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
-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 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此外,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还与机体免疫与解剖缺陷有关,可致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多急性起病,可有前驱症状,如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 2.全身中毒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面色灰白、畏寒。 3.颅内高压头痛、呕吐、前囟饱满、表情淡漠、意识改变、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甚至昏迷、惊厥。 4.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
-
化脓性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1、小儿预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见阳光,多吸新鲜空气,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以尽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这点对于减少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复发极为重要。 (2)新生儿脑膜炎的预防则与围生期保健有关,应彻底治疗产妇感染。新生儿如果暴露在严重污染环境中,则应使用抗生素预防。 2、成人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病邪的侵入。 (2)预防各种传染病,流行期前做好预防接种。 (3)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积极治疗。 (4)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可服用预防药
-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感染的来源可因心、肺以及其他脏器感染波及到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部分也可以通过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由腰椎穿刺引起者罕见。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1) 软脑膜及大脑浅表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
-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有哪些
化脓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化脓性脑膜炎导致的病变损害可以连累到病人的脑粘膜以及脑实质,会对受到连累的区域造成几乎不可逆转的伤害。即便是疾病好转之后患者因为此病而发生的失明或者是听力障碍等现象都不能恢复。 化脓性脑膜炎除了能够使得病人失明以及引起听力障碍之外,还可以使得病人发生肢体偏瘫的现象,这些都是本病的后遗症。有的病人不但会导致身体残疾,而且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为了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必须积极治疗。本病治疗可以选择青霉素或者氨苄青霉素,有时候也可以使用磺胺作为治疗的药物。此病
-
化脓性脑膜炎常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约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其致病原因与年龄、季节、地区、机体免疫功能、有无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天性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因素。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以内的婴儿以革兰氏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出生2个月至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
-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
1.硬膜下积液: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硬膜下积液,1岁以内的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较多见。 硬膜下积液多发生在化脑起病7-10天后,其临床特征是:(1)化脑在积极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或叩诊有破壶音等。怀疑硬膜下积液时可做透光检查,必要时行B超检查或CT检查,前囟穿刺可以明确诊断。正常小儿硬膜下腔液体小于2ml,蛋白质定量在0.4g/L以下。并发硬膜下积液时,液体量增多,蛋白质增加,偶可呈花农2性,
-
化脓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一、化脓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化脓性脑膜炎是可以留下后遗症的,但只只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后遗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1、化脓性脑膜炎导致的病变损害可以连累到病人的脑粘膜以及脑实质,会对受到连累的区域造成几乎不可逆转的伤害。即便是疾病好转之后患者因为此病而发生的失明或者是听力障碍等现象都不能恢复。 2、化脓性脑膜炎除了能够使得病人失明以及引起听力障碍之外,还可以使得病人发生肢体偏瘫的现象,这些都是本病的后遗症。有的病人不但会导致身体残疾,而且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后遗症。 3
-
半夜突然呕吐是什么原因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在小儿和老人中比较常见,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可能在半夜或者白天发病,起病急,高烧可达39度以上,并且小儿会伴有剧烈头痛、乏力、呕吐频繁,继而嗜睡、言语杂乱、抽搐、昏迷等,非常危险,半夜出现呕吐并有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
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病因有哪些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为特点。化脓性脑膜炎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相伴存。 许多细菌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通常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茵有: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茵属、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卡他或黄色奈瑟氏菌、淋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如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如李司成氏茵;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其中脑膜
-
化脓性脑膜炎吃什么好
一、化脓性脑膜炎食疗方: 1、莲花粳米粥 [ 用料 ] 莲花 10 克,粳米 100 克,蜂蜜适量。 [ 制作 ] 莲花阴干,研末备用。先将粳米煮作粥,将熟时放入花末,蜂蜜调匀,空腹食用。 [ 功效 ] 有助于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康复。 2、银耳红枣粥 [ 用料 ] 银耳 30 克,红枣 10 枚。 [ 制作 ] 炖服,每日 1 次。 [ 功效 ] 有助于流脑的治愈。 3、核桃红枣汤 [ 用料 ] 核桃仁 100 克,红枣 12 枚,冰糖适量。 [ 制作 ] 把两者加冰糖炖服,每日 1 剂,直至痊愈。 [ 功
-
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期间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90%。脑脊液检查早期即有炎症性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为脓性,细胞数可高达(1000~10000)×106/L(1000~10000/mm3)以上,且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恢复期才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但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50%病例经过脑脊液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可查到致病菌。脑脊液的免疫蛋白测定可发现IgG或IgM均明显增高。乳酸脱氨酶含量也增高。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免疫对流电泳测定抗原及乳酸凝集实验等均有助于病原等的诊断。
-
化脓性脑膜炎的中药治疗
1、邪毒犯脑 先患有、肺炎、脐炎等,发热不退,头痛烦躁,啼哭尖叫,双目凝视嗜睡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囟门饱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 治法:清热泻火,开窍醒神。 方药:羚羊角粉(冲服)1.5克、生石膏(先煎)25克、黄芩10克、黄连1.5克、栀子6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丹皮10克、生甘草3克。 中成药:玉枢丹、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 2、脓毒积脑 发热不退,头痛不止,昏睡,惊厥,囟门隆起,颈项强直,或有失明,耳聋,面瘫,肢瘫等症。 治法:消热解毒,消痈排脓。 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
-
化脓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1、软脑膜及大脑浅表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覆盖脑表面,并沉积于脑沟及脑基底池。 2、脓性渗出物的颜色与病原菌的种类有关,脑膜炎双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灰黄色,肺炎链球菌为淡绿色,流感嗜血杆菌呈灰色,绿脓杆菌为草绿色。 3、脓性渗出物阻塞蛛网膜颗
-
化脓性脑膜炎预后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
化脑预后好坏与是否早期明确病原菌,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密切相关. 经脑脊液检查初步确诊后,应尽快由静脉给予适当,足量的抗生素,以杀菌药物为佳,并根据病情按计划完成全部疗程,不可减少药物剂量与改变给药方法.始终不能明确病原菌者,多由于诊断未明时曾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脑流行季节,年长儿童一般应先考虑系脑膜炎双球菌所致,如有瘀点,瘀斑则更可疑.可先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治疗,再根据反应高速用药.病原菌未确定的散发病例,尤其婴幼儿,应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脑治疗,特明确病原菌之后,再更改药物.目前多主张
-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1、高热的护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 38.5oC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 2、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按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地胀,防呕吐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每
-
早产儿容易得哪些病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多数发生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细菌侵入大脑引起的。早产儿的化脓性脑膜炎表现的惊厥不典型,不容易被发现,因此,父母要多加留意早产儿的各种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去医院就诊治疗。
-
化脓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
-
化脓性脑膜炎属于哪种化脓性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 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
-
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脑膜炎双球菌最常侵犯儿童,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其次,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有三个方面,包括有: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容易患上羊水感染;又或是一些病原菌很容易随着呼吸道、脐部等侵入血循环;甚至细菌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这个通道,最后产生颅内感染,演变成化脓性脑膜炎。 最后,此病容易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造成混淆,流脑和乙脑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来预防发病,但是对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