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妙招
家庭教育小妙招
艺怀又生气流眼泪了。还在洗手间,我就听到母女两人在对仗,火势挺猛,平时很少发脾气的欣梅居然声色俱厉了,而艺怀似乎也并不示弱。快救火!冲过去,艺怀感到救兵来了,连声喊:“爸爸爸爸……给妈妈画线!”虽然带着哭腔,但皱着的眉,扬着的声调,足以让所有人感受到她的委屈与愤怒。
画线是专有名词,在发脾气的人额头上画黑线,意在教训提醒他(她):爱生气的人容易变老。这项措施主要是针对艺怀设置的,没想到一经提出,得到了她的极力拥护。我窃喜,到时满额头的黑皱纹,一向爱漂亮的艺怀只怕无法消受呵,让她尝尝爱生气的危害也好。于是,昨晚起在家正式推行,没成想就开始了,嘿!
不能做简单的和事佬,我暗自定了位。听两人言语纷杂的陈述,我弄清了基本事实:今天是周一,艺怀学校要升旗,老师讲一定得戴红领巾,这可是圣旨呵。临出门时,还遍寻不见。欣梅思量艺怀把红领巾当玩具,又不好好保管,才出此现状,已是第三次了,不可轻恕,更何况要借机整治这个坏毛病,就动了怒。夫人的目的值得肯定,要作她的坚强后盾。我主意已定,轻轻走到艺怀身边,抱起她坐到沙发上,正对着她的婆娑泪眼,说:“妈妈说的对!”轻声而又清楚。艺怀本以为爸爸会支持她的,见我这么说,泪眼更加迷蒙。我有心痛的感觉,但转念中吐出的话是:自己的物品一定要自己保管好,是优秀少先队员都得做到,周老师(艺怀的班主任)也这么说过。为了语言更有力,我不得不借力了。果然,艺怀平缓了一些。我又乘机拿出艺怀平日的诸多优点一一展示,说我们的艺怀如果又增添了一个优点,那该是多美的事哦!她渐渐停止了抽泣,但对妈妈的怒气未消。我进了书房,出来时额头上划了几道黑线。艺怀一看,忍俊不禁笑了。我说走哦,艺怀赶忙喊:“爸爸,线丑死了。”我说:“我可不愿你和妈妈画黑线变丑,只好我代着受罪咯。”艺怀早拿了毛巾来,抓住我的手,要擦黑线。我弓着腰低下头努力配合,心里那个美啊!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意味着父母整个人生的失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如果父母处于谋生状态,最好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的深渊。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祖父母成功地教育孩子的案例。但是祖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了新的难题。这是一个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
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
现在教育孩子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利实现成功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了。所以现在的家庭教育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现在的教育结果是学校30%社会20%家庭50%,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部分家长不注意家庭教育,导致现在全国的刑事发案率,青少年就占去20%。所以家庭教育事关你们的家庭和社会,事关孩子的将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方法各有不同。
有的家长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评惩罚。有的家长主张“唯考试成绩论”,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个好的成绩,可以包揽、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您包揽不了孩子的一辈子。
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关键是家长是不是掌握了教育孩子成才的关键点。下边我把成功教子的关键讲给大家,希望对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1、 有惩罚变激励
什么叫激励?怎么激励孩子?简单的讲,就是如何发挥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和潜能,这是一个根本和主要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他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人像汽车一样,而激励就像汽车油箱的汽油。家长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挖掘自身的潜能,这就如同给他们的“油箱”里加油。并且家长在激励孩子的时候要有诚意的激励,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摆出冷面孔和家长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接受您的激励和建议,您的激励就失败了。
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父爱不足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杨洪认为,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家庭教育≠家庭学习
“您认为父母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抓孩子的学习了!”“您是怎么抓孩子学习的呢?”“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做完作业给他检查;给他默写单词、默写生字、辅导他写作文、出算术题什么的。”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与教育专家的一段对话。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这位母亲的回答,可以说代表了相当多的父母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的“拐杖”、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是父母角色的错位。
关颖表示,父母角色的这种错位有三大危害。一是“扬短避长”“强己所难”。一些父母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而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这便成了“强己所难”。虽然有的父母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暂时现象中尝到过为之付出的“甜头”,但却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是制造了孩子社会化障碍。由于父母过于注重孩子学习,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家庭帮助他们社会化的责任。比如有的孩子考了上名牌大学,却因为生活上不会自理而退学。就这样,在父母们的不经意之中孩子成才成了泡影。
三是“受累不讨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一方面,父母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替孩子做了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许多机会;另一方面,也不顾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替孩子作了许多本该由他们自己作出的决定。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人生权利的剥夺。
不少孩子对父母们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以及一味地抓学习的做法相当反感,结果形成了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抵触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为什么家庭教育越好孩子越优秀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成人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做不到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即使照做了,也是敷衍的,心里是不服气的,如果家长做到了,不用言语,孩子自然会照着做。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就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才能发掘出孩子无限的潜力。
去眼袋家庭小妙招
淘米水去除眼袋:
是个神奇的护肤法宝,不但会使皮肤变得白皙无暇,还能有效的去除浮肿。
蜂蜜含有大量蜂胶,能够有效地拉紧皮肤纤维,紧致肌肤。因此有眼袋MM可以将两者混合,取眼膜一枚浸在混合物种,然后敷在眼睛上,大约15分钟取下。连续敷一个星期,对去眼袋有奇效!
维生素E:
每晚睡前用维生素E胶囊中的液体,均匀涂擦在眼袋部位皮肤上,然后用手指轻柔按摩,接着搓热手心,盖在眼睛上,促进皮肤对维生素E的吸收。一般进过1个月后,眼袋问题就离你越来越远。
无花果或黄瓜片敷眼:
眼袋怎么消除可用无花果片或黄瓜片敷在眼袋部位,连续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去眼袋。
冰敷:
把汤匙或沾有水份的化妆棉放到冰柜中,几分钟后取出,然后敷在眼袋处10分钟,可以有效让眼袋变小。
家庭小妙招帮你有效治疗打呼噜
家庭小妙招1:一般胖人打呼噜是瘦人的3倍。所以体型较较胖者减肥对治疗打呼噜有很大作用。
家庭小妙招2:喜欢打呼噜的人可以在睡前取9厘米长葱白3根放在嘴里生嚼。可有效治疗打呼噜。
家庭小妙招3:改善睡眠体位,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习惯性打呼噜者可在睡衣的背后缝制一个小口袋,入睡时将一个网球或小皮球放人其中,这样可以避免仰卧入睡,从而有效地治疗打呼噜。
家庭小妙招4:枕头不宜过高,厚度以单侧肩宽为宜,避免高枕仰卧头向前弯。
家庭小妙招5:打呼噜严重者床垫不应太软,最好睡硬板床。
家庭小妙招6:少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体育运动能减轻打呼噜症状。
家庭小妙招7:多吃清淡食物,例如蔬菜瓜果。可达到治疗打呼噜的目的。
家庭小妙招8:花椒5-10粒,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可治疗打呼噜。
家庭小妙招9:临睡前将3~4滴漱口液用温水稀释后漱漱口就可以使鼾声减弱停止。这种漱口液中含有一种树脂油,具有特效止鼾作用。
教子应循三大原则
当今父母为何难当?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提出,家庭教育首先应从家长教育开始。许建国分析,造成如今父母难当的原因有五:
第一,现在社会文化多元了,生活环境变了,孩子复杂了;第二,父母管教孩子还用着自己当孩子时的经验,然而两个时代的孩子不一样;第三,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望子成龙越来越心切,教育孩子越来越烦躁;第四,父母爱子天经地义,父母教子不会变通,容易造成两个极端:0到12岁的“前半段”教育,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让步,12岁到高年级,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放弃。
“两极分化”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第五,父母往往认识不到,父母自身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家庭的生活情调是教育最好的教材。
当今父母这么难当,到底咋教育孩子?许建国提醒广大家长,父母教子至少要遵守三大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当你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你,不要把孩子的情感不当一回事;
第二,家庭本位原则。因为孩子0到12岁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这段时间内,家庭教育要重于学校教育,家长应当用友好、开明的方式每天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孩子就会把心底的秘密告诉父母;
第三,带着笑脸坚持原则。应当让孩子适当吃苦,锻炼孩子的意志,家长不能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家庭教育课程
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复杂,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就需要学习。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只是孩子,而是父母。想要让孩子从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转变,家长首先要转变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大家门心自问,您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是轻松快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过程,还是步步艰难,感到苦恼困惑与无助。如果是第一种那您是个合格的家长,如果是后者那您就要学习了,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很少有天生就会教孩子的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正所胃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最关键而不可代替的,在国外一些国家,家长从怀孕时期就开始接受各类培训,而夫妻和孩子周末一起去听家庭教育讲座或去和心理咨询师聊聊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可咱们中国的家长对教育虽然很重视,但是很多方面还是从考试成绩入手,唯分数论等。”很少有从孩子心理成长和需要去考虑和给予。
给家长的“几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 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 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 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 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 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 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 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 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 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 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 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 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 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 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 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 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 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 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 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 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 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 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 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 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 家长和 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 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 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 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 是家长。
家庭教育小妙招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曾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话,更要认真回答。如果家长们能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必然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做人。
2,经常夸奖、表扬孩子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表扬也要注意细节。表扬要具体,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你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如果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很漂亮的作品,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认真搭建。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3,利用好“责备”的杠杆
家长的责备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杠杆的作用。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例如偷东西、向同学索要钱财等比较严重的错误,家长一定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利用责备让孩子知道错误的严重性、知道反省悔过。
然而,家长的责备一定要掌握分寸,不恰当的责备有可能会在亲子关系中制造隔膜甚至对立。
明代《呻吟语》一书中提出了有名的育子七不责:
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4,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了。这样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与孩子做朋友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与孩子之间,多因彼此不了解发生误会,多为沟通少产生矛盾,多是没有平等交流而伤了两代人的关系……如果父母学会了与孩子做朋友,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算是梁启超先生。100年前,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的他就是孩子们的朋友,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6,尽量蹲下跟孩子说话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关爱,才能如春风化雨,悄然无声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不要摆出成人的架子,把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成为只会听话的工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试着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来说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品行。
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歌谣,结尾是这样两句:“你不能教导孩子,除非是你变成孩子。”只有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我们才有可能“变成孩子”,才能主动去“发现孩子”,进而“信仰孩子”,最终“解放孩子”。
7,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积极创造条件改正
《中庸》上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做父母的最爱孩子,也最难做到爱而知其恶,对孩子的爱让很多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
这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味地疼爱呵护,必将使这种缺点越来越不受控制,最终甚至成为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爱而知其恶,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只有家长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这种缺点,最终培养孩子积极、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