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白芥子等治疗风寒哮喘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胡椒白芥子等治疗风寒哮喘
【药方】白芥子3克,胡椒1.5克,生姜汁适量。
【制用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敷背部的肺俞穴。
【效用】祛风散寒,温肺定喘。治疗风寒哮喘。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胡椒白芥子等治疗风寒哮喘
【药方】白芥子3克,胡椒1.5克,生姜汁适量。
【制用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敷背部的肺俞穴。
【效用】祛风散寒,温肺定喘。治疗风寒哮喘。
白芥子的种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苄酯、异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
来源:外治方 原料: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功效: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白芥子凤仙花根外贴治疗寒性哮喘 【药方】白芥子90克,轻粉6克,凤仙花(指甲花)根150 克。 【制用法】共熬成膏,贴背脊1~5椎处。也可用凤仙花(根 叶并用),水煎成浓汁,乘热蘸汁在背上用力擦洗,冷后随换,擦至背部发热为止。或用鲜白芥子少许,研细末,取少许,蜜调或水调, 摊布上,贴背部肺俞穴,3小时后掲去。 【效用】用于寒性哮喘咳痰清稀、无发热者。伴有黄痰、发 热的热喘者忌用。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生姜白芥子穴位贴敷治疗哮喘 【药方】生姜30克,白芥子9克。 【制用法】将生姜切细,捣烂绞汁,同白芥子加烧酒研和如糊。将两层纱布剪成棋子般大小,蘸药糊上贴于肺俞、大椎、檀中 3个穴位1小时左右,痛时取去,以不起泡为度。 【效用】治疗各种哮喘。
配方:白芥子30克。 用法:将白芥子研成细末。以少量清水调成糊状,倒入盆中冲温开水2000毫升,泡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平喘,主治寒痰哮喘。
白胡椒。 白胡椒和黑胡椒虽然都是胡椒,但是他们的用途却不一样,黑胡椒因为味道浓郁的原因,更加适合牛羊肉菜品,比如:黑椒牛柳、煎牛排、烤羊腿等。而白胡椒因为色泽饱满,颜色淡,更加适合做汤类的菜品,比如:白胡椒鸡汤、白胡椒猪肚汤等。
一般建议放白胡椒。 虽然黑胡椒和白胡椒都可以用来当做佐料,但是做汤的时候,一般建议放白胡椒,因为白胡椒的辣味比黑胡椒要小,放入汤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汤的鲜味,还能提高食用口感,若是放入黑胡椒,辛辣的味道会掩盖汤原本的滋味,从而降低食用的口感。
白胡椒。 白胡椒和黑胡椒的加工方法和果实成熟度不一样,决定了他们价格的区别,黑胡椒是胡椒果实刚形成,但未成熟时,收集晒干所得,没有去皮;而白胡椒是在胡椒果实成熟后,收集,去皮所得,外观更加圆润好看;因为白胡椒的处理更加繁琐,所以白胡椒比黑胡椒要贵一些。
本治疗感冒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白芥子鸡蛋清敷脚心治疗感冒发热 【药方】白芥子9克,鸡蛋清2枚。 【制用法】将白芥子研为细末,调鸡蛋清敷脚心。 【效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可退烧。
主治:体质虚弱,一遇风寒即发哮喘。 配方及用法:柚子皮1个,乌肉鸡1只。鸡去毛及内脏,以柚子皮纳鸡肚内,用砂纸密封,黄泥包裹,烧熟,去黄泥、砂纸,取鸡食,食三四次即愈。 疗效:治愈多人,其中有患哮喘17年者,服此偏方亦愈。 禁忌:热性哮喘不宜服。 荐方人:龙赞深 引自: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医学文选》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白芥子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
白芥子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白芥子味辛性温,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能温肺祛痰,用于寒痰喘咳。
白芥子苷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和重吸收。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味辛,温,归肺,胃经。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痰多清稀,或饮留胸胁,喘满胁痛等症。
白芥子辛散温通,能通络、散肿、止痛,治肢体麻木、关节肿痛、腰痛。
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
白芥子敷灸法是最为常用的冷灸法之一。白芥子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以白芥子研末水调外敷,可合局部皮肤发热乃至起泡,类似灸法。有关白芥子敷灸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备急肘后备急方》:治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明·《本草纲目》认为白芥子具有“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的作用,并载有“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疮疹不入目”;“涂顶囟,止衄血“等方。至清代进一步从单味转为复方白芥子敷灸。如《张氏医通》创“白芥子散”。《卫生鸿宝》载:“治冷哮法: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一
白芥子具有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一般中药店均有销售。取白芥子100克,捣碎,加适量白开水调匀,平摊在纱布上,待药温度接近于体温时,将药敷于患者面颊部,用绷带固定,注意保温,2小时后取下,切不可超过时间,只用药1次。自发病之日起,禁食生冷食物,避免风吹,不用冷水漱口、洗脸,注意局部保温。此法尤适宜病程在3个月之内的患者。 面神经麻痹外治法穴位贴敷疗法,用单味白芥子外敷配合挑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疗方法嘱其患者口腔含漱消毒,检查患者的患侧口腔内上齿靠第一、二大牙之间的腮部(也有在下齿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