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葶苈子的功效
中药葶苈子的功效
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中药葶苈子茶疗食谱
1、葶苈子茶
[材料]葶苈子5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2、葶苈子酒
[材料]葶茵子200克,米酒5000克。
[做法]将葶茵子微火炒后研碎,以绢袋盛之,扎紧口,放入小坛内,注入米酒封固,7天后开封,弃去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约20毫升,以小便利为度。
[养生提示]泻肺定喘,行水消肿。适用于肺雍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等症。但肺气不足、体质虚弱者慎用。
3、芩葶茶
[材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肺癌中成药包括几种偏方
方一
中药:生黄芪60克,党参、海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白术、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胆南星各5克,山药、黄精各20克,三七粉(另冲)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适合肺癌脾虚痰湿证患者,症见咳嗽、咳血痰、口吐涎水、腹胀、恶心等。
方二
中药:鲜茅根40克,葶苈子15克,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桃仁、红花、牛膝、三棱、莪术各12克,生地、浙贝母、百部各15克,柴胡10克,甘草5克。
用法:以上中药水煎服。咯血者加鲜茅根40克,白及12克;有胸水者加葶苈子15克,大枣8枚。
功效:缓解肺癌早期患者出现咳嗽、咳血、胸水、胸闷等症。
方三
中药:丹皮、生地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功效:本方滋阴清热,化瘀散结,对肺癌患者咳嗽、胸闷、燥热等有效。
肺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大枣葶苈子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泻肺平喘。主治胸膜炎。
【偏方组成】大枣、葶苈子各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病例验证】治疗渗出性胸膜炎15例,均获临床痊愈。一般于1周内退热,约3周胸腔积液基本消除。
麻黄桂枝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泻肺逐水。主治渗出性胸膜炎。
【偏方组成】麻黄6克,桂枝9克,细辛3克,葶苈子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6例,其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
当归瓜篓皮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疏肝活血,通络止痛。主治干性胸膜炎。
【偏方组成】当归须30克,瓜蒌皮30克,茜草根10克,炒枳壳6克,青皮6克,延胡索10克,制乳香6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降香6克,山桅衣10克,夏枯草15克,鱼腥草15克,炮山甲6克,川楝子6克,柴胡6克,蒲公英15克,天花粉30克,白芥子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大黄芒硝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主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偏方组成】大黄、芒硝各9克,甘遂3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麦蒿的功效与作用 祛痰定喘
成熟后的麦蒿种子为中药葶苈子的一种,其性微温,味辛,含硫甙及脂肪油,有祛痰定喘、强心利尿的功效,对慢性支气管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中药葶苈子产地和分布
1.葶苈: 生于海拔 400-2000m的山坡、沟旁、路旁及村庄附近,为常见的田间杂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2.琴叶葶琴叶葶苈: 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野。原产美洲;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3.播娘蒿: 生于山坡、田野和农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中医治心力衰竭偏方大全
桂枝赤芍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主治心力衰竭。证见咳嗽,粘痰,咯之不利,胸闷气短,口唇紫绀,苔薄舌边有齿痕,脉数而时一止。
【处方组成】桂枝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桃杏仁12克,丹参12克,葶苈子、万年青根、麦冬各15克,鱼腥草、开金锁、益母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组患者52例,用药1~2月后,疗效显著者23例,有效者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人参9克,制附子9克,五味子9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麦冬30克,泽泻30克,猪苓30克,北五加皮6克,川芎10克,葶苈子15克。
【用法用量】熬成药膏(每毫升含生药1克),50毫升/日,分3次口服,2周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服药1个疗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黄芪茯苓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温通血脉,利水渗湿。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黄芪、茯苓 各50克,丹参、防己、葶苈子、车前子各30克,附子、桂枝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
【病例验证】治疗30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气温中,活血凉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附子6~9克,红参3~6克,桂枝3~9克,白术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苈子各9~15克,黄芪15~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宜忌】服药期间一律停用洋地黄制剂及速效利尿剂,低盐饮食;因肺部感染、风湿性活动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药以祛除病因。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右心衰竭16例,基本纠正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
狼疮性心包炎怎么治
狼疮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脏合并症。因为悬饮和心包饮的出现大多在狼疮的急性活动期,所以多有狼疮活动期的综合症状,在治疗上除积极应用中西药物操控狼疮活动外,在原治疗方剂中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及白芥子、五加皮等药物,葶苈子和白芥子在植物分类中同为十字花科植物,均含有硫甙,其中葶苈子为黑芥子甙,白芥子为白芥子甙,这些甙类成分能改善胸膜及心包膜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将两腔内的积液逐渐吸收。中医认为白芥子去饮邪作用强大,能去皮里膜外之痰。
五加皮含有强心甙,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及心水的吸收。葶苈子一般无明显副作用,用量可以稍大些,可用至每日30克,白芥子性偏温,在应用中一般用量为10~20克,五加皮大量久用可以引起中毒,一般用量在10克以内。个别患者临床出现顽固性心包积液,多是由于病变日久出现了心包膜的增厚及纤维化,此时可以加用黄芪、防已、落得打、丹参等药,落得打、丹参可以化解瘢痕,消除心包膜的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