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 手臂疼痛到骨头里了是怎么回事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可出现手臂疼痛,并会伴有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疼痛,并有红肿、发热等现象。该病儿童较为多见。急性期病人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初期24小时有病部位即可有疼痛,并且呈逐步加重。

  • 化脓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化脓性骨髓炎可并发化脓性关节炎、恶性变、病理骨折、骨不连、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全身性淀粉样变等。 (1)化脓性关节炎:干骺端化脓性骨髓炎,脓肿可通过两个途径进入关节腔合并化脓性关节炎。一是通过骺板血管交通支,脓肿穿破关节软骨直接进入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这种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及成人化脓性骨髓炎。另一种情况是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时(如股骨颈位于髋关节囊内),则脓肿可穿破干骺断骨皮质而进入关节。关节内脓液破坏关节软骨,侵犯软骨下骨质,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完全强直。 (2)恶性变:化脓性骨髓炎发生恶变多见于病程长

  • 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种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一)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如经

  • 化脓性骨髓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一)贫血、低蛋白血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程迁延,长期反复急性发作,低热和窦道内脓性分泌物的排出,对全身将产生慢性消耗性损害。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常见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进不步降低了全身及局部的抗病能力。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更增添了不利因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中纠正贫血及治疗低蛋白症甚为重要。 (二)全身性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是病理学上组织变性的一种,分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全身性淀粉样变并发于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这样的长期反复化脓性炎症。病理学表现为全身

  •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脓菌引起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血源性者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该病好发于童年,男性较多。病变发展快,破坏性大。早期表现为高烧、骨痛及压痛;晚期为患区炎性反应、肿胀及脓肿形成。核素检查在发病24小时即

  •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它可以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而对于急性的化脓性骨髓炎主要是以骨质的吸收以及它的破坏为主要的,而慢性骨髓炎则是以新生骨的形成为主要的。分别来看看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 急性骨髓炎 年龄及部位: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很少发现原发感染灶。 起病急骤。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至39ºC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局部症状: 1.早期:患区剧痛,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 2.后期:局部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此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

  • 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表现

    1、全身高热,于骺端剧痛、胀痛,皮肤灼热,压痛明显,肢体呈环状肿胀,肌肉痉挛,关节呈屈曲状态,患肢无法正常活动,患者一般不同意作被动活动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若患者抵抗力非常低时,白细胞计数可能不高或者甚至低于正常,这表示机体反应能力差,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2、患者其他的关节或之前有化脓性感染病灶,或患肢有损伤史。 3、发病3-4日以后,找到压痛和肿胀的部位进行穿刺抽液,将抽出液作涂片和培养检查。初期做局部分层穿刺,用骨髓穿刺针,在压痛最明显部位先穿进软组织内,如未抽得脓液,再穿至骨下,如果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