于疾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态度上。要及时的进行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加强健康教育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二,主要在平时的时候,要预防疾病出现慢性化。我国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医学观察和随访,作必要的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慢性肝炎,使其正常入托、上学、上班,提高其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之三,避免慢性肝炎病人在发病之后,自己的身上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呈了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目前,我国有70%的肝癌患者合并有乙肝,大多数肝癌的发生都经过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很多患者除了在肝炎急性期有症状外,其他过程大多悄无声息,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然而,在漫长的慢性炎症期,约有30%的人会转化为肝硬化,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预后

1、急性肝炎 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乙型肝炎好。

3、重型肝炎 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病死率较低。急性重要型肝炎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多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多数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可多次反复。

4、淤胆型肝炎 急性者预后较好,一般都能康复。慢性者预后较差,容易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5、肝炎后肝硬化 静止性肝硬化可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活动性肝硬化预后不良。

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传播途径:

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性肝炎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怎么预防病毒性肝炎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 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Provost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对11名志愿者接种,结果10名出现甲型肝炎抗体(甲肝抗体),我国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于12名易感者,结果12人均产生甲肝抗体,近期使用后,取得了预防甲型肝炎较好的效果,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 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

国产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78例,学龄前儿童1183例及新生儿318例,接种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267/278),96.6%(1143/1183)及96.2%(306/318),该疫苗对幼儿免疫后保护率在接种后12个月为 76.7%,24个月为100%,36个月为86.4%,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

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 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 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预防肝炎传染的方法

一、想要疾病远离自己,在生活中最好就是要做好疾病的预防,这样才会远离疾病的发生。就是要不断的加强发生的献血员的治理;最好就是加强医源性传播的治理;以及是进行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留意隔离,卫生用品分开用。患者的衣物清洗时用84消毒液浸泡或用过氧乙酸浸泡,患者的餐具逐日用开水煮透消毒。居室可用高锰酸钾少许甲醛约70ML,即可产生刺鼻的浓烟,封闭门窗熏室内物品。

二、健康是自己争取来的,毕竟发生疾病是需要治疗的,只有治疗才会有希望康复。健康者应该及时的吗,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经过医生进行注射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因为进行注射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体,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

三、避免传染的发生,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毕竟乙肝的发生离不开传染的发生。避免传染乙肝(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措施很重要,如果是发生了和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后,出现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的症状后,应该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查看是否感染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便于采用积极的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

相关推荐

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传染

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传染吗?得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1、甲肝的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粪便中的病毒进入饮用水源或污染食物,健康人饮用了污染的水,食用了污染的蔬菜水果,河、海里的贝类,可引起甲肝的大爆发流行。上海曾因生食毛财而引发甲肝流行。病人粪便污染的工具,又间接通过手及日常用具在生活中传播给其他人,可造成接触性小规模流行。 2、乙肝的传播途径 传播最为广泛,最为人们熟知的病毒性肝炎。乙肝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

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直是现在许多肝炎患者所关注的问题,病毒性肝炎是现在肝炎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此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积极的进行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药物或化学毒物是现在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很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l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让我们共同了解: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

肝脏疾病的五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肝脏疾病就是肝炎 肝脏疾病的范围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主要部分。不仅有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和阿米巴病),肝脓肿、肝脏肉芽肿变、肝胆系结核感染、麻风病、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回归热、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症、肝包虫病、胆道梨形鞭毛虫感染。另外,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积的局灶性肝脏坏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脏的改变。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损伤,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预防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是肯定的,但他们确有各自不同的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和食具等经口感染,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为隐性感染。甲型肝炎的预防,重点在于搞好水和粪便的管理、饮食和个人卫生。对于流行季节和高危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进行特异性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

病毒性肝炎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1.潜伏期 甲型肝炎15~45日(平均30日),乙型肝炎30~180日

治疗病毒性肝炎

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为常见。 西医病名 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为常见。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 病理生理 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该阶段是病毒经血液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作用,产生心肌细胞溶解作用。第二阶段免疫变态反应期。对于大多数病

肝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肝炎,由庚型肝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素养、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