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
小儿心肌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不仅给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侵害,同时给患儿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此外,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以免误诊误治,对病情不利。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小儿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
心肌炎轻重悬殊,表现不一。最严重的称暴发性心肌炎,有心脑综合症(惊厥、昏迷)、心原性休克(血压降低、四肢冰冷)、心力衰竭(肝大、浮肿、气喘)。最轻的什么症状也没有,医生经过化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才确定诊断。多数患儿有心情烦燥、低热、气喘、胸痛、长叹气、长吸气、心跳过快或过慢,心跳不规则、出汗多、疲乏、无力等症状。一般不是每个病人都有上述表现,一般是有其中一项或几项。
小儿心肌炎的儿童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日常生活中应防止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家里多通风换气,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1.小儿心肌炎与风湿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是一种多见于五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疾病,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小儿心肌炎与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鉴别诊断 β受体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多见于六岁到十四岁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这种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和精神紧张有关,症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急性期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2、针对心肌的治疗 高浓度大剂量维生素C对纠正休克、促进心肌病变恢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肌苷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药物之一。危重患儿抢救时。也可加用能量合剂或极化液,静脉滴注。 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 肾上
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出院并不意味着心肌炎痊愈,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要为患儿建立一个愉悦舒适的休息环境,按时作息,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快速跑、长跑、跳绳、跳远等,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胸闷为宜。饮食应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荤素搭配,多食营养丰富的鱼、肉、蛋、牛奶等,多吃水果,如柑橘、苹果、香蕉等。每日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注意定时排便,以防便秘。 要按时服药。在恢复期还要继续服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肌苷、复方丹参、辅酶Q10、维生素E等,可根据医生的指导,选用其中的1—2种。
一、饮食原则 1、有营养易消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调补气血;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2、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大枣、山药、桂圆、甲鱼等。黄梅天气,病人往往症状明显,可以沙参加玫瑰花,老鸭汤。 3、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用一些食疗。黄芪加红枣;百合加玉米须;莲子猪心汤。 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多食用纤维之品。 5、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多进食粗纤维之品。 心肌炎患者在饮
小儿心肌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白细胞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略增快。 2.心肌酶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K-MB的升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较有意义。 (1)CK-MB:胞浆CK的酶蛋白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组合将其分为CK—MM、CK—MB、CK—BB三种同工酶。骨骼肌里几乎都是CK—MM,胎儿肌肉组织和富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膀胱、子宫也都有一定量CK,但CK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死亡,轻者症状不明显,至慢性期形成扩张型心肌病始发现。 1.急性期 新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不超过6个月。轻型症状,以乏力为主,其次有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口周可有发绀、心尖部第1心音低钝、可见轻柔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有期前收缩。中型较少。起病较急,除前述症状外,乏力突出,年长儿常诉心前区疼痛。起病较急者可伴恶心、呕吐。检查见心率过速或过缓,或心律不齐。患儿烦躁、口周可出现发绀、手足凉、出冷汗。心脏可略大,
小儿心肌炎的病因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
多数心肌炎患儿不需要住院治疗,充分休息,一般以1~3个月为宜;合理饮食,合理调养以减轻心脏负担;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改善心肌代谢。对少数极严重心肌炎,有心脑综合症、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症状的,要立即住院抢救。大多数患儿可在家治疗,每天输液一次,连续15~20天。
患有心肌炎时,在平时日常生活时都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确诊患有心肌炎时应注意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 2.多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大豆等),饮食要清淡和富有营养,保证心肌的足够营养 供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多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喝酒抽烟者要及时戒掉。
小儿心肌炎病情轻重不同,这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心情烦燥、低热、气喘、胸痛、长叹气、长吸气、心跳过快或过慢,心跳不规则、出汗多、疲乏、无力等症状。只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都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病毒性心肌炎应减轻心脏负荷,因此在护理上应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三到四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为三到六个月,直到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及心功能恢复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密切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节律,注意患者的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病情的发展做出正确的估计。
感冒好了,却出现胸闷、心慌、乏力、易出汗等症状?这也许就是病毒性感冒累及心脏导致了心肌炎。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 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心肌炎,其原因是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胸痛等情况,就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导致了心肌炎,要到医院请医生判断。
心肌炎能治好吗 诱发心肌炎的原因
大多数心肌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因素(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而引起心肌炎症;少部分患者是由于物理性因素(胸部放射性治疗)、化学因素(多种药物和抗菌素、化疗药等)引起的心肌炎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生化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血常规,血常规可以发现白细胞总数的增高; 二、心肌酶谱可以发现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也可以发现肌酐蛋白T、肌酐蛋白I的升高,如CRP,也就是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也会升高,同时也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进行病毒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仅作为一个病因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小孩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
在小儿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高,其“元凶”是病毒,最常见的一种是称为“柯萨奇”的肠道病毒,其他还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艾柯病毒等。 病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心脏产生损害: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到达心脏,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对细胞形成破坏;另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使机体自身产生一些伤害心肌细胞的物质,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心肌炎能吃什么食物 心肌炎的饮食原则
1、急性发热期间的饮食应该以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忌油腻和多盐或刺激性的食品。不发热或处于慢性、稳定期间,应该尽量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强心肌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 2、应该吃少盐或低盐食品,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者。每日摄入食盐的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3、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来区分,可以分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心阳虚损等几个证型。饮食也应配合相应治则进行选择,宜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阳宁心等类食物。