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盗汗怎么预防

小儿盗汗怎么预防

1、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2、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3、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4、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黑豆的功效与作用 小孩不能多吃

黑豆虽补肾,但是肾病人群还是要忌口的。小儿不宜多食,但黑豆适宜体虚之人及小儿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出虚汗者食用。

盗汗是什么意思 小儿盗汗

生理性盗汗一般是指小儿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幼嫩,机体水分较多,新陈代谢旺盛,加上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因此睡前活动量大、睡前进食或者被子过厚等原因均容易导致盗汗现象。

小儿缺钙、血钙偏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容易导致小儿盗汗。此类情况多在佝偻病患儿中出现,往往以上半夜出汗为主。此外,结核病患儿可出现以整夜出汗为特点的盗汗症状。

小儿盗汗的护理

对于小儿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专家推荐:小儿盗汗的护理及食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大量药物治疗。

幼儿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呢

小孩总是出虚汗可能是因为小儿体质较弱,阳气不能固护肌表导致,也可能是因为小儿阴血不足,阴虚内热导致的,也可能是小儿脾胃不和,阴阳不调导致的,因为无法见到您的小孩,所以不能给处方药,建议您找个好的中医看看,小儿生气蓬勃,得了病好得也快,所以请不要着急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在场的生活当中,针对于每一个幼儿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会大汗淋漓,那么这一形象就是代表着缺钙的发生,各位家长朋友们在长春,我到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注意在饮食方面的营养均衡。

小孩头上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也可以进行食品上的进补,喝生命阳光牛初乳,增强抗病能力,儿童发育未成熟,其支气管、胃肠道及免疫系统等都比较薄弱,容易发生感染。牛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清除肠道致病细菌,促进有益细菌生长,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同时免疫球蛋白、消炎因子、巨噬细胞等免疫物质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几率。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小儿盗汗是什么

什么是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就是指孩子睡着的时候身上会出汗,当睡醒的时候就会停止的现象,小儿盗汗多发于5岁以下的小孩,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盗汗的现象,因为这个阶段正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如果营养供应赶不上发育需求的话,就会出现阴虚盗汗。

盗汗指的是给孩子稍微盖多一些被子或者孩子睡前运动量大,睡觉时就会在头部、背部出汗。而还有一种是指给孩子盖得不多,但入睡就会浑身大汗,醒来孩子常会喊口渴,且孩子会出现爱踢被子、便秘、体型消瘦等症状。

严重的小儿盗汗要及时地治疗,适当地进行调理,同时及时止汗,避免着凉。

小儿盗汗的症状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

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出现这种症状,妈妈们就要引起注意了。

小儿盗汗的护理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 冒。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大量药物治疗。

宝宝睡觉出虚汗怎么治疗

正确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虚汗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生理性出汗怎么办?

1、这种情况主要是正确的给孩子穿衣服,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更换衣物。夏天睡觉时不要给孩子盖的太多太厚,尽量给宝宝采用扇扇子等降温的方式。

2、饮食方面,避免让宝宝吃过辣过烫的食物,这类食物吃了会导致宝宝出虚汗,一般饮食回归清淡就不会再有虚汗了。

3、避免让宝宝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宝宝运动过多会导致多汗,也会容易出虚汗。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多汗的现象就消失了。而且,这类小儿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没有其它疾病。

而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小儿盗汗病因

一是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此外,盗汗还见于睡前吃过较烫的饮食,或被子盖得太多大厚,或室内温度过高等。上述诱因均可使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出汗,尤以躯干、面部显著。

二是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侗楼病患儿中尤其多见。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拘楼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侗楼病。

小儿盗汗的偏方

(1)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治盗汗。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据《陕西中医》1985年第5期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连敷3次,盗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无效 6例(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愈后再次复发盗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无毒性,无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各型盗汗均可使用。

(3)玉屏风散加减: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4)秦艽鳖甲汤加减:地骨皮、柴胡、鳖甲各9克,秦艽、知母、当归各5克,青蒿3克,乌梅2个,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者加制首乌、熟地补益精血,口干舌红绛者加麦冬、天花粉生津清热。 结核病人适用。

(5)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适用结核病。

小儿盗汗如何护理

1如果宝宝只是生理性盗汗,家长不要担心平时应该对宝宝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进行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宝宝睡之前活动量小了,睡眠就会好一些。

2冬天的温度最好控制在二十六度左右,宝宝盖的被子也要随着温度的变化进行改变。

3如果宝宝是因为缺钙引起的盗汗,妈妈就要注意了要给宝宝补钙和吃维生素d,如果平时宝宝的外出活动比较多还是晴天,只需要给宝宝吃维生素d就可以了。阴天的时候给宝宝吃补钙的。

4要让宝宝多接触阳光,在阳光不太强的时候带宝宝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那是没有用的。也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

小儿盗汗的原因

1、更年期

伴随更年期的潮热晚上可能发生并导致出汗。这是一个非常多女性盗汗的常见原因。

2、特发性多汗

特发性多汗是一种身体长期产生太多的汗水没有任何可识别的身体原因。

3、感染

肺结核盗汗是感染最常见的。但细菌感染,如心内膜炎的炎症,骨髓炎(骨头炎症),脓肿可引起盗汗。盗汗也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一种症状。

4、癌症

盗汗是某些癌症的早期症状。最常见的一种癌症是淋巴瘤引发盗汗。然而,有一个确诊癌症的人经常有其他症状,如无法解释消瘦和发烧。

5、药物

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盗汗。抗抑郁药药物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会导致盗汗。8%到22%的人服用抗抑郁药药物会有盗汗的情况,其他抗精神病药也伴随着盗汗。药物采取降低发烧,如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有时会导致出汗。许多其他药物可以引起盗汗。

小儿盗汗的护理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大量药物治疗。

小儿盗汗如何护理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一)对于生理性盗汗的小儿:

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1、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2、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二)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

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相关推荐

黑豆适合什么人吃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脾虚水肿、脚气浮肿者食用。 2.适宜体虚之人及小儿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出虚汗者食用。 3.适宜老人肾虚耳聋、小儿夜间遗尿者食用。 4.适宜妊娠腰痛或腰膝酸软、白带频多、产后中风、四肢麻痹者食用。

小儿盗汗为何越补越虚

小儿盗汗 为何越补越虚? 现在的儿童饮食物充足,营养丰富,不少儿童大有营养过剩之虞,何来那么多的虚呢?一味用补,大有实实之弊,越补汗出越多。据观察所见,盗汗患者却是内热为多,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乎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须清其热。 分清类型 对症下药 脾胃积热: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口气重,虽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常用知母、生石膏、川连、竹叶、黄芩、莱菔子,小量生大黄之类药治疗,常能得畅便而盗汗

盗汗食疗 韭汁肉饼

用料:韭汁、瘦猪肉各30克,盐适量。 做法:韭菜洗净,捣烂取汁,瘦猪肉剁成肉饼,同韭菜汁拌匀,盐调味,蒸熟,1日分2次食用。 功效:适用于小儿盗汗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盗汗

中医治疗盗汗方1 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中医治疗盗汗方2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功效提示:生地黄味甘,性寒,滋阴凉血。乌鸡味甘、性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恶心腹痛。此方具有滋阴止盗汗的作用。 小儿盗汗的护理方法如下: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

小儿盗汗的食疗方

1、神仙宝贵饼 原料:山药1 000克,白术250克,菖蒲250克,米粉适量。 做法:白术、菖蒲用米泔水浸泡1天,切片,加石灰1小块,同煮以去苦味,然后加入山药,共研成末,再加米粉和水制成饼,蒸熟食用。 功效:健脾化痰,开窍益智。 适应证:适用小儿发育障碍,痰湿阻窍者,症见头昏、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2、枸杞核桃炖羊肉 原料:羊肉120克,枸杞子10克,核桃仁15克,生姜3片,葱花、盐、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全部用料放入炖锅内,加水淹没用文火炖2~3个小时即可食用,每周2~3次,连服3~4周,冬季服用为佳

黑豆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尤其适宜于脾虚水肿,脚气水肿,体虚者及小儿盗汗,自汗,病后出虚汗者食用;也适宜便秘,动脉硬化,骨质疏松,高血压,妊娠腰痛或腰膝酸软,白带频多,产后中风,四肢麻痹等人群食用。

中医分型治疗小儿盗汗

1、病理性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结核病和佝偻病。如果病儿在出盗汗的同时还会伴有其它症状,如伴有低热、咳嗽时,可能是患了肺结核;伴有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怒、腹胀、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对此,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2、生理性 生理性盗汗是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调节功能也欠完整,所以当孩子睡熟后有时出汗现象,但不伴有其它症状;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对此尚无需治疗,过段时间就会自愈。 中医分型治疗小儿盗汗 1、气阴虚弱的特点 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

夜间盗汗是怎么回事

夜间盗汗指的是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点的一种病症。那么,引起夜间盗汗的原因有哪些呢? 中青年盗汗与小儿盗汗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中青年盗汗的原因,多为气虚或阴虚所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采用补中益气汤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心养血,才采用归脾汤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造成盗汗现象,此时可使用六味地黄丸来改善;阴虚火旺所引起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不妨试试当归六黄汤,但最好还是由中医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治疗。另外,中青年人群,

小儿盗汗的治疗偏方

小儿汗多症中医则认为这是某些小儿肤理疏松、表虚不固、营卫不调所致。小儿汗多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宝宝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中医将白天无故出汗称为“自汗”夜间睡眠出汗,醒后停止出汗为“盗汗”无论自汗还是盗汗,多是体质虚弱有关。 治方:乌梢蛇10克,生姜2片,水煎服,日1剂。 功效:补气止汗,治小儿多汗、身冷,汗粘腻者。 (曲家丰) 小儿盗汗(阴虚):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12克,太子参12克,薏苡仁20克,煅牡蛎12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20克,甘草3克。每日1剂,分二次服。 小儿自汗(阳虚

番石榴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番石榴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疔疮肿毒、蛇虫咬伤有很好的疗效。还可理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治冻疮。”此外,番石榴叶还能治风火牙痛,牙龈脓肿,小儿盗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