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盘疮
-
蛇盘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蛇盘疮属于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需要积极治疗。主要是疼痛特别明显,需要积极止痛及抗病毒治疗,此病一般见于抵抗力低下发生,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如果疱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或疼痛持续的时间越长,其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率就越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外周神经敏感,中枢神经也发生变化,疼痛会被大脑记忆不断强化,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复发感染为蛇盘疮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如老年人、局部创伤后、系统红斑狼疮、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长期接受皮肤激素、放射
-
蛇盘疮家用偏方
1)取中成药六神丸5--20粒。以米醋(盐水或开水均可),2--3滴在汤匙内将药研化涂患处,不用包扎,每日3次,一般4天以内见效。另以六神丸8--10粒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均在1周内治愈。若同时加服板烂跟或龙胆泻肝丸等解毒、清利湿热,效果更快 2)用新鲜仙人掌适量。去刺、去皮,捣泥外敷,纱布包扎,用胶布固定。每日2次。一般用药3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可痊愈。 3)取鲜韭菜根30克,鲜蚯蚓泥(蚯蚓的排泄物)15克。将两药置碗中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置阴凉处备用。先将患处皮肤洗干净,将药摊在患处,以纱布覆
-
蛇盘疮的诊断方法
蛇盘疮的病原属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一致,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皮肤的病变主要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的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在变性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含体与皮疹相应的神经节内也有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和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真皮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在皮疹出现后不久也出现明显变性。 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痛以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 典型的
-
如歌警惕蛇盘疮的发生
①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②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③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④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⑤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
-
蛇盘疮有什么样的保健方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日常护理要点 1、本病应治疗及时以
-
蛇盘疮的初期症状
1. 发病突然,发疹前可有低热、乏力、全身不适等轻微全身症状及患处皮肤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疼痛剧烈时可被误诊为急腹症等疾病。 2. 好发部位为胸部(肋间神经分布区)、额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其次为颈、腹、四肢等处。 3. 皮疹特点为成群的绿豆至米粒大小发亮水疱,基底发红,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水疱约1、2周破溃,结痂或吸收干燥,脱痂后遗留色素沉着。个别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称泛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出现的皮疹一般来说会炎症某一侧的神经分布,一般不会超过身体的中线。民间有种说法,
-
蛇盘疮的饮食禁忌
1、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2、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3、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
用侧柏糊治蛇盘疮有奇效
蛇盘疮又称带状疱疹,系病毒感染。 方法:取侧柏叶适量,捣成黏状,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外用敷料固定。每日更换1次。一般只需2次,既能结痂痊愈。此秘方经济简便,疗程短,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痛,优于其他方法。我用此偏方治愈多人,效果都不错。 荐方人:山东省莱阳市莱阳中心医院 姜占先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