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普通型乙型脑炎

    发热40度左右,有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在意识障碍方面仅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或烦踩不安,神志恍惚,但无昏迷,在发病后5—7天体温开始下降至正常,一般在14—21天完全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疗。

  • 入夏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系统传染病。本病经蚊虫叮咬传播,于夏秋季流行,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为特征。重者引起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自从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以来,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了显著下降。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本病。 易感性 人对乙脑普遍易感,隐形感染率达53~9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小婴儿由于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传递,体内的免疫力可维持3~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 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已经证实多种蚊在体内繁殖乙脑病毒,包括库蚊属、伊蚊属、按蚊属中的许多种,其中最为主要是的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阈值低,感染高,有兼吸动物(主要是猪)和人血的习性,且该种蚊分布普遍。另外,国内从台湾蠛蠓和库蠓中分离到乙脑病毒。亦可为传播媒介。 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道理,是由于猪的乙脑感染率高,成幼猪均可感染,更新换代快、数量多,与人的关系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并发症以什么最常见 并发败血症

    乙型脑炎患者还有可能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败血症。败血症主要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繁殖,引发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疾病。败血症的主要表现高热、皮肤损伤、呕吐、腹泻、关节腔积液、肝、脾肿大等疾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脑,也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其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感染乙脑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其实很少,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大约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所以,病人并不会成为感染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感染源为家畜,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而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既然知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那么大家该如何预防呢? 1.当患者在表现出乙脑的临床症状之前,病毒血症期就已经结束,因此隔离措施对预防的意义不大。因为家畜为流行性

  •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怎么回事

    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不同的神经细胞对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脑组织在高度炎症时引起的缺氧、缺血、营养障碍等,造成中枢病变部位不平衡,如脑膜病变较轻,脑实质病变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脊髓病变轻。注射百日咳菌苗或患脑囊虫病者乙脑发病率明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都有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

  • 得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1)隔离:病人需住院隔离,病房应有防蚊和降温设备,空气流通,室温以26℃为宜。 (2)饮食及营养:乙脑病人因高热、惊厥消耗大,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可给予清凉饮料及流汁饮食。不能进食的给予鼻饲。 (3)液体供给:极期的病人极易失水,应及时补充,成人1500~2000ml/d,小儿50~80ml/kg·d,其中含钠液占l/4,注意酌情补钾。 (4)护理: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每日以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并注意保护角膜及防止褥疮的发生。 二、对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发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家畜家禽、尤其以猪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乙 脑病毒后呈显性或不显性感染,也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易感性70%的病人是10岁以下儿童,其中以2-6岁 组发病率最高。病后1周血清中出现抗体,有持久嗓疫力。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治则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或动物受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在单核噬细胞内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处于该期的病人或动物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的潜伏期10-15天,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和意识障碍为特点。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感受暑热之邪而致,类似温病学中暑温、暑厥、暑痛一类的病症,属中医脑病中外感性脑病范畴。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发病急骤,有严格季节性,治疗应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取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等法,降低颅内压、降温除热、抗感染。 中医治乙脑,多以温病立论,以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重型乙型脑炎

    通常发热在40度以上,有昏迷、惊厥、显著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呼吸、循环均可发生衰竭。休温多迅速上升至39—40度甚至以上,发病初1—2天内有严重的头痛、头晕、疲倦、恶心、呕吐、嗜睡或有烦躁不安、兴奋,或表情呆板、对外界反应差,眼结膜充血,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颈强直,婴幼儿可出现前囟门凸出。 约经过24—28小时病情更加严重,体温可高达4I度以上,出现昏迷、惊厥,肢体呈强直性或迟缓性瘫痪。在深度昏迷下,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可至呼吸衰竭、死亡。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的症状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①高热: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高热持续7~10天,轻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

  • 五大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方法

    一、隔离:病人应隔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房内。病室外要采取遮阳设备,病室内应根据当地条件采用降温措施,使室温维持在28℃以下。 二、饮食及补液,高热、呕吐、惊厥、汗多或用脱水剂后排尿较多的病人,应超酌情增加液体量,但要防止补液过多加重脑水肿。酌情补充钾盐。 三、护理:乙型脑炎的患儿护理尤其重要。对危重患儿需至PICU治疗,昏迷病人注意吸痰,防止褥疮的发生,昏迷病人防止暴露性角膜炎,可用红霉素眼膏定期涂眼,并以消毒凡士林纱布盖于局部。对反复惊厥的病人,应防止舌咬伤及舌根后倒阻塞呼吸道。尿潴留病人给予膀胱处按压排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急性脑炎期

    此期最突出的特征是持续发热,体温高达39度-40度以上,多持续5-10天,以后呈阶梯下降。应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如精神恍惚,昏睡和昏迷等,惊厥或抽搐也比较常见,80%的患者有颈项强直表现。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000~20000/mm,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期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3)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个别可高达1000/mm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

  •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1.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