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夜啼的偏方7
镇心丸,治小儿惊百病,镇心气方。银屑(十二铢)﹑水银(二十铢)﹑牛黄(六铢)﹑大黄(六分)茯苓(三分)﹑茯右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三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一方无牛黄一味。
镇心丸,治小儿惊百病,镇心气方。银屑(十二铢)﹑水银(二十铢)﹑牛黄(六铢)﹑大黄(六分)茯苓(三分)﹑茯右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三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一方无牛黄一味。
取细茶叶适量(越陈约好),嚼烂后捏成小饼状,敷贴在宝宝肚脐上,以棉花胶布固定。可用来治疗小儿脾胃虚弱,乳食积滞所引起的小儿夜间啼哭。
1、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2、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3、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4、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
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鉴别诊断 与不适、拗哭相鉴别。小儿夜间若喂哺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缝衣针或其他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措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有些小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要注意加以
新生儿在夜里有可能会饥饿而哭闹,原因还是很多的,基本上是由疾病性的和非疾病性的原因的,下面进行介绍新生儿夜啼的原因给大家 1正常新生儿的生理性的哭泣是由于出现了肚子饿、尿布湿了、穿的过冷或者是过热的,还要注意宝宝是不是有情绪的波动的,在新生儿哭闹的时候要给与相应的安抚,直到哭闹停止 2任何能够引起疼痛的疾病都会引起新生儿的哭闹的,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哭闹是因为肠蠕动的增加或者是有肠痉挛的发生的,孩子营养不良出现佝偻病那么在夜间是常常会哭泣的 注意事项:积极的进行寻找孩子哭泣的原因的,如果是有疾病那么应该
宝宝在夜间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哭闹的话,应该对其进行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治疗的,非疾病引起的那么就需要给予宝宝安抚,不要让宝宝长期的哭闹的,下面介绍家庭的护理 1要解除宝宝的饥饿,要根据宝宝的需要进行喂食,宝宝是为了有吸允的欲望的话你可以给予他一个奶嘴的,宝宝的房间应该在26摄氏度左右的,还要给宝宝勤换尿布 2应该把宝宝放在安静而且暖和的地方进行休息,紧紧的抱着宝宝,轻轻的摇晃,避免突然的震动惊吓到宝宝,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应该抱着宝宝进行安慰,可以给宝宝唱歌 注意事项:要掌握一些安抚宝宝的方法的,这样才可以避
预防小儿夜啼应从孕期做起,孕妇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过食寒凉、燥热之品。哺乳期间要注意保养,少吃辛辣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除此以外,治疗小儿夜啼首先应注意养成孩子日醒夜睡的习惯,白天尽量不要让小儿睡得太多,临睡前让宝宝解净小便,夜间少喂奶。另外小孩睡觉要养成熄灯的习惯。专家提醒,如果宝宝每逢喝奶时或喝完奶后爱哭,排便稀软有酸臭味,很可能是胃肠道原因;如果有发烧现象,可能是因为感染体内有炎症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检查和探索病因,从而对症治疗。
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 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分证论治 1.脾寒气滞 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哺乳是母亲若贪凉饮冷,或者婴儿腹部受寒,由于寒主收引,阻碍气机,导致宝宝脾胃气机不利,因此夜腹中作痛而发生啼哭。
用吴茱萸12克,将其研磨成细末后加米醋调和成糊状,贴在宝宝双脚足心处,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连续服药3次,可治疗脏热心烦所引起的小儿夜啼,效果良好。
用小麦3-6克,酸枣仁、钩藤(后下)、甘草各3克,大枣3枚,用水煎煮后过滤取汁给宝宝喂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适用于宝宝受惊后,睡眠容易惊醒,哭声较急,醒来则紧紧依靠母亲身体的惊恐伤神证。
临床症状:睡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弦,指纹青紫。 治则:清心导滞,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小肠,天河水,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 推拿方解:清心经,清天河水能泻心经之郁火;清小肠,以导赤而清心经之积热;而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神门,以增其清泻心经郁热,宁心安神之效。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揉运脾俞,膏肓俞,神堂,意舍,揉中脘,食窦。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有温通周身阳气以祛除脾脏寒气之功,乃“寒者热之”之施;有补脾经,摩腹,脾俞,膏肓俞,揉中脘,食窦,以补脾健中,乃“衰者补之”之治也。摩神堂,意舍,乃益心宁神之用。
主要表现:哭声响亮,没有节奏,忽高忽低,时急时缓,唇色也时白时青。 开天门,摩百会,清心经,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掐揉小天心,按揉太冲各1分钟;轻揉脊背,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 按摩方解:以上操作主要有助于镇惊安神。
1.保持患儿所处环境安静,避免患儿受惊吓。 2.脾寒者,注意保暖;心热者,切勿过于保暖。
主要表现:入夜啼哭,面色,嘴唇发红,口鼻出热气,看到灯光哭的更厉害,大便干,小便颜色也深。 清心经,清小肠,运内劳宫,揉总筋,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上马,揉涌泉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心经,清小肠,运内劳宫,揉总筋,清天河水,揉涌泉,有助于清热除烦;捣小天心能安神。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间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 主证:啼哭声低,睡喜俯卧,腹喜按摩,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面色清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养心安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揉小天心,揉百会,揉外劳宫。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以温中健脾;揉脐,揉外劳宫以温中散寒,止腹痛,揉小天心,揉百会以养心安神。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