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道的意思是什么 陶道的作用功能主治
陶道的意思是什么 陶道的作用功能主治
1、改善血循环、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等。
2、缓解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等。
3、指压陶道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
4、此穴还可配合其他穴位用来治疗颈部、肩部,以及相关的内脏病症。
5、作用功效:清热解表,宁神截疟。
陶道的意思是什么
陶道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
1、“陶道穴”:“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道穴”。
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风池的作用功能主治
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
2、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3、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
陶道的准确位置图 陶道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陶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陶道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俯卧或正坐,在背部,于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或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椎体,下缘凹陷处即是该穴。
膝阳关的作用功能主治 膝阳关的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滑利关节。
主治疾病:1.风寒湿痹阻滞膝髌肿痛,屈伸不利,腘筋挛急,小腿麻木,鹤膝风,脚气诸症。
2.胆经郁热,横逆犯胃之呕吐,多涎诸症。
陶道疼怎么办 陶道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建:两侧斜方肌建于此汇合并附着,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3,4颈神经支配。
4.棘上韧带:由第1胸神经后支分布。
5.第1,2胸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由第1胸神经后支分布。
若此处针刺过深可刺过弓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椎管。
陶道位置怎么找 陶道刺灸操作手法
取俯伏或俯卧位,微斜向上直刺0.5-1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可向下或两肩扩散,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有针感即可。针若刺过弓间韧带后,有针尖阻力突然消失的空松感,此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否则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脊蛛网膜,软脊膜而伤及脊髓。脊髓被刺中后,病人有强烈的触电感,并有神志惊恐,惊跳现象,应立即退针,并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切勿再做提插捻转,同时忌用粗针。
伏兔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是治疗下肢麻痹的常用穴,同时对肠胃也有积极的调整作用,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散寒化湿,疏经通络的作用,能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对腰痛,膝冷,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等症有一定疗效;长期按压该穴位,能舒筋活血,对于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亦具有良好的保健调理功能。
陶道位置怎么找
陶道位置
科学定位:位于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坐位,由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第7颈椎)再向下数1个椎体,即第1胸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陶道穴,按压有酸胀感。
陶道的功效作用主治
陶道,意指督脉气阳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具体来说,这个腧穴运行的是阳气,具有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具有很强的补益肺气的作用,刺激陶道能改善肺功能以及人体气血循环,常用于治疗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支气管炎等症。
保健按摩方法
低下头,一手将头按住,另一只手大拇指顶住陶道穴,其余四指抓住脖子,以便好用上力,用大拇指按揉,注意用点劲,每次按摩大约100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