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丝虫病

  • 丝虫病的病原是什么

    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 丝虫流行。班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色,表面光 滑,雌雄异体。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淋巴结 内。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雌虫胎生幼虫,成丝状活动,称微丝蚴。微丝蚴从淋巴系统 进人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人周围血液 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微丝蚴周期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清 楚,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2年。

  •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丝虫病

    结合流行病学史,如3-5个月前在蚊虫孳生季节到流行区 旅游或居住,有蚊虫叮咬史;加上典型的周期性发热、离心性淋 巴管炎、淋巴结肿痛、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应 考虑为丝虫病。实验室检查可确定诊断。

  • 丝虫病临床表现

    急性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有些患者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慢

  • 丝虫病辅助检查

    分为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 1.病原诊断 ⑴血检微丝蚴:由于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取血时间以晚上9时至次晨2时为宜。 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如经染色可减少遗漏并可鉴别虫种。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本法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活动。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可提高检出率,但需

  • 丝虫病的注意

    丝虫病是由纹虫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血中有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因此,预防本病重点在于灭蚊防蚊和治疗微丝蚴携带者。在流行区居住的人,为了预防本病,可采用海群生食盐全民食用法。 如为外来人口进入流行区,可用海群生片150毫克,每月服一次,可达到预防效果。一旦患了本病,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海群生治疗常能治愈。晚期病例难以迅速奏效,然而反复多疗程的海群生治疗仍可望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在海群生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寒战、高热、关节酸痛、皮疹等反应,是由于大量成虫或微丝蚴被杀死所引起的过敏现象,不要将此误认为是医

  • 丝虫病治疗措施

    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对两种丝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的疗效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蚴的作用优于成虫。国内海群生的常用疗法为4.2g7日疗法治疗班氏丝虫病;1.5~2.0g3~4日疗法治疗马来丝虫病。 患者服药后可因大量微丝蚴的死亡而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为了减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现在防治工作中广泛采用了海群生药盐,按每人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计,制成浓度为0.3%的药盐,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

  • 丝虫病 - 病理改变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虫的刺激,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淋巴液肿。以后淋巴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变窄而导致淋巴管闭塞。以死亡的成虫和微丝蚴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