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特点是什么
乳腺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特点是什么
(1)乳腺小叶增生症得不到及时治疗的原因
①一部分女性不把乳腺小叶增生症作为一种重要疾病看待,认为去不去医院就诊无所谓,因为发病人群较多,习以为常,所以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②不好意思去看病。乳腺专科医生大部分是男性医生,有的女性不愿意找男医生看病,拖下去易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相当一部分女性即使去了医院,但没有得到专科医生诊治,治疗效果欠佳,也就失去了再次看病的信心,使病情延误下来。
④有很少一部分女性听信了社会上的“游医”,花了许多钱没治好病,也失去了信心,进而延误病情。
(2)乳腺腺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特点:可以这样认为,乳腺腺病是由乳腺小叶增生症没有得到系统治疗而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乳腺小叶增生症和乳腺腺病,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自身内分泌调节或用小部分药物治疗可以自行缓解,而后者则必须采取系统地治疗措施(药物、手术)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乳腺腺病是在乳腺小叶增生症基础上,多次增生而又复旧不全中发生的病理变化的结果,按照病理组织学特点乳腺内由增生的病理结构发展为腺病样的病理结构。有专家认为,乳腺腺病发病与卵巢内分泌紊乱有关。在雌激素代谢失调下易诱发乳腺腺病。
腺病是以小叶间导管及末梢导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以及后期也渐有纤维组织的明显增生为特征,但小叶结构基本保存。
乳腺腺病可分为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两大类。临床上为应用方便将这两类病变的区分分界线定为:前者在临床查体时.增生的团块没有腺病样结节发生,触诊时也未获取结节样改变;而后者在增生的团块上可触及多个腺病样结节,亦可称为腺病瘤样改变。
①纤维性腺病的病理特点。纤维性腺病是在小叶内腺泡增生和小叶内导管增生的基础上,随之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小叶内的腺泡因增生而数目增多,腺泡上皮增生为两层或多层并充满腺泡腔内,使腺泡形态消失;小叶内导管增生使导管数目增多而无腺泡生成,导致上皮增生可突入腔内,与此同时小叶纤维化明显,成为纤维性腺病。
②硬化性腺病的病理特点。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由于管泡增生的数目大量的增加,可使小叶增大,造成小叶形成不规正,甚至有融合,致使小叶紊乱或消失,由于此时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使增生的管泡受压而变形,甚至出现管泡萎缩。如果由增生的管泡和纤维组织共同组成孤立的界限较明显的实性肿块,这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见到的硬化性腺病伴有瘤样结节生成,有的文献上亦称为乳腺腺病瘤。大体标本在剖开时可见切面上为肉白色,并可见多个棕色的小颗粒区,这与我们行手术切除时所见是相同的。出现腺病瘤的病人,大体标本肿块很小,一般可在1厘米,大者也可有数厘米之大,表面界限尚清晰、光滑,似有被膜,而基底部与腺体相连,活动度不大,触之有轻痛。镜下可见:由于纤维化加重而致小叶轮廓逐渐消失,实性增生的上皮位于纤维化的组织内很像浸润癌的图像。
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1.细菌的入侵 本病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亦有少数病例产后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发症,细菌经血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发病。
2.乳汁淤积 乳汁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过小或内陷而产前又未能及时矫正,使婴儿吸乳困难,甚至不能哺乳。②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不了解乳汁的分泌情况,多余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保留在乳内。③乳腺管阻塞使排乳困难,如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均可影响正常哺乳。
3.乳头皲裂 分娩后产妇未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或婴儿的含吮不正常,或过度地在乳头上使用肥皂或乙醇干燥剂之类刺激物以及婴儿口腔运动功能的失调等造成乳头皲裂,使细菌沿乳头小裂口入侵,并且经淋巴管到达皮下及乳叶间组织而形成感染。乳头皲裂时,哺乳疼痛,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致乳汁淤积,为入侵细菌创造了繁殖条件。
为何乳腺增生是女性的隐形杀手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病,男女均可发病,妇女最常见,多见于30-50岁妇女,尤其接近绝经妇女;而乳腺小叶增生症多见于未婚年轻妇女或少数已婚妇女。常伴月经不调,经前加重;肿块大小不一,活动度较差,边界不清,有时几个肿块连在一起边缘不清呈囊状高低不平,无皮肤改变,本病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虽非肿瘤,但部分病人可呈瘤样改变,约有3%--10%,少数病人有癌变可能,往往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癌变的机会也相对增加,成为体内的一种“隐形杀手”。
该病诊断主要靠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对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采用外贴与内服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消除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瘤,而且还能有效的预防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的手术后再次复发,给人们带来消除乳腺病的福音。
肺炎会传染吗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其他一些致病因素在肺部引起的炎症。其病理特点是在肺间质和肺泡内有渗出性炎症,使肺组织呈或多或少的病变。
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1、内分泌失调。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
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4.饮食结构不合理。
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5.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
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
足阳明胃经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使脾不运湿,胃不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
奇经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若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本病多与月经周期有关,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冲任失调,病在胃、肝、脾三经。
主症: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胀痛或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可动。因喜怒而消长,为气滞痰凝;若每于月经来前加重,月经过后减轻,为冲任失调。
1、取俯卧位,推背15分钟(建议用亚麻籽油,既可润滑皮肤,又能清洁毛孔的油脂!),重点在督脉、夹脊穴和膀胱经上推拿,然后再至阳、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上拔罐或刮痧。
2、取仰卧位,烤神阙、气海、关元15分钟,并从上自下捋人迎穴300次。然后根据患者状况在以下穴位选择性拔罐:膻中、乳根、期门、渊腋、辄筋。
膻中:前正中线,两乳连线中点。八会穴之气会穴,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乳根:第5肋间隙,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乳头直下,第6胁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肝之募穴,疏肝解郁。
渊腋:腋中线,第4胁间隙。
辄筋:渊腋穴前一寸,第4胁间隙。养筋护肝,行气化瘀。
3、针刺穴位:
足三重穴;太冲、行间;木斗穴、木留穴。
足三重穴活血化瘀功能极强,有三个穴位:一重穴位置与悬钟穴相符,二重穴与光明穴相符,三重穴与外丘穴相符。三穴同取具有“破气行血”之功。
木斗穴、木留穴:木斗穴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离跖骨与趾骨关节0.5寸;木斗穴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的凹陷处。
一般针灸2个疗程就治愈了。
乳腺疾病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伴有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者,可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后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群增加4.3倍,且与乳癌家庭史有协同关系。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未生育者与生育妇女的相对危险度高。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饮酒:营养过剩和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饮食将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性。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1)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特点: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乳腺囊性增生症是由大小不等多个囊肿形成与乳腺小叶增生并存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故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有的称为乳腺囊肿病,或称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乳腺囊肿病是以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其他一些结构不良性病变的疾病。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病机制是,当卵巢内分泌紊乱时,雌激素增多,孕激素相对减少,这就导致乳腺上皮增生过度。在复旧过程中,大量上皮细胞蜕变脱落,堵塞管腔,分泌物排除障碍,管内压力增高,导致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扩张致使囊肿形成。
(2)病理标本所见:增生的乳腺组织内囊肿较大,其数目不等,可呈孤立的单发性囊肿,亦可呈多发性囊肿。囊肿可分为两大类:
①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肿,它们镶嵌在增生的乳腺组织中,肉眼可见有晶亮的圆形小珠,如果是微囊,仅能在灰白的乳腺组织中看到如“针眼”大小棕色的点状物。大小不等的散在囊肿有时可呈孤立状,或是多个小囊肿融合在一块,呈“葡萄珠”状。
②孤立性大囊肿,也有大小不等2~3个依偎在一起,一般直径2~3厘米左右,大者直径可达4~6厘米。有的表面光滑呈晶莹状,有折光性。有的囊壁外因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较厚的囊壁,往往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度小,外观颜色多呈蓝色,有时称“蓝顶盖”囊肿,囊内液体各异,有的为透明的淡白色液体,有的为棕褐色稍混浊液体,有的为乳汁样混浊液体等。切下的标本如为大小不等多个囊肿,其囊间为增厚的纤维组织,此时可发现被囊肿压迫而形成的迂曲导管。
(3)显微镜下所见:囊肿形成是终末导管高度扩张所致,如果仅有囊肿扩张而无上皮增生称之单纯性囊肿。巨大囊肿可因囊壁受压,使上皮细胞变成扁平,甚至萎缩。囊壁一般为肉芽组织构成,有时可有异物巨细胞反应或泡沫状细胞集聚成团。
较小的囊肿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增生不明显,若囊壁上皮呈乳头性生长则称乳头状囊肿,乳头可为没有间质的简单乳头,也可能为分支状乳头。
当若干扩张导管和囊肿内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当复杂分支状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成大小不一的网状结构时称网状增生;后者进一步增生,拥挤于腔内,至看不到囊腔时,称为腺瘤样增生;当上皮增生成片状,其中有多数圆孑L状空隙时则称为筛状增生;上皮再进一步增生成实体状时,则称为实性增生。上述各种上皮增生虽程度不同,但无间质病变,如果上皮增生发生间质病变时,则有可能发展成癌。
乳腺囊肿发病有何特点
最初症状一般是乳腺肿物,单侧多见,位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周边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稍活动,触之囊性有轻度触痛,直径常在2~3cm, 一般无腋区淋巴结肿大,年轻妇女在哺乳期或之后发现乳房边界较清的肿物,并主诉在哺乳期中曾患过乳腺炎,检查在乳晕区外的较边缘部位触到边界清楚,活动、表面光滑的肿物,应想到积乳囊肿的可能,借助 B 超检查可确诊o应注意与乳腺囊肿病、乳腺腺纤维瘤、乳癌相鉴别。
急性乳腺囊肿在开始时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常可在 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成脓时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
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需经穿刺方可明确诊断。有时脓肿可有数个,或先后不同时期形成,可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使脓液从乳头溢出。破溃出脓后,脓液引流通畅,可肿消痛减而愈。
若治疗不善,失时失当,脓肿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急性乳腺囊肿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加。
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1、乳汁的淤积:乳汁过多,产妇没有及时将乳房内多余乳汁排空;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胸罩脱落的纤维亦可堵塞乳管等都会造成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的侵入: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致使乳头破裂,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入睡或婴儿患口腔炎也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
另外,由于某种原因缩短授乳时间,或减少授乳次数;固定、死板的授乳时间规定;俯卧式睡觉;情绪紧张、压抑;乳罩太紧、太小等情况都会导致女性乳腺炎的发生。女性感染乳腺炎除了直接受到感染外,还常由于局部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而诱发。乳腺导管不通畅,一般发生在乳汁分泌丰富和稠密的母亲。所以处于哺乳期的女性朋友更应当多加注意。
乳腺炎发病原因
1.细胞入侵 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崦睡或婴儿患口腔炎也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
2.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入细菌的生长繁殖。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③乳管不能,影响排乳。
起病时常有高热、寒颤等全身中毒症状,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皮肤发红,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如果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患侧的腋淋巴结常有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于哺乳期的女性,特别是初产妇最多见。那么乳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专家介绍,我们知道乳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乳腺炎就会有发热的症状。
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是急性乳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有文献报道,约40%正常产妇的乳汁中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葡萄球菌存在,但不引起发病。初产妇易发急性乳腺炎与其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和组织碎屑引起乳管的阻塞有关。阻塞乳管可使乳房组织的活力降低,加之乳汁淤积的分解产物,使之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成为细菌很好的培养基。也有报道,哺乳后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其患病率较哺乳后不吸尽乳汁的发病率可低1倍。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过程大体经历乳管炎、乳腺炎和乳房炎3个阶段。细菌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停留在滞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导致乳管的急性炎症。继而扩散至乳腺实质,引起实质性乳腺炎。细菌亦可从乳头皲裂的上皮破损处沿着淋巴管到乳腺间质内,引致间质性乳腺炎。此阶段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炎症即向乳腺实质以外的脂肪和纤维组织扩散,导致急性乳房炎。炎症局限,组织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乳房脓肿;若脓肿穿破到乳房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时,则形成乳房后脓肿(图2)。
病理检查可见乳腺肿大,皮肤潮红,切开后有时可见脓腔形成,呈单房性或为多房性。镜下显示:在乳腺组织中可见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同时可伴有脓肿形成。有时炎症仅累及1个或几个相邻的乳腺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