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失眠的标准依据
判断失眠的标准依据
失眠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是一种和普遍的现象,但是要知道有些失眠的表现只是偶然发生的、暂时的,但是失眠症则是长期存在睡不好的现象,并不是小事而是一种病症,如若没有及时就医治疗不仅让患者出现颓废、精神不振的症状,还是引发更多心理疾病、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诊断失眠的客观标准
失眠的客观标准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小时=;③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分钟)。
失眠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等。
中国诊断失眠症的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症状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后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温馨提示:因为大多数失眠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所以通过一些抑郁症判断依据也可以诊断失眠与否。其次,若患者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夜里醒来多次。醒来后就难以入睡,胡思乱想到天明。睡不好、吃不香。还会感到全身不舒服,又找不到原因。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就可以确诊为失眠症,这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诊治。
失眠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学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和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继发于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不得另诊断为失眠症。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须从以下4个方面掌握:
(1)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继发的症状。
(2)以睡眠障碍为最重要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这些症状包括:多梦、早醒、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3)上述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4)失眠引起显著的心情烦躁或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Tips——何谓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
冬季睡几个小时才达标
该睡多久?先看年龄
我们应该睡多久?传统观点一般是“起码保证8小时睡眠”。但在医生眼中,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那么准确。
不同年龄的人睡眠时间是完全不同的。
“小孩子肯定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这是他们的身体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认为是在8小时上下。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能保证每天5-6个小时就很不错了,因为他们有客观生理的因素在,睡眠时间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似乎也不能强求。”
就在不久前,《每日邮报》也特意发表了这样一篇专业报道,其中再度提到了睡眠时间与年龄的关系,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建议睡眠时间。
初生婴儿(0-3个月):
14-17小时
婴幼儿(4-11个月):
12-15小时
学步儿童(1-2岁):
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
10-13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
9-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
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成年人(26-64岁):7-9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如果能满足这个标准当然好,不过真按这个标准来看,很多人的睡眠时间都是不达标的。”袁勇贵说,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在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能达到上述标准的前提下,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判断睡眠状况如何,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要重视的是睡眠的效果。如果睡醒后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那么这样的睡眠应该就是合格的。相反,如果醒来依旧感觉疲惫、精力不足、情绪不佳,那么即便睡眠时间足够,睡眠状况依旧存在问题。”
失眠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
在询问病史和重点神经系统查体基础上,为鉴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眠,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1.CT及MRI等检查。
2.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
3.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
睡眠量表(ESS),夜间多相睡眠图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等,对鉴别诊断有益,MSLT可发现患者在1天的数小时中可有数次小睡,总的日间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正常或缩短,特征性的表现为以REM为起始的睡眠(SOREMPs),SOREMPs出现的越多,越有助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发现2次以上的SOREMPs一般即可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经常失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偶尔失眠不是病,失眠症判断有标准”一句话简单概括出失眠症是一种病,既然是一种病,它就有判断的标准。那么失眠症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失眠并不是严重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失眠是一种病症的表现,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那么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专家指出,如果人们在平常生活当中连续一些日子或者仅仅只有一天睡不好觉,那么并不能算是失眠症,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的调节,睡眠等就能自行恢复的情况下就能恢复正常。只有因常常出现失眠,经过长期的时间睡眠不正常,并且随着失眠症状的产生,白天身体有所不适感的话,那么才能称之为失眠症状。
偶尔失眠不是病 失眠症判断有标准:
一、夜间失眠,主要可以分为难以入睡、睡眠深度不够、容易醒来、梦多、或者是睡眠质量很差等。
二、第一条所说的失眠症状,如果每周至少三次以上或者三次,时间大概持续30天左右时就可定为失眠症。
如何判断失眠
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入睡困难(大于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觉醒大于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时间减少(小于6小时)、日间功能障碍等。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失眠呢?
1、入睡困难、睡觉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的情况下仍出现上述症状。
3、至少有下述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容易波动,日间思睡,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失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同时具备以上三条就属于失眠。
失眠的“幕后推手”
失眠包括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可细分为:
1、心理生理性失眠,指过分关注睡眠而引起的一种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地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好发于中年时期,女性最为常见。
2、特发性失眠,又称起始于儿童期的失眠症、终身性失眠症,最早发现于婴儿或儿童期的失眠。
3、主观失眠症,患者坚信自己失眠,并能具体描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足,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但医院检查显示睡眠时间与睡眠结构正常。
继发性失眠指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如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滥用药物、睡眠呼吸紊乱等。
支气管炎诊断依据及标准
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症状,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慢性支气管炎与其他疾病鉴别
(1)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支气管扩张:
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咳血史。肺部以湿口罗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检查可以鉴别。
(3)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经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肺癌:
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血痰,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阴影,或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5)矽肺及其他尘肺:
有粉尘和职业病接触史。X线检查有矽结节、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多。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依据
①2岁以内发病,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
②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为本病的特点,发病前常先有感冒。
③发作时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有鼻扇、三凹征,发绀明显。
④可有高热,但多在38℃以下或不发热。
⑤两肺听诊有广泛哮鸣音,不喘时可听到中细湿罗音或捻发音。
自我判断失眠的四个标准
日前,据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丽杨介绍,偶尔睡不着不能决定是否失眠,判断失眠有好几个标准,符合其中一项或几项就算是失眠。
1、连续一个月,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上床30分钟无法入睡。
2、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3、在睡眠过程中,夜间醒来次数超过2次。
4、次日起床后伴有嗜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认知功能下降等。
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失眠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工作及精神压力大、作息无规律、各类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
长期性失眠要警惕得心理焦虑症
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生活及工作感情等方面的困扰,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多数患者是想单方面要求医生解决的问题,却不愿意找寻更深层的原因。其实失眠不是一个孤立的症状,如果是顽固性、长期性的失眠,那有可能80%都可能是焦虑症引起。
患者即使已经确诊有焦虑症,他们都采取“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的方法,拒绝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更担心周边的人会认为他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最后,他们是担心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有副作用,害怕吃上瘾或是有依赖性。这有对焦虑症有正确的认识,配合医生做心理干预,合理用药,焦虑症缓解睡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KK提示:失眠的人需要学会如何使自己的大脑由兴奋转化为抑制,这样才能更为顺利地入睡。自我放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放松法,具体方法是以舒服的姿势坐好,用鼻子进行自然的深呼吸,或用嘴巴慢慢地深吸气,然后再用嘴巴慢慢呼出气,如此反复缓慢呼吸多次,逐渐使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
怎样判断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冬天睡几小时才算真正达标
我们应该睡多久?传统观点一般是“起码保证8小时睡眠”。但在医生眼中,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那么准确。
不同年龄的人睡眠时间是完全不同的。
“小孩子肯定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这是他们的身体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认为是在8小时上下。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能保证每天5-6个小时就很不错了,因为他们有客观生理的因素在,睡眠时间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似乎也不能强求。”
就在不久前,《每日邮报》也特意发表了这样一篇专业报道,其中再度提到了睡眠时间与年龄的关系,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建议睡眠时间。
初生婴儿(0-3个月):
14-17小时
婴幼儿(4-11个月):
12-15小时
学步儿童(1-2岁):
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
10-13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
9-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
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成年人(26-64岁):7-9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如果能满足这个标准当然好,不过真 按这个标 准来看,很多人的睡眠时间都是不达标的。”袁勇贵说,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在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能达到上述标准的前提下,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来判断。“判断睡眠状况如何,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要重视的是睡眠的效果。如果睡醒后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那么这样的睡眠应该就 是合格的。相反,如果醒来依旧感觉疲惫、精力不足、情绪不佳,那么即便睡眠时间足够,睡眠状况依旧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