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怕冷如何进补 不宜油腻

老年人怕冷如何进补 不宜油腻

老年人的肠胃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所以冬季进补的关键是恢复脾胃的功能。脾胃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被吸收,不然冬季的进补也就白费了,所以冬季进补以易消化作为标准。

老年人怕冷怎么办

1、防肺寒:喝热粥散寒。风寒感冒在冬季里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毛病了。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以及宣肺散寒的食材来应对,效果不错哦。服用过后建议上床盖好被子,感到微热有一些出小汗为宜。每天早晨和晚上各1次,连服2天效果才好。

2、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老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老人吃进补药要先分清体质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普遍比较虚弱,有的需要经常用药,有的可能要服用一些进补药,但是中医提醒老人,老人在服用进补药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体质。

滋补与养生,向来是中医药最擅长。中药补药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补充人体的某些不足,从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作为老年人,精血日渐衰亏,适当进补,能起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反之进补不当,则适得其反而有害于身体。因此老年人若确需进补,必须辩证进服,要掌握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分清是属于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再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补。

一般来说,一些作用温和的滋补性中药对老年人最为适宜。我们将滋补性中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滋补阳虚类中药:阳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可选用鹿茸及其制品、三鞭制剂、金匮肾气丸、壮阳滋补类药酒等。

2、滋补气虚类中药:气虚表现为气喘乏力、少言懒语、神疲肢软、嗜睡眩晕、不思饮食等,可选用人参及其制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

3、滋补血虚类中药:血虚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难眠、神志萎靡、面色无华、指甲苍白等,可选用阿胶、当归及其制剂、十全大补膏(丸或酒)、养血归脾丸等。

4、滋补阴虚类中药:阴虚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五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银耳、冬虫夏草、石斛等。

老年人怕冷的四个症状

1、缺铁症

科学家指出,人们如果常常感到寒冷,可能由体内缺铁引起。由于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后者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缺氧则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因此,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2、低血压

低血压容易引起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如手足等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得不到能量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能源物质,所以使人经常产生寒冷的感觉,当然也会容易发生冻疮。治疗方法,除用药物之外,还要注意保暖。

3、冷感症

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原因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所致,最终患者会因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腰、背、小腹、手、足或全身发冷。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和饮食调节。多到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打羽毛球等;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功能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等。

4、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素属于内分泌激素,它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有加速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同时它还会使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等外周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因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产热量就会减少,所以怕冷。碘参与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多摄取海带、鱼虾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

影响我们冬季进补效果4大原因

影响我们冬季进补效果4大原因

没有目的乱补

以往进补,人们所重视的仅是参而已,一到冬季,各大商场、药店的各种参特别好销。参,不但历史悠久,且功效确凿,历来为进补的首选品。但每一个人所患疾病不同,体质亦各异,参绝非人人皆宜。进补时,大补药、大补酒、其他保健品等,都可选用;药补之外,更有食补,方法多样。如妇人冬天服当归羊肉汤,既补血又暖胃,味美效又佳。进补的原则应是缺什么补什么。

地域不分“滥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迥然有别。因此,,千万不要地域不分“滥补”。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热动火,出现咽痛、口疮、鼻出血等症状。雨量较少且气

老少不辨“蛮补”

由于人有男女之别和老少之异,因而在冬季“进补”之时,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大多体质虚弱,所以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小儿生理机能旺盛,正常发育的健康儿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儿童,就不宜“进补”,尤其对一些甘温、温热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不对症进补

在冬令进补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病后进补,这些人必须到医院请医生予以斟酌,有的放矢,方能收桴鼓之效。病后进补不同于一般的健康进补,或先攻(邪)后补(虚),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不得有误。

老年人怕冷如何进补 对症下药

进补不等于乱补,哪里虚弱补哪里,同时也要确定如何补。如果平时表现出气短懒言、精神不振、怕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则可以选用鹿茸、龙眼肉、蛤蚧等;平时喜凉怕热、口舌干燥,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尿色黄赤等,可选用西洋参、蜂蜜、银耳等;身体瘦弱、疲乏无力、易出汗者,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进行进补。

冬季进补中医专家有三句口诀

1.少吃咸,多吃苦,平平安安来进补!

从立冬开始,寒冷的天气正式登上季节的舞台。中医认为此时可以进补,不过饮食应“少咸、多苦”。这是因为按照中医理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很注意饮食上的‘少咸’,过咸无益,不过,在这个季节吃点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错。

推荐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养心外,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说起“养心”,除了饮食上多吃苦,建议大家从情志养生上来调节养心,因为养心贵在养性。

中医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神补呢?虽说我们现在不能像古人那样“早睡晚起”,不过也可以在这个季节里借助读书来养性,或者练练瑜伽、太极、站桩这类东方式的静功。

2.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立冬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中医养生原则,应该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也就是说,少年阳气正盛,其实可以不补,或者小补;而中年人就要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理了,比如最近很劳累,身体损耗太大,就要补一补;现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多重视保护。比如立冬时节,气温变化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规律用药,减少出汗等体力活动;颈患有椎病、腰椎病的患者,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锻炼,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这些都体现了“老年重保”的理念。

进补还要找中医师进行辨证,不能清补、温补、大补、小补,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上,那样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甚至还会因小失大,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事实上,在临床上,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以清为补、有些人以通为补、有些人以化痰除湿为补等,不是只有补气养血、滋阴温阳才算是补,还是要根据具体年龄来看。

3.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虽说都是立冬时节了,在北方的人已经看到了飞雪,穿起了厚棉袄,而在南方的人还穿着单层夹衣。王雪梅介绍,其实,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具体来说就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这句口诀说的是大环境的一个原则,另外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热;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

老年人冬季养生8忌

一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室外温度较低,外出易引起感冒,也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宜选择上午9点后外出。

二忌洗浴过频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每天洗澡会使皮肤更干燥而起皮脱屑。其实老年人冬季两三天洗浴一次即可。

三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衰的重要手段,但老年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健走、打太极拳等。

四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容易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除盖好被子外,无需另外取暖。

五忌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被窝内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易使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脑血管病。

六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冬季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七忌嗜烟好酒

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烟雾长期蓄积对人体危害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等造成损害。

八忌胡乱进补

无病进补、虚实不分、多多益善、以药代食、凡补必肉、留邪为寇、恒补不变、越贵越补都是错误的进补方法。

肠炎拉肚子吃什么呢

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腹泻期间只能吃稀粥、清汤面、面片汤等流质半流质食物,应吃少油、清淡、高热量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既可以保证所需营养,又可以能让肠胃轻松消化,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一、忌食生冷食物:

冬季天冷是胃肠病的高发期。因为随着季节变化,冷空气刺激胃肠,生冷食物加重胃肠负担。

二、不要过度食用辛辣食品:

进入冬天,吃火锅、麻辣烫的人增多,一般人认为这是暖胃、健胃,实际过量辛辣食品、热烫食物和坚硬食物是诱发胃肠病突发的因素。

三、冬令进补,不如护脐护腹:

大部分人感觉冬天天气寒冷,有胃肠病的人更怕冷,所以冬天人们喜进补,但是人本身的燥、热、湿、寒各有不同,进补不当反而加重胃肠负担。所以冬令进补,不如护脐护腹。

肠炎拉肚子吃什么好,总之,应以素食为主,减少油腻、高蛋白的摄入。烟酒、辛辣、油腻、坚硬、热烫的食物对胃肠刺激不可低估,应有所节制。

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还要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小寒时节的养生知识 注意饮食补肾

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症状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具体做法为:羊肾1只,红参数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茄子去皮好还是不去皮好 哪些人不宜多吃茄子

茄子性寒,适合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食用;但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茄子所含热量极低,老年人和肥胖者可以常吃,但应注意烹饪方式,不宜油焖、油炒。

老年人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人进补需要注意:
(1)忌盲目进补
老年人“虚则补之”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但是虚分阴虚和阳虚,气血和血虚,进补之前应先分清除再补,如果不辨别寒热,盲目进补,容易“火上浇油“。
(2)忌大量肉补
肉食确实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是进补佳品,但是肉类不易消化,难以吸收。老年人长期服用,对肠胃功能已经开始减退的老年人来说会有较大的压力。且过量食用肉食,还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所以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不宜大量肉补。
(3)注意多多更换补品
老年人进补不宜长期进补同一种补品,应该长期更换,这样不仅能降低补品的副作用,还能保证营养全面。

相关推荐

老年人怕冷怎么办 多吃补脾食物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人体需要的血液来供养全身。 所以,有时候不能单纯的痣吃补血的食物,调理理脾胃的食物应该也要适当的吃一些,老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来改善怕冷的症状。

秋季养生的10大禁忌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不分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以药代食: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进补不宜大温大热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医认为,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不过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指出,南方白天气温不算低,进补当以甘温平补为宜,可根据体质有的放矢地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的膳食,但也不能盲目进补,尤其是老年人、代谢综合症患者,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不可过多,以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立冬节气,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此时,大自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为根

冬季进补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越贵越补 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其实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十分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常吃冷饮、冷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入秋即大量进补

秋季养生别碰这十大误区

1.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重药轻食 重

中药的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

老人冬季养生小常识

一、增强抗寒能力 老年人应具备适应寒冷的能力,每天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搓脸并搓洗四肢;平日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捂;室内要开窗通风,温度要恒定、适当,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若室温过低,老人手脚易冻伤,而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又会发生感冒;经常到户外走动,晨练应避“寒邪”,最好不要早起锻炼,建议每天在9~10点,太阳稍高,气温较暖的时候出来运动。如此一来,抗寒能力不但增强,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病,如各种哮喘、关节炎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

补药与补品之间的区别

人们常常把“补益药”、“滋补药”、“营养药”等统看成补药。确切地讲,现代医学中没有补药这个概念,补药概念源于祖国医学理论。 一、常用的补药分类: 人们常常把“补益药”、“滋补药”、“营养药”等统看成补药。确切地讲,现代医学中没有补药这个概念,补药概念源于祖国医学理论。严格地讲,“补药”有补药和补品之分。前者是说补气血阴阳,增强正气,治疗虚症的;后者是有一定药疗作用的营养保健食品。它们包括: (1)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茂、山药、白术、五味子等。如黄芪近年发现其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秋季进补的十大禁忌

1.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重药物

老年人怕冷适宜吃点什么好

天气渐冷,棉衣似乎也难抵挡寒冷之气,其实,要想让身体真正暖和起来,还得依靠食物的力量。 在御寒食物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牛羊肉等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外,莲藕、萝卜等根茎类蔬菜也有同样的效果。 根茎类蔬菜介于粮食与蔬菜之间,比叶菜类蔬菜淀粉含量高,可以给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 据检测,每100克根茎类蔬菜可以提供79~100千卡的热量,而一般的蔬菜只能提供10~41千卡,其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较低。而无机盐也是人体御寒的重要物质,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人怕冷与机体内缺乏某种无机盐成分有关,而根茎类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