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方法可以正确诊断脊髓炎
哪些方法可以正确诊断脊髓炎
1、脊髓CT
常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2、脊髓MRI
可见脊髓肿胀,多有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异常。
3、脊髓造影
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或可为正常。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疾病鉴别。急性期检查可致病情加重。
4、血象
多无异常改变,急性期及合并感染者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压力大多正常,若脊髓肿胀明显造成不全梗阻则压力降低。蛋白定量常轻度增高,γ球蛋白增多。细胞数轻度增多或正常,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上述改变多见于急性期。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
(1)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双侧的症状或体征(不一定对称);
(3)明确的感觉平面;
(4)影像学除外压迫性病变(MRI或脊髓造影;如条件不具备可行CT检查);
(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
(6)起病后4小时到21天内达到高峰。
2.须除外条件
(1)发病前10年内有脊髓放射线接触史;
(2)病变范围符合脊髓血管分布,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3)脊髓表面异常流空信号提示脊髓动静脉畸形;
(4)血清学或临床表现提示结缔组织病(结节病、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梅毒、莱姆病、艾滋病、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等头颅;
(6)MRI异常提示多发性硬化或存在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简单三步帮你确诊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如何诊断?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症状:
专家介绍说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后来不适感觉的药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幸运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再世恢复,人品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脊髓灰质炎如何诊断呢?
1、首先要看有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地有这种病的流行,如果有明确的、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则有助于早期诊断。
2、然后要看患者有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遇到发热患者,同时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疡、感觉过敏、咽痛,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就要考虑这种病的可能。如果患者有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则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3、最后还要看实验室诊断的结果。
特别是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分离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脊髓空洞的诊断
MRI检查:空洞显示为低信号,矢状位出现于脊髓纵轴,横切面可清楚显示所在平面空洞的大小及形态。MRI对本病诊断价值较高。
鉴别诊断
编辑
本病早期有双手内在肌萎缩,无力,痛温觉障碍,以后下肢可有上运动神经元轻瘫与脊髓型颈椎病需认真鉴别,尤其成年人X线平片多有颈椎关节病征更易混淆。但本病常有节段性分离型感觉障碍,手及上肌萎缩范围广,神经营养障碍多比颈椎病重。颈椎病无延髓症状,Queckenstedt试验梗阻机会比脊髓空洞多,如诊断疑难,MRI可明确诊断。脊髓空洞所致Charcot关节肿胀,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病变需与其他关节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结核鉴别。关节肿胀及骨软骨破坏,而相对不痛为本病特点。
脊柱脊髓损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脊柱脊髓伤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如下:
1、X线检查
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
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
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如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4、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病毒性脊髓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脊髓炎,炎症损伤脊髓平面以下的各种功能障碍或不完全性障碍,临床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性截瘫。根据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及脑脊液所见,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脊髓栓系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无特殊异常表现。
1.MRI
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最佳和首选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发现低位的脊髓圆锥,而且能明确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因。
MRI在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上的优点:
(1)MRI能清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和增粗的终丝,一般认为,脊髓圆锥低于腰2椎体下缘和终丝直径>2mm为异常。对脂肪瘤和终丝脂肪浸润的分辨率高,它们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呈高信号。矢状面成像可确定圆锥与脂肪瘤的关系。MRI还能发现脊柱裂、分裂脊髓畸形、脊髓空洞等其他异常。
(2)无创伤性。
MRI在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①对骨骼的显示较差,在分辨骨骼畸形与肿瘤、脊髓圆锥和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时不如CT脊髓造影清晰;
②术后随访对脊髓圆锥的位置改变不敏感。
2.CT椎管造影
CT脊髓造影能显示脂肪瘤、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和硬脊膜之间的关系,对制订手术入路有指导作用。另外,CT能显示骨骼畸形、脊柱裂、椎管内肿瘤等。但是CT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不如MRI,CT椎管造影又属有创性检查,因此,对典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MRI诊断已足够。由于MRI和CT各有其优缺点,对复杂脊髓栓系综合征或MRI诊断可疑者,还需联合应用MRI和CT椎管造影。
3.X线平片
由于MRI和CT椎管造影已成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X线平片和常规椎管造影已少应用。目前X线平片检查仅用于了解有否脊柱侧弯畸形和术前椎体定位。
4.其他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和判断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一种手段。Hanson等测定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骶反射的电生理情况,发现骶反射潜伏期的缩短是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之一。Boor测定继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的胫后神经SSEPs,发现SSEPs降低或阴性,再次手术松解后,胫后神经的SSEPs升高,证实终丝松解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2)B超:对年龄<1岁的病人因椎管后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和骨化,B超可显示脊髓圆锥,并且可根据脊髓搏动情况来判断术后有否再栓系。
(3)膀胱功能检查:包括膀胱内压测定、膀胱镜检查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检查。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可出现括约肌-逼尿肌共济失调、膀胱内压升高(痉挛性)或降低(低张性)以及膀胱残余尿量改变等异常。术前、术后分别行膀胱功能检查有助于判定手术疗效。
肢体麻木要提防脊髓肿瘤
去年秋天,兰山区的张先生经常感觉背部疼痛,四肢麻木,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了几个月,但一直没有效果。
近日,经临沂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专家诊断,张先生原来患的是脊髓肿瘤。脊髓肿瘤是长在脊髓内或椎管内压迫到脊髓的肿瘤,约占85%左右的肿瘤为良性,生长缓慢。脊髓肿瘤的早期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神经外科副主任蒋洪涛介绍,脊髓肿瘤早期多被误诊为腰肌纤维织炎、腰椎间盘突出、末稍神经炎等,从而延误治疗。不少患者到手术治疗时肿瘤已经生长较大,对脊髓压迫严重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瘫痪。经手术切除肿瘤后,病人多数还能恢复肢体功能,但是由于确诊时间较晚,术后恢复也比早期手术慢(在未完全瘫痪时)。
蒋洪涛介绍说,脊髓肿瘤早期症状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感觉障碍与异常。一般是肢体麻木与疼痛,胸椎脊髓肿瘤可造成肋间神经痛,颈椎脊髓肿瘤可致枕颈部放射痛或上肢的放射状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的症状比较普遍。大
多先从手指及足底部开始麻木,对痛觉及温度不太敏感,上肢从手指逐渐向小臂、上臂及胸部发展,下肢从足底向小腿、大腿、腹部发展,这段病程一般较长,从几个月至1-2年不等,长的可达数年。二、运动障碍。一般比感觉障碍出现晚,而且多是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比另一侧明显。三、大小便功能障碍。当脊髓肿瘤尚小,对脊髓压迫不严重时,一般不影响大小便的功能。但当肿瘤较大时,患者出现排尿费力,大便次数变少、便秘,继而发生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等。蒋洪涛提醒说,当上述三种症状越来越重时,病人应当引起警惕,及时到有神经外科专科的医院去诊断、治疗。一般具有上述三个症状的病人,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仅从症状上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但是要明确脊髓肿瘤在脊椎的哪个节段,肿瘤有多大,要靠核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据介绍,病人术前一般都有1-2年的病程,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拖至晚期,此时由于肿瘤较大,且大多与脊髓粘连,使手术难度增加,风险加大,容易发生术后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接诊几十例脊髓肿瘤患者,大部分患者经手术都能治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记者张建峰通讯员陈兵
急性脊髓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脊髓炎在临床上可以进行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但在急性脊髓炎的初期,上述检查的数值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还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进一步对急性脊髓炎进行确诊。
磁共振成像(MR1)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早期就可确定脊髓病变的全貌、脊髓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可在增粗的脊髓中发现有边缘不清的多发性斑片状高信号,可以除外多发性硬化和脊髓内肿瘤,是目前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有: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l和T2异常信号.在Tl加权像上显示为分界不清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清晰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后呈现斑片状短Tl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晚期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萎缩变细。脊髓MRI变化主要发生在亚急性期阶段。
易与脊髓炎相混淆的三种疾病
脊髓炎类似病有哪些?脊髓炎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
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为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脊髓炎类似病有哪些
某些疾病的症状与脊髓炎有些类似,临床诊断的时候要注意区分。那么,易与脊髓炎相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呢?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或临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椎管梗阻,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增高;CT、MRI有助于诊断。
2.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和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结核病灶,病变脊柱棘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专一性肿瘤在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如找到原发病灶可确诊。
3.脊髓出血:由脊髓外伤或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腰穿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诊断脊髓病变的常用方法有什么
专家表示,脊髓病变的治疗一定要及时,而要想及时治疗脊髓病变这种疾病,大家就要对诊断脊髓病变的方法有所了解。那么,诊断脊髓病变的常用方法有什么呢?下面听听专家的介绍。
一、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病变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在已有MEP(运动诱导电位)。
二、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病变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病变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病变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三、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颈静脉加压试验,对判定脊髓受伤和受压有一定参考意义。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的程度,有利于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五、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灰质性脊髓炎要接受哪些检查
脊髓灰质炎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相信大家对灰质性脊髓炎要接受哪些检查也都很清楚了,一旦患病就不要拖延治疗时间了。经过系统的诊断并确诊之后,完全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采用正确的方法接受系统医治。不过治疗此病所需时间很长,还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急性脊髓炎如何确诊
1、前驱症状:部分视神经脊髓炎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低热、头痛、咽痛、眩晕、全身不适、恶心、腹泻等症状。
2、起病形式: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进行性起病。一部分病人先出现视神经损害的症状,后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另一部分病人则同时出现视神经和脊髓损害的表现。一部分患者双侧视神经先后受累,另一部分患者则双侧视神经同时受累。象多发性硬化一样,视神经脊髓炎亦具有缓解复发交替的病程特征,两次发病间歇期短则2个月,长则可达10年以上。
3、眼部症状、体征:多数患者起病初有眼眶或眼球疼痛,继之单眼或双眼视力进行下降,严重者可完全失明。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生理盲点扩大、视乳头炎、继发性视乳头萎缩、球后视神经炎、原发性视乳头萎缩等表现。
4、脊髓症状、体征:脊髓损害的常见部位为胸髓,其次为颈髓,腰段脊髓较少见。临床上可表现为播散性、半横贯性、不全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的症状和体征。除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外,常有痛性痉挛发作。颈髓病变可见霍夫蔓(Horner)综合征。
视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炎诊断和鉴别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脊髓磁共振成像对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价值较大。腰穿脑脊液检查和脊髓CT对诊断意义不大,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