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检测方法
不同年龄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检测方法
1、开始筛查的年龄:21岁新的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在21岁时开始初筛。2、21~29岁女性的筛查建议对此年龄组女性每3年1次行细胞学筛查。3、30~65岁女性的筛查对此年龄组女性筛查有2种方案,优先的方案是细胞学和HR-HPV共同检测每5年1次,另1种方案是单独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
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有多少
并不是所有宫颈上皮内瘤变都会发展为宫颈癌,有一些会自然消退,但其中约 25% 在 5 年内会发展为浸润癌,一般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为浸润癌需 10-15 年时间。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宫颈糜烂样改变者可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来进行诊断。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排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的可能性。
宫颈糜烂并非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是不恰当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宫颈糜烂样改变者可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来进行诊断。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排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的可能性。
宫颈糜烂并非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是不恰当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
宫颈活检结果
宫颈活检结果出来一般需要等待三天的时间,有一些医院可能需要五天时间。如果宫颈活检结果中写明“检查结果无发现CIN”,则说明是正常值。CIN是指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通过进行宫颈活检,起临床意义在于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
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临床上一般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有或不伴有臭味,可有接触性出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外阴瘙痒、或灼热不适,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每于性交、经期和排便时加重。也有自觉双下肢无力,口苦,恶心,小便发黄等症状的人群。
莫入宫颈糜烂的认识误区
人们常说的宫颈糜烂实际上分为假性糜烂和炎性糜烂,其中假性糜烂可在一些生理刺激下出现的,如青春期、妊娠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并外移,可见宫颈外口呈红色、细颗粒状,故假性糜烂不需治疗。
而炎性糜烂多为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形成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也可以合并腰骶部疼痛,如白带呈粘稠脓样不利于精子穿过而导致不孕等。
此外,对于炎性糜烂来讲,还需作进一步检查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相鉴别。
随着人们对妇科检查的重视,很多女性朋友被查出宫颈糜烂,也因此而谈“靡”色变。其实,女性朋友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如下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①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妇女应每年作宫颈刮片,发现宫颈糜烂时只要刮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查无异常,也无临床症状的就不需治疗;
②如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需同时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必要时阴道镜检进一步排查;
③合并HPV高危型阳性的患者必须做宫颈活检,且应严密随访;
④如活检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可先行宫颈锥切,进一步确定病变范围,然后根据病检结果、患者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后续治疗。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宫颈糜烂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这种妇科疾病致病的因素很多,有发现自己有相应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诊断,及时治疗。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1、妇科检查:重点检查宫颈的大小、外形、质地、宫颈管粗细,是否有接触性出血,其次检查外阴、阴道、子宫及宫旁组织的情况(卵巢、输卵管、盆腔淋巴结等)。
2、阴道镜检查及必要时的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建议中度以上宫颈糜烂患者常规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
3、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
4、碘试验和肉眼观察:方法十分简单、廉价,至少可检出2/3的病变。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即用3%-5%醋酸溶液涂抹宫颈后。观察宫颈上皮对醋酸的反应,再在白色病变区取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不是癌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宫颈糜烂会癌变吗
宫颈糜烂并不是一种病,说它会变成癌症,这样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宫颈糜烂只是一种临床表现,是医生检查病人宫颈之后的一种描述,宫颈糜烂并不一定是病理情况。事实上,宫颈糜烂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也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如果不治疗,若干年后则有可能会变成宫颈癌。
多长时间做一次妇科检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需要做一次妇科查体,2~3 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如属高危人群,至少一年复查一次。
高危人群包括:有宫颈癌家族史、CIN I 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I 级,即子宫颈上皮细胞轻度异形改变),后者需进一步进行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检测。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重点检查宫颈的大小、外形、质地、宫颈管粗细,是否有接触性出血,其次检查外阴、阴道、子宫及宫旁组织的情况(卵巢、输卵管、盆腔淋巴结等)。
2、阴道镜检查及必要时的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建议中度以上宫颈糜烂患者常规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
3、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
4、碘试验和肉眼观察:方法十分简单、廉价,至少可检出2/3的病变。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即用3%-5%醋酸溶液涂抹宫颈后。观察宫颈上皮对醋酸的反应,再在白色病变区取活检。
宫颈糜烂该如何预防
1、讲究性生活卫生,适当控制性生活,坚决杜绝婚外性行为和避免经期性交。
2、及时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引产的发生率,以减少人为的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机会。
3、凡月经周期过短、月经期持续较长者,应予积极治疗。
4、防止分娩时器械损伤宫颈。
5、产后发现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
6、定期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炎症,及时治疗。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
因此,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国内外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正常宫颈也占相当比例(10%~50%),故单凭肉眼观察无法诊断CIN,见表2。多数文献报道约半数原位癌患者无临床症状。舒仪经(1995)统计172例原位癌,仅5.2%有接触性出血,12.2%有少量的不规则出血,其余无症状。
什么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术语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病理诊断。CIN是指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根据细胞改变程度和异型细胞范围可将CIN分为三级:I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细胞局限于上皮下1/3;II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细胞主要位于上皮下1/3~2/3,细胞极性尚存;m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伴有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消失。然而近20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IN并非是程度不同的连续的单一病变,而B是可以分为两类临床病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目前认为,LSIL包括CINI级病变、多种HPV感染引起的扁平和隆起性湿疣改变、移行带处乳头状不成熟化生,以及单纯的HPV感染;HISL则包括原来的CI...
外阴尖锐湿疣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低危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疣状病变,一般不会导致子宫颈癌;而高危亚型的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有一定关系。但多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亚临床型的,没有临床症状。
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常存在混合感染和出现多个部位病损。有研究显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约20%伴发宫颈尖锐湿疣,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 的阳性率却接近70%。这说明发生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患者常存在混合感染,且不同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若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只是单纯的治疗出现皮损的部位,不仅延误了治疗,造成人乳头瘤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等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对整个生殖道及肛门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确认有没有亚临床型感染,防止尖锐湿疣症状消失后,遗留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一步发展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