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由于血管瘤好发于脑底动脉交叉处,最易直接受到血流冲击,加上血管先天性发育不良,极易破裂出血。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等,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 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岁

  •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一、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少量珠网膜下腔出血对孩子影响不大也不会留有什么后遗症的,过一段时间会吸收的,不用担心,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种情况,都恢复的很好。只有严重的脑实质出血才对孩子有影响, 目前临床上经常见到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他们大部分均是大量出血,影响到肢体的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均可以恢复原有的功能,孩子恢复功能比成人强的多,故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很小,何况不是脑实质出血,连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都没有。 二、病理病因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确诊SAH之后,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尽快准备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SAH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安静卧床,避免激动及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可对症应用镇静镇咳及抗癫痫类药物。 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也可酌情选用白蛋白。当伴有较大的脑内血肿时,可

  •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尿蛋白阳性。急性期血糖增高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2.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的脑脊液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指标,注意起病后立即腰穿,由于血液还没有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往往是阴性。等到患者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后,或患者几小时后腰穿阳性率会明显提高,脑脊液表现为均匀一致血性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害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急危重症,临床上常称的 SAH一般是指自发性SAH,是具有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的常见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其主要原因。据统计,每年每10万人中约10人会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 SAH 患者入院前的死亡率为12%,入院一个月以内死亡率(月死亡率)可达40%。Broderick等研究发现死亡的SAH患者中近2/3是由初次出血造成的,并且他们几乎都于SAH后2天内死亡。同

  • 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 1、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2、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3、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4、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7、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8、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 9、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

  •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均能引起本病。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动脉瘤​ 占50-8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 2、脑血管畸形 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3、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 约占1%; 4、其他 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如: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导致颅内动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1)一般处理:SAH病人应住院监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20°,病房保持安静、舒适和暗光。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和情绪激动等,以免发生动脉瘤再破裂。由于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增加,需审慎降压至160/100mmHg,通常卧床休息和轻度镇静即可。头痛时可用止痛药,保持便通可用缓泻剂。适量给予生理盐水保证正常血容量和足够脑灌注,低钠血症常见,可口服NaCl或3%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不应限制液体。心电监护防止心律失常,注意营养支持,防止并发

  •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什么疾病

    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提示预后不良。如在早期发现双侧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症状

    1、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原因临床表现 1】.急性期表现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30~40岁青壮年多见,也有的报道80%的发病年龄在30~69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秋季及冬初发病率较高。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或用力病史,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发病时,90%患者为突然起病,少数起病缓慢。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性交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检查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扫描有出血表现,腰穿有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病因中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年发病率6/10万;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 20%;原因不明占10%。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该怎样护理

    用药观察及护理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一般用25%甘露醇125mlq8h或Bid快速静脉滴注,能有效缓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严格遵医嘱按时间性治疗,在20-30分钟滴完,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防止药液外渗,以免损伤组织,引起坏死。同时配以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以增强脱水效果。 病初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搬动和过早的离床活动,严格限制探视;保持病室安静。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多食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防止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适合的饮食

    1、香菇豆腐汤:香菇60克,豆腐100克,紫菜30克,盐、香油少许,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成汤,每日1次服用,可连用15天- 30天。 2、双耳海参汤:黑木耳、银耳各20克,海参30克(鲜品)加蜂蜜适量熬成汤服用,每日1次,连用30天。 3、黑豆元胡粥:黑豆、小米各100克,元胡粉15克,苏木、鸡血藤、生黄芪各1 0克。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反复头痛史,疑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硬化者。 2.发病急骤,可有或无诱发因素。 3.剧烈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多伴有恶心呕吐。 4.意识清楚或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如躁动、谵妄、幻觉等。 5.多有脑膜刺激征,腰穿刺脑脊液呈均匀一致的血性,颅压增高。 6.一侧动眼神经麻痹。玻璃体膜下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特征之一。 7.多无定位体征,若合并有肢体瘫痪等局灶体征,应考虑合并蛛网膜下腔血肿或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血栓,或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8.CT、磁共振检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性交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检查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扫描有出血表现,腰穿有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并且与发病年龄有关。 1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发病前2周内有头痛、头晕、视力改变或颈项强直,这些表现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驱症状。其产生与动脉瘤扩大压迫刺激邻近组织,或动脉瘤微量出血有关。一般年轻人比老人更多见,常被临床误诊为偏头痛或颈椎病。从前驱症状到发生大出血的间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起厂不少学者的关注。脑血管瘁孪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任何时间,但多在出血后3日发生,第1—2周达向峰,持续1—4周,这称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出血后方即出现的急性脑血管痉挛在临床上罕见。 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机制至今仍十分个明,但肯定与血液进入脑底池蛛网膜下腔及血性脑脊液中的今化物质如5—羟色胺、血栓素、内皮素、血小板释放的扦种因子、钙离子、缓激肤等有关。病人表现为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意识

  • 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

    1、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尿蛋白阳性。急性期血糖增高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2】.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的脑脊液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指标,注意起病后立即腰穿,由于血液还没有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往往是阴性。等到患者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后,或患者几小时后腰穿阳性率会明显提高,脑脊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动脉瘤(45%): 病因中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年发病率6/10万。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20%,原因不明占10%。 血管畸形(20%): 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岁以上发病者,则往往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肿瘤引起。 吸烟、饮酒(15%): 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国外动物实验证明形成动脉瘤有3个因素:Willis环压力,高血压和血管脆性增加,吸烟能影响

  •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人类的大脑在颅骨内由三层膜保护着,就象我们穿衣服一样,蛛网膜是大脑的第二层衣服,犹如它的名称一样,蛛网膜在显微镜下象蜘蛛丝一样透明菲薄而美丽,肩负着保护大脑的职责。蛛网膜下腔出血就是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类:蛛网膜下腔出血依据出血原因分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0%以上为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小部分病人是由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血液病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病人剧烈头痛,如头要炸开的感觉,频繁呕吐,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